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首课制作后感

      今天,从接到领导要求,针对目前隔离现状制作首课,开始计划到出成品得折腾了六七个小时,现在思考经验与教训。

        首先,思路很快就出来了,分为五个板块:1.为什么要静默三天?                                2.“混管采样初筛阳性”怎么办?                    3.突然被通知隔离应该准备什么?                4.“我”被隔离了,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5.解除隔离回家后

        然后是找材料,领导给了不少,可看着那些材料,有了一种焦虑感,就几分钟的课给弄得那么多,效果堪忧,筛选材料又是一个让人头疼的事,打定主意简选,不做材料的奴隶。

        最后发觉时间还是耗费在材料的衔接与图文成片的断句不合理上,反反复复修改,关键有的时候还没法换,比如某个图片使用过多,某些句子应该分开却分不动,也不知道是APP功能不具备,还是自己技术不过关,反正各种尝试后,发觉已经快10点了。

      整个内容下来,最喜欢的就是下面两段话,分享出来:

        离家隔离,不少人表现出担忧、恐惧、悲伤和愤怒等负面情绪,甚至会怀疑,“这个世界还会好嘛?”出现这些情绪很正常。你要知道的是:这个世界从来都是不完美的。出事之前没有你想的那么好,出事之后也没你想的那么坏,这就是它本来的样子。这种突然变糟糕的感觉很可能是我们在这一刻从主观上对社会现实的重新建构,它不一定是客观现实。所以:

        第一,缓解你愤怒的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危机事件中,人们普遍比平时更容易产生负性情绪,主要包括恐惧、易怒、麻木等。面对不公正,适度表达愤怒无可厚非,但持续的愤怒会引起偏激行为,损害身心健康。

        第二,改变你悲观的预期。祸兮,福之所倚。面对不尽如人意的现状,我们不妥协,也不绝望,努力去做,就能改变。病毒会被控制,疫情会消失,渎职人员会被问责,体制也会完善。我们组成了这个世界:我们怎样,这个世界就会怎样。

        第三,实事求是,这个世界的确没有你想的那么糟糕。

      鲁迅先生曾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这个世界还会好吗?当然会。

        只要你好,这个世界就会好!

        还有最后部分:

        无论现在的你处于哪个阶段,需要知道的是,你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城市的管理者在统筹协调,全面谋划。

        医护人员奋战在一线,为前来做核酸的群众做好医疗服务,筑牢疫情防线。

        学校及时传达疫情信息,组织开展疫情防控、线上教学。

        老师们与大家一样或居家,或隔离在外,却从来没有忘记责任,没有漏掉一节课。

        还有时刻陪伴支持我们的家人

        众志成城,温暖相伴。

        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呼吁大家:相信科学,自觉配合,做好保护,不给自己,家人,社会添麻烦!主动如实做好居家管控疫情防控各项要求!

        最后的胜利一定会到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