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摘抄

- 1 ---


目录:重要的,不重要;必要的,才重要

所以,重要的,不重要;必要的,才重要。

P5 / 2022-12-01 17:11


- 2 ---

目录:人生有三个境界

在孔子时代,大学不是我们今天理解的小学、中学和大学,而是指一种从普通人(小人)变成君子(大人)的学问。如果从幼儿园就开始教“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教人为善,就是“大学”;如果在大学里只教技术,学好技术只为将来找份工作,那就还是“小学”,小人之学。现在中国是以年龄学制、专业来区分小学、中学、大学的,但是,说句不客气的话,如果只以未来就业作为大学教育的目标,不做“大人之学”,它的“大”比中小学、幼儿园大在哪里呢?

P25 / 2022-12-01 17:14


- 3 ---

目录:如果你考砸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身天速兴食教育的最后,是让我们的孩子,让一国的国民都能够“知止”。这个“止”字不是停止不动的意思,而是停留、安于。庄子说:“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人无法在流动的水中照见自己,只有水静止下来才能让众人来做观照。人也一样,只有安详的人才能凝聚起周围的力量。一个浮躁的人,一个整天像八脚猫一样连自己都安顿不了的人,怎么能凝聚周边的能量来完成一件事?安顿就能安定,安定就能安静,安静就能安心,安心就能思虑,思虑就能有所得。“得”是什么?“得”就是“德”,不是得到什么地位,不是得到什么金钱,不是得到什么名誉,而是“德”。古汉语里的另外一个现象,就是同音字往往代表它们有相同的意义。“得”即“德”,“虑而后能得”即获得一种品德。

P32 / 2022-12-01 17:17


- 4 ---

目录:拼知识还是比心智

很多人读到这里,会指责孔子轻视农民、轻视老菜农、轻视体力劳动者。我住在郊区,我就看到菜农很不容易啊。菜农不种菜,城里人哪有吃的?但是,孔子是这个意思吗?根本不是。因为孔子做的是教育。孔子倡导“君子不器”,他的教育目标就不是专业技术教育,而是“大人之学”。对他培养的弟子来说,你会不会种庄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价值判断力?我们当中有几个人会种菜、种庄稼的?不会种庄稼、不会种菜有没有问题啊?没有问题,但是,不会做人就有问题,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所以孔子骂完樊迟后又讲了四句话,涉及三个概念:礼、义、信。贯

P39 / 2022-12-01 17:19


- 5 ---

目录:拼知识还是比心智

素质是什么?

孔子的回答是“兴、观、群、怨”:“《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孟子的回答是“四心”: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子丑章句上》)

什么是侧隐之心?是仁一爱心、同情心、慈悲心。

什么是羞恶之心?是义——羞耻之心。做了坏事能感觉到羞耻。如果不知羞耻,就是无耻。

什么是辞让之心?是礼一人与人之间总要辞让。现在强调竞争,但是这个世界不全是竞争关系,这个世界还要合作,要会适度地让渡利益。

什么是是非之心?是智一一判断是非的智慧、能力。

P44 / 2022-12-01 17:22


- 6 ---

目录:拼知识还是比心智

素质,就是孟子讲的人有“四心”:侧隐之心、羞耻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一个人,有同情心;一个人,知道羞耻,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一个人,知道辞让,人间总有争夺,有争夺总要有辞让,这才文明;一个人,能懂是非、能判断是非一一这“四心”合起来就是四个字:仁义礼智。

P45 / 2022-12-01 17:22


- 7 ---

目录:孔老师的束修与赞助

世界上有很多人有理想,也有很多人愿意做事,但缺少的是帮别人实现理想的人。我常说这个世界上要有三种人,或者说要有三只手,如此,很多事情就好办了。哪三只手呢?第一,动手;第二,援手;第三,拍手。为什么要有人动手?因为做事就是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有一种成就感,所以愿意做事的人很多。为什么总有很多事做不成?因为往往愿意伸出援手的人少,愿意拍手的人少。做成事的时间很漫长,可能会很孤独,他需要有人给予他援手,给予他掌声鼓励。所以我们要记住,我们要做一个“动手”的人,同时,看到别人在做有价值的事,也要做一个“援手”的人;没有能力施以援手,那就做一个“拍手”的人。

P64 / 2022-12-01 22:39


- 8 ---

目录:大志向人一定眼高手低

汉语里有些词可以作更有意义的解释,比如“眼高手低”,大家都觉得是一个贬义词。但是我觉得做大事、有大志向的人,一定是“眼高手低”之人。做大事的人不可能一开始就做大事,一定是从低层、底层做起。在起手做的时候,首先是把眼前这个事做好,这叫“手低”,做不好就被淘汰了。比如做个小科长,就把小科长做好,但一辈子当小科长吗?不满足于这个起点、起手。要做大事,眼界就要高。一个人,如果看不到全局,就很难正确地评价局部;一个人,如果没有更大的人生目标,就很难评估你此时此刻所做事情的意义和价值。所以我们在手低的同时,眼要高一点,一边做好本职工作,一边不断进修学习。“手低”就是把手放低,不是做事没能力,而是踏踏实实去做。一边踏踏实实地做,一边眼里能看见自己更高的人生目标,这是“眼高”。“眼高”,就是把眼擡高。眼高,才能有发展。所以孟子说孔子,“会计当而已矣”“牛羊茁壮长而已矣”,讲得真是好!“会计当”“牛羊茁壮长”表示孔子手低;“而已矣”表示孔子眼界更高。

P79 / 2022-12-01 22:45


- 9 ---

目录:有的人就是比我们伟大

孔子办的学校就是“大学。我不喜欢有些人老是讲故事、但有一次看到有人讲的一个故事特别好。因为它与我一贯以来对于教育的理解与主张是一致的。一个少年人志大才疏,不柏,才疏不疏有时候是天生的,但是你首先有没有志大?这很关键。小小少年,一定先有大志向、大理想、大心胸,然后再往里面装东西,你才能成为“大人否则智商再高也没用啊!所以,我喜欢的这个故事是这么讲的:给你只碗,先往碗里装核桃,核桃装满了,还能装吗?好像不能装了!不还能装!还可以装米。米装满了还能不能再装?不能再装了?好像隙都填满了。不,还能再装,装水。如果我们把这个过程反过来呢先往碗里装水,装满了,再装米还行吗?不行了。先把米装满了,再装核桃还行吗?不行了。

所以人生应该是这样的:一开始一定要往心胸之中装“大”的不要担心那些细碎的东西,那真不重要,那是可以往后装的。今天会弹钢琴,明天又会跳舞,这玩意儿哪天喜欢哪天学一学,拨弄两下,响声就出来了。

我反复跟家长说学习一定要分清“重要的”和“必要的”。分清“重要的”和“不重要的”很容易,分清了,“不重要的”不学,学“重要的”就是。但是,要分清“重要的”和“必要的”就不那么容易了。很多人以为凡是“重要的”都要学,这不对,因为“重要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必须在所有“重要的”事情中找到“必要的”。的是什么呢?就是先要树立一个大的人生框架,要有大的心胸、眼光、大的境界。做人不能自己被自己弄“小”了。苏东坡曾讲过两个乞丐的故事:两个乞写讨饭,到了晚上,冻得要死,缩在一起谈理想。一个乞丐说,将来我有了钱,我就吃了又睡,睡了又吃。另一个乞丐说,你的理想太渺小了,我的理想比你大得多,我有了钱后吃了又吃,吃了又吃,哪里还有工夫睡觉呢!你看,这两个乞丐很可怜,这两个乞丐是被生活压“小”了,小到只有吃。我们很多人就是这样被生活压“小”了,甚至压“碎”了,看不到“大”。

P84 / 2022-12-01 22:49


- 10 ---

目录:夫子一堂示范课——《诗经》

“兴”,有情怀、有热情、有性情,于一切事业上投注自己的生命力。乃生命的觉醒。

“观”,有洞察力、判断力,于一切事务上敢于运用理性。乃理性的觉醒。

“群”,有群体意识、公共意识,有社会责任感。乃责任意识的觉醒。也可以理解为合群、协群、领导群众。有领导力、影响力。“怨”,有独立见解、有批判精神。乃个人意识的觉醒。

简单地说,学《诗》让一个人能:“兴”,热爱社会;“观”,理解社会;“群”,融入社会;“怨”,批判社会。

P118 / 2022-12-01 23:02


- 11 ---


目录:兴,是唤醒、点燃

“感发志意”是什么?是将人唤醒。多年前,有电台采访我问,鲍老师你当了多年老师,对教育的理解是什么?我说,就两个字—唤醒。唤醒人内在的生命力,唤醒人自我生命的激情,然后他会自我成长,他会自我完成,他会自我成就。所有的教育总归是有时限的,小学也就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本科也就4年,在这16年里能让他的人生有所成就吗?一个小学生在6年里能有多大的成就?不可能。初中能有成就吗?不可能。高中能有成就吗?个别学生可能搞点发明创造,大多数人也不可能。大学4年能有多少成就吗?不可能。成就往往发生在大学毕业以后很多年,22岁毕业,32岁成就了,42岁成就了,52岁成就了。但是,作为一个老师,你有没有做过些什么能让他想起10年、20年、30年前你点燃、唤醒了他生命的那些时刻?所以,教育就是唤醒人,然后让人自我成长。成长的过程可能10年、可能20年、可能30年。在学校教育的有限的几年里,不要急于让他发表多少论文,论文不重要,重要的是唤醒他、点燃他,让他的生命充满激情。他的成就可能在几十年后才会来,不晚的。为什么那么着急?急和不急,到最后也是一死嘛。大器还晚成呢,早慧往往早天。这是我对朱熹“感发志意”这四个字感受特别深的地方。

P125 / 2022-12-01 23:05


- 12 ---

目录:取舍相反,才有发展

我只是想说,对人类而言什么才是最本质的东西,什么才是决定人之所以为人、区别人与动物的东西。没有计算机,人还是人,但是没有诗歌、没有艺术、没有伦理、没有价值观,人就不是人。

P9 / 2022-12-01 17:12


- 13 ---

目录:取舍相反,才有发展

这就是我要讲的孔子的“兴、观、群、怨”,它分别指向人的四种基本素质:

兴,激发人的生命力;

观,提高人的判断力;

群,培养人的责任心;

怨,启发人的独立思考能力。

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兴、观、群、怨”这四种能力有了,我相信,今天的素质教育也就成功了。

P186 / 2022-12-02 10:06


- 14 ---

目录:价值观只能认同,不能讨论

有位民办小学校长,在教学上做了很多尝试,名声特别大,各地办学。但我认为他有个大问题没搞明白。我说,知识和价值观不一样,知识是让人认知的,但是价值观是让人认同的。他说,不对,在西方社会,学校里什么都可以讨论。我说,讨论的目的还是最终走向认同,而不是最终走向否定。比如,做人要仁义,可以讨论,但是不能讨论到最后走向否定,变成做人要不仁不义。基本的价值观,必须认同。不认同,人没法在社会上立足。如果我讲座上公开说,我就不仁不义,你能把我怎么样,主办方马上把我轰下去。做好人还是做坏人,你能组织学生讨论这个问题吗?然后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做坏人,而你也说可以?

P221 / 2022-12-02 10:46


- 15 ---

目录:价值观只能认同,不能讨论

我这样讲不是把责任推给老师。我有一点失望的是,每当我和老师们讨论这些问题时,不少人是不屑一顾的。你老讲这个有什么用啊,我们改变不了什么啊。我想问:如果不首先讨论这些问题,我们又如何推动改变呢?我想告诉大家,我们可以不接受别人推来的责任,但是,我们自己应该意识到,既然我们在从事教育事业,我们就不能将责任推给别人。我们每位老师,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实际上还是有做点事情的空间的。

P223 / 2022-12-02 10:46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