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 第七回:風塵泥濘顛簸路,神樹金面三星堆

文中照片均爲“黑白的觸動”作者所攝,版權所有,未經允許,嚴禁盜用!


九寨溝縣城休息一晚,第二天南下四百餘公里來到了廣漢,開了將近11個小時的車,這是自啓程以來路況最差、用時最長的一次駕駛(後來還遇到過更差的,到時再說),一大早出發,到廣漢市區時天都黑了。

導航顯示,九寨溝縣到廣漢市有三條線路,左右兩條線都有高速路段,但距離長、收費多,所以儘管左線用時更少,大部分人都會選擇中間的線路吧。

中間線路是G247國道,其中有一大段路路況奇爛。之前曾被導航“騙”到沒有馬路的荒郊,起碼還有兩道車轍,而這段路上完全是砂石溝土加水窪泥濘,要是開快了,遇上不知深淺的水坑,能把人顛飛起來,還有隨處可見的路基塌陷、路面破損、滑坡路段、落石易發區,只能開得慢慢悠悠還提心吊膽。

路上堵了好幾次車,最長的一次是在一處山路落石區域,等候時一輛鳴着警笛的車呼嘯而過,我以爲前面出事故了,路過時看到原來發生落石,地面上全是碎石塊,一輛工程車用“頂針”頂住山體上巨巖,工作人員指揮司機快速通過。到目的地後當晚就看到該路被封的消息......

所幸,這天及以後走過諸多落石路段,危險時親眼看到碎石從山上砸向地面,卻一次也沒有“中過彩”,後來在西藏目睹一輛和落石“親密接觸”的房車,玻璃面目全非,車頂還凹進一塊......

一路緩慢而煎熬的顛簸之後,身體筋疲力盡,車體垢面蓬頭,狼狽的我拍了拍狼狽的“坐騎”,稱讚道:小是小,總歸是臺越野,今天算是越了個小野。

“Buddy you're a boy make a big noise...You got mud on your face,You big disgrace...Playing in the streets gonna be a big man someday......”

這是皇后樂隊金曲《We will rock you》中的幾句歌詞,這天的我和車都是滿身泥濘、滿腹牢騷的boy,而千里之路之後,我和車碰到了更嚴酷的考驗,身上沾染的不是污泥而是鮮血,但再無牢騷,取而代之的是沉着冷靜的應對,正如歌中後面所唱:

“Buddy you're a young man, hard man...You got blood on your face,You big disgrace, Waving your banner all over the place......”

那一次,我撞破了頭,車撞爛了“腿”(前輪),但自那以後,我和車都成了tough man。對於有的人來說,從“男孩”到“男人”的距離,可能就是濺出的一灘血,這是入藏後的後話。

這天11個小時的車程沒有景點,路上碰到不少建設中的大橋,用不了多久,連接川西雄山秀水的交通將更加通達,天塹變通途,這是生活在21世紀中國的我們即將享受的福利。

從內蒙到青海(互助),沒有繼續向西的原因是4月份青海油菜花還未開放,我打算先南下走川藏線,然後從藏西北上南疆,之後再到青海。大方向一明確,沿途小細節也容易充實起來,川藏線從成都出發,而成都兩年前已經光顧,故停留成都北60公里的廣漢市(屬德陽),這裏有一處不可不看的人文景點——三星堆。

三星堆,久仰了!

要說起我們引以爲傲的華夏文明,主流一般指仰韶文化、紅山文化等發源於黃河流域的史前文明以及承之而誕生的夏商周到元明清的綿延不絕之文明脈絡,陝西、山西和河南是公認的中華文明發祥地,但中華地大物博,除了中原文明,考古學家在其他地方也發現了文明的遺蹟,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西南(成都附近)的三星堆文明和東南(杭州附近)的良渚文明,這些各具特色的文明一起構築中國豐富多彩而深厚博大的文明進程,歷經千年演衍,造就瞭如今我國和而不同、兼容幷包的文化格局。

我沒有出過國,但從網絡、書籍瞭解的信息來看,年輕的美國不多說(古老的印第安文明在如今的美國文化中可能連邊角料都算不上),歐洲文明以基督文化、古希臘文化和日耳曼文化爲源起和動力,中亞以伊斯蘭文明爲主流而具有強烈的排外性......總的來說,如果在歐洲和兩河流域走一趟尋古之旅,你所看到的大部分景觀要麼是教堂,要麼是清真寺,即便近現代歐洲文明引領世界幾百年,但科學、思想、文化仍跳不出基督教的藩籬——不是在打破,就是在維護,偉大如牛頓,也試圖在《聖經》中解密宇宙的真相,天才如愛因斯坦,也在辯白他所信仰的上帝不是人格化的上帝......

我沒有出過國,但我走遍了中國。如果用心去走一走,你會發現,在千篇一律的摩天大樓和現代化的生活方式之外,這裏還有數不清的基督堂和天主堂,還有古樸或輝煌的清真寺,還有藏傳、南傳、漢地佛教等顯著不同的佛宮廟宇,還有道教儒家源遠流長的教誨儀軌,還有苗族豪放的飲酒習俗和熱鬧的長桌宴,還有納西族神祕的文字和獨特的走婚,更不用說我們熟悉的新疆舞、壯族民歌和藏族五體投地的虔誠信仰......這種豐富度和包容性,我覺得在全世界很可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重視歷史和民俗,所以時代洪流中,古老的歌謠和技藝會以非遺的方式保留下來,滋潤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說到文化遺產,我們的“中國文化遺產標誌”叫“太陽神鳥”,源於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金飾圖案,金沙遺址也位於成都,是古蜀國文明之一,比三星堆文明時間稍晚,可能就承襲自三星堆文明。

(攝於雲南省博物館的太陽神鳥金箔複製品,原件藏於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

第一次邂逅三星堆文明是在2018年的成都之旅,在成都博物館中看到了與同時代夏商截然不同的青銅器——青銅面具,還略略瞭解到蠶叢、魚鳧、開明等古蜀國王的事蹟,自此知道中國的西南還有一種和我所熟悉的青銅文明不一樣的古代文明。

(成都博物館藏銅人面罩)

2019年又在雲南省博的“西南文物聯展”(《史記》中的西南邊疆)中再次看到關於三星堆文明的介紹,知道了雖然地處偏遠,但中原的古人對當時所謂的“蠻夷之地”已然有所認識,《蜀王本紀》記載:“蜀王之先名蠶叢,後代名曰柏灌,後者名魚鳧。此三代各數百歲,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頗隨王化去。魚鳧田於湔山,得仙。今廟祀之於湔。”可見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古蜀國的傳說在中原百姓中充滿着神祕奇幻,而實際上直到如今,雖然近幾十年考古學家已經從三星堆遺址中挖出了不少文物,但因着文獻的稀缺和異域的陌生,古蜀文明的諸多方面依然是未解之謎。

(三星堆銅鳥,攝於雲博)

去年年初,三星堆遺址中新發現的6個“祭祀坑”中出土了大量重要文物,包括一根重達100多斤的完整象牙,屬考古界重大成果,三星堆遺址也將聯合金沙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一系列的進展讓三星堆火出了圈,電視上、網絡上時不時就能刷到有關三星堆的新聞。

(三星堆出土象牙)

今年春晚上還展示了三星堆最新出土的一件文物——寬131釐米、高71釐米、深66釐米、重65.5公斤的、目前已知全世界最大的青銅面具——三星堆青銅大面具,另有一個舞蹈節目《金面》,浪漫化演繹了古蜀文明,可謂驚豔四座, 再一次把三星堆帶入了全國人民的視線。

(圖片來自網絡)

三星堆古遺址就位於廣漢,在城西北的鴨子河南岸,遺址東北角建有三星堆博物館。今天的文章我們將走近三星堆,儘量剝去其神祕和浪漫的面紗,來看一看這被譽爲“長江文明之源”的三星堆文明,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1986年,三星堆遺址兩個大型祭祀坑相繼被發現,是人類20世紀考古最重大的發現之一,大宗精品文物洋洋灑灑橫空出世,舉世轟動。出土的曠世神品中有神祕詭譎的青銅雕像,有流光溢彩的金杖金器,還有滿飾圖案的玉璋玉器......,它們從各個側面向世人展現出一個光怪陸離、無限精彩的古蜀社會,使自古以來真僞莫辨的古蜀史成爲信史,古蜀史的源頭和古蜀國的中心,因三星堆而得到確認。

我們常說的“蜀文化”源於分佈在四川及其相鄰地區的衆多古代遺址和遺蹟,一般可分爲夏、商、西周時期的早期蜀文化(古蜀文化)和東周以來的晚期蜀文化(巴蜀文化),蜀文化的中心區域是成都平原,三星堆文化是古蜀文化的典型代表。

(夏代陶盉)

三星堆是古蜀先民創建的古蜀國中心都邑,其城牆體系、居住區、作坊點、墓葬羣以及祭祀坑等,規模龐大,佈局嚴整,功能清晰,衆多出土的青銅器說明青銅冶鑄技術在當時已經十分成熟,兩個祭祀坑本身是大型宗教活動的產物,這些表明三星堆遺址在當時的西南地區具有相對獨立、穩定的地位和較強的綜合實力。

(商代陶人)

三星堆遺址目前分爲四期,時間跨度從距今約4800年前的蠶叢時代到距今約2600年前的杜宇時代,如上所述,蠶叢和杜宇都是古蜀國王,他們之間還有柏灌、魚鳧等蜀王。一期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4800年到2600年,二期以後進入文明時代,約在中原夏商時期。文明時代的三星堆遺址中建有古城,有着以外廓城包容內廓城的格局,既有防衛功能,城中也有不同功能區劃分界,還巧妙利用河流構成防禦、防洪和交通,體現出古蜀人合理利用自然的智慧。

(三星堆古城月亮灣城牆剖面)

成都平原在古蜀時代即是農業經濟中心,遺址出土的植物標本表明當時農作物主要爲稻、粟(小米)、黍(黃米),使用農具木耜,器型豐富的各種陶器反映出古蜀農業生產的多樣化,衆多酒器表明當時已有餘糧釀酒,家養動物遺骨表明禽畜飼養亦具一定規模。此外,還出土了海貝和銅貝,說明當時已有商品交換和貨幣。

(各種陶缸)

(陶雞冠、陶豬頭、陶鳥頭勺把和虎牙)

三星堆文物中包含諸多外來文化因素,如銅牌飾、銅鈴、玉璋、玉戈等體現出夏文化因素;青銅尊、罍體現出商文化因素;玉琮、玉錐體現出良渚文化因素。說明當時三星堆文化與中原文化、長江中下游文化有着交流融合。在接納其他地區文明成果的同時,三星堆先民將自身的精神信仰、生活傳統和審美趣味與之結合,創造出獨具特色的古蜀青銅文明。三星堆和南亞、中亞和西亞文化也有交流,被稱爲“蜀身毒道”的南方絲路就是以三星堆爲起點,經雲南入緬甸、抵印度,另有支線經貴州、廣西到達南海,以及出雲南達越南而至中南半島。

(商代來自其他文化的銅牌飾、銅罍、銅尊、玉璋和銅貝)

除了青銅器,三星堆的玉石器羣也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出土玉石器數量衆多,以玉璋、玉戈最具地方特色和時代特徵,種類豐富、造型精美、形體碩大,蔚爲大觀,其後的金沙玉器更爲璀璨奪目,可與中原媲美。

(玉璋)

三星堆玉器或碩大或玲瓏,製作考究,意匠精巧,體現出與當時其他區域文化不同的玉器組合方式,表明當時的宗教禮儀制度已臻於完善。玉器是當時統治階層財富、身份、地位的象徵,也是巫師溝通神靈、祭祀天地的工具。三星堆玉器中,璧和璋是祭儀中最重要的禮器,璧以禮天,璋以祭山,“天山之祭”是古蜀人通靈的主要方式。

下圖爲商代晚期的祭山圖玉璋,玉璋兩面陰刻有祭祀場景,圖案包括山陵、雲雷紋和兩排做祭拜狀的人像。

三星堆文明關於祭祀最神祕的文物要屬下面的銅大立人像:銅像基本按真人比例塑造,對眼、耳、雙手作了誇張,以此強化人像超凡的一面,似乎是表現一個具有通天異稟、神威赫赫的大人物正在作法,人像站立的方臺可能是神壇或神山;目前專家認爲大立人像是三星堆古蜀國集神、巫、王三者身份於一體的最具權威性的領袖人物,是神權和王權最高權力的象徵。

威嚴的銅大立人像反映了三星堆高超的青銅器冶煉水平,當時這裏的青銅器已採用分鑄、渾鑄和嵌鑄法,大量運用鑄接的聯結組合技術,配以套鑄、鉚鑄、等各種繁難的工藝,是商代青銅鑄造的最高水平。

(三星堆各種工藝精美的銅鑄藝術品)

(銅罍蓋)

此外,由於金礦在四川盆地西北部和周緣分佈廣泛,使得三星堆的鑄金技藝也高超不凡。

下圖爲商代晚期的金面罩,一般與銅人頭像配套,春晚《金面》舞蹈着重體現了這一文化元素,演員都佩戴有金面。這種金面罩與古希臘、古埃及等地區的金面罩外形相似,有學者認爲這是三星堆吸收西亞近東文明的產物。(下文會展示頭戴金面具的銅人頭像)

下圖爲商代晚期的金杖,採用金條捶打成金皮後,再包卷在木杖上。其一端鏨刻有一段長約46釐米的三組圖案,分別爲兩個前後對稱的巫師頭像、魚和鳥,專家認爲這象徵多種特權(王權、神權、財富壟斷權等)集於一身。

除銅大立人像外,三星堆文物中另一個讓人驚歎的是通天神樹。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有不少神樹,如東方的扶桑,中央的建木和西方的若木,外國古典神話也有神樹——宇宙樹。神樹反映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共同的思維方式,三星堆先民也有自己的神樹。

神樹有多種特徵和功能,其重要標誌之一是立於大地中央或世界中心,有登天之梯的作用,三星堆神樹也主要功能也是“通天”,連接天地,溝通人神,神靈藉此降世,巫師藉此登天,樹間有攀援之龍,或即巫師的坐騎。

下圖爲一段烏木。烏木是川人對陰沉木的俗稱,爲百年古木經洪水、地震等自然災變,沉埋於古河牀的淤泥之中,在缺氧環境中經成千上萬年碳化而成,也稱“碳化木”。三星堆附近河牀是烏木最集中的出產地之一,據測定烏木誕生年代與兩坑文物幾乎同時,可推想上古時代成都平原是一派森林茂密、古樹參天的景象,正是這樣的自然環境孕育了古蜀人的神樹崇拜。川人把烏木尊稱爲“萬木之靈”、“靈木之尊”。

三星堆出土文物繁多,要是從中挑一種最能代表其文明的器物,非青銅面具莫屬,在三星堆博物館的二展館,全面系統地展示了以青銅面具爲代表的古蜀青銅神品重器,接下來我們一起去瞅瞅。

二展館是一座獨立的建築,造型奇特,成螺旋形,館外有氣勢恢宏的仿古祭臺,表達了三星堆文化的蒼古雄渾,象徵着“堆列三星”和“人類歷史演進歷程”。

一進館,就能看到奇絕的三星堆青銅面具,它們是全世界迄今出土的最富特色的面具文物羣之一,具有濃郁的神巫文化特徵與獨特的藝術表現方式,內涵深邃,神祕莫測,或極度誇張,充滿奇思異想,或細膩刻畫,惟妙惟肖,凸顯出天地人神互爲溝通的渾融氣勢,表達了古蜀人超越現實、嚮往未來的精神訴求。

下圖即爲亮相春晚的最大面具,額間有方孔,應該是原先安裝有飾物。面具厚重沉穩,端莊嚴謹,呈現出其作爲膜拜對象的顯赫威儀。

下圖爲青銅縱目面具,眼、耳極度誇張,被稱爲“千里眼”和“順風耳”,面具前伸的眼睛與史書中有關蜀人始祖蠶叢“縱目”的記載呼應,很可能就是表現古蜀人頂禮膜拜的祖先蠶叢。

下圖爲青銅戴冠縱目面具,造型意象神祕,雄奇華美,頗具藝術震撼力。

(青銅眼形器和眼形飾)

下面是古蜀國的青銅羣像:他們是古蜀國衆神祗的象徵,反映了古蜀先民的原始宗教意識,折射出古蜀國的社會政治結構和神權統治體系。(有的帶有金面罩)

造型各異的商代晚期青銅人頭像:

下圖爲祭祀大典場景,出土於二號祭祀坑,圖中展示爲放大6倍的仿製品,形象演繹了3000多年前古蜀國舉行祭祀儀式的隆重場景。

再來看一些三星堆特有的神祕青銅器:

下圖爲青銅鳥腳人像,以嵌鑄法將人體和鳥頭鑄造在一起,人上半身和鳥尾端殘段無存。其造型奇特,或爲某位天神。

下圖爲青銅人身形器,整體造型似一無頭無手之人體,器身滿飾圖案,主體紋飾爲兩組倒置的變形鳥紋。該器用途尚待研究。

下圖爲青銅龍蛇:龍身細長如蜥蜴,龍頭大耳犄角,下巴有鬍鬚,類似羊頭;青銅蛇體型碩大,頗具寫實風格;古蜀文化的獨特性在龍蛇造型上亦可見一斑。

下圖爲青銅太陽輪,是古蜀太陽崇拜的見證物。

各種青銅跪坐人像:

下圖爲青銅獸首冠人像:人像頭戴獸首狀冠,冠飾似大象之鼻,儀態端莊,表情威嚴,誇張呈抱握狀的雙手與大立人相似,表明其身份應該也是屬巫師一類上層人物。

下圖爲青銅神壇:其造型奇特,內涵豐富,底層是一對首尾相接的神獸,中層爲四立人及頭頂的山峯,上層有建築、人物、飛鳥等,豎向垂直展開的時空序列表徵天、地、人三界,全器似有旋轉動勢,生動展現了古蜀人的神話宇宙觀。

春晚的舞蹈以一種非常夢幻朦朧的方式展現了三星堆文明,這不僅是審美的需要,也是因爲目前我們對三星堆認識還不夠全面,博物館在最後列出了一些未解之謎:

三星堆何以突然消亡?

三星堆與中原文化之間的究竟的關係?

三星堆的原始宗教體系到底如何?

三星堆與金沙有何種關係?

......

期待未來能在博物館看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三星堆博物館展館之間還有大片的草地、湖水以及祭祀臺、仿製青銅雕塑等景觀,暢遊歷史的同時,在鮮花綠草的秀美風景中散步懷古也不失一種美好的體驗。

以上是偉奇莊嚴而又神祕浪漫的三星堆,之後又去廣漢城區逛了逛,這座小城的美食和歷史也值得稱道,連山回鍋肉、廣漢纏絲兔有着天府的味道,文廟、房山湖散發古老幽靜的氣質。

廣漢又稱雒城,是成都的北大門,三國時劉備攻打雒城,雒城守將張任出兵抵抗,遭生擒,劉備勸降,張任寧死不屈而被殺,劉備感嘆不已,令收其屍首葬於金雁橋側,後人奉爲土主。房山湖公園就有劉備勸降張任的羣雕:

房山湖公園還有古城牆遺址、房公塔、文廟等景觀,環湖亭臺樓榭,竹木蔥蘢,湖光山色,交相輝映,有紀念唐丞相房琯的琯園,還有明清時代的聖諭碑、字庫塔,人文與自然都殊勝,值得在時間充足的情況下靜心慢品。

廣漢逗留一天一夜,第二天南下成都,在4S店給坐騎安排了個“小保健”,以慰一路風塵,也備日後旅程,因爲我們即將踏上的是——

川藏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