明日首課製作後感

      今天,從接到領導要求,針對目前隔離現狀製作首課,開始計劃到出成品得折騰了六七個小時,現在思考經驗與教訓。

        首先,思路很快就出來了,分爲五個板塊:1.爲什麼要靜默三天?                                2.“混管採樣初篩陽性”怎麼辦?                    3.突然被通知隔離應該準備什麼?                4.“我”被隔離了,這個世界還會好嗎?        5.解除隔離回家後

        然後是找材料,領導給了不少,可看着那些材料,有了一種焦慮感,就幾分鐘的課給弄得那麼多,效果堪憂,篩選材料又是一個讓人頭疼的事,打定主意簡選,不做材料的奴隸。

        最後發覺時間還是耗費在材料的銜接與圖文成片的斷句不合理上,反反覆覆修改,關鍵有的時候還沒法換,比如某個圖片使用過多,某些句子應該分開卻分不動,也不知道是APP功能不具備,還是自己技術不過關,反正各種嘗試後,發覺已經快10點了。

      整個內容下來,最喜歡的就是下面兩段話,分享出來:

        離家隔離,不少人表現出擔憂、恐懼、悲傷和憤怒等負面情緒,甚至會懷疑,“這個世界還會好嘛?”出現這些情緒很正常。你要知道的是:這個世界從來都是不完美的。出事之前沒有你想的那麼好,出事之後也沒你想的那麼壞,這就是它本來的樣子。這種突然變糟糕的感覺很可能是我們在這一刻從主觀上對社會現實的重新建構,它不一定是客觀現實。所以:

        第一,緩解你憤怒的情緒。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危機事件中,人們普遍比平時更容易產生負性情緒,主要包括恐懼、易怒、麻木等。面對不公正,適度表達憤怒無可厚非,但持續的憤怒會引起偏激行爲,損害身心健康。

        第二,改變你悲觀的預期。禍兮,福之所倚。面對不盡如人意的現狀,我們不妥協,也不絕望,努力去做,就能改變。病毒會被控制,疫情會消失,瀆職人員會被問責,體制也會完善。我們組成了這個世界:我們怎樣,這個世界就會怎樣。

        第三,實事求是,這個世界的確沒有你想的那麼糟糕。

      魯迅先生曾說:“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裏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這個世界還會好嗎?當然會。

        只要你好,這個世界就會好!

        還有最後部分:

        無論現在的你處於哪個階段,需要知道的是,你從來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城市的管理者在統籌協調,全面謀劃。

        醫護人員奮戰在一線,爲前來做核酸的羣衆做好醫療服務,築牢疫情防線。

        學校及時傳達疫情信息,組織開展疫情防控、線上教學。

        老師們與大家一樣或居家,或隔離在外,卻從來沒有忘記責任,沒有漏掉一節課。

        還有時刻陪伴支持我們的家人

        衆志成城,溫暖相伴。

        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們呼籲大家:相信科學,自覺配合,做好保護,不給自己,家人,社會添麻煩!主動如實做好居家管控疫情防控各項要求!

        最後的勝利一定會到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