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慈善和人性的思考

慈善是人性光輝的體現,方式有很多,唯獨直接施捨錢財是惡事且有害於社會,直接捐錢、還變成有炫耀成分的社會性事件、並要求企業家看齊,主流媒體蜂擁而上有意無意的引導,這是用道德凌駕甚至綁架人性。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中國古人早就看透了人性的弱點,升米恩鬥米仇,剛開始得到幫助會讓他感激涕零,極度誠摯的把你當親孃,過些日子他就會心安理得,再過些日子,他就會覺得你給的少,到最後,你付不出的時候,他就會把你當生死大仇,孫儷供養那大學生反目成仇就是典型的例子。

最初有多愛你,最終就會有多恨你,愛恨都是極誠摯的感情,這是人性。

善心可以捐款給希望小學,窮苦孩子需要打開通往廣闊世界的大門;可以捐獻給醫學,救助更多人的生命;可以捐贈獻給科學,促進人類進程的技術發展;也可以捐獻給藝術,讓文明更燦爛,就是不要直接給人現金救助,即便是救急也不要想着有什麼回報,更不能要求別人低頭感謝,因爲直接給錢激發人性之惡,更打掉了對方的自尊,讓這個人滑向地獄的歷程少了心理負擔。

主流媒體引導助長了惡,這會讓人心裏的恐懼滋生,赤裸裸的要求把現金掏出來的用心,會讓人感覺自己成了待宰的豬羊。

元末大亂,張士誠起於江南,待民極厚,鉅富沈萬三家業所在,自然會支持張士誠,不過爭天祿這種事,不是誰對老百姓好誰就能爭得了的,張士誠敗於朱元璋。朱元璋對江南百姓是很痛恨的,稅負加重、盤剝不停,沈萬三被責令支付修建南京城牆的錢,沈在恐懼之下直接出了一半資金,心想這麼豐厚的投名狀應該可以換取平安了吧,事實上呢,這直接讓朱元璋非常恐懼警惕,沒多久就把沈流放到雲南去了,萬貫家產充公。

朱元璋起於微末,對於底層民衆是非常瞭解的,沈萬三世代是商人,對農民的心思當然並不瞭解。朱元璋出這個考驗,沈萬三應該裝傻裝窮,私下裏買通官員,捐些錢到國庫和官員的私人口袋,家族財產或許會保住,畢竟一階商人不會動搖國家根基,大量的功臣可是被朱元璋屠殺殆盡。

炫耀會惹來災禍,農民出身的人即變成了皇帝,對於富豪天生有憤恨嫉妒,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居然比皇帝還有錢,這不是找死嗎?

人類任何時候都會嫉妒比自己過得好的人,規則約束心底的仇恨和暴力,可一旦要是有機會,會毫不猶豫的把仇恨發泄出去。真正的慈善,可不是善心,而是一種規則制定、能充分激發善意的能力。

人是羣居性動物,社會便是所有人的集合,社會之下一切活動都是圍繞組織方式運作演進的,組織覆蓋範圍廣且成功的比如國家、政治以及宗教,任何機構、企業、社團都是不同體量、不同程度的組織。

想做多大事,本質就在於組織規模能覆蓋多大,也就是說能代表多大利益,更精準的表述是:能讓多少人認同你代表的是他的利益。

比國家、宗教以及政體更悠久且更成功的組織方式一直不爲人所在意,就是慈善。

慈善是唯一可以超越不同文化、種族、宗教獲得廣泛認同的組織方式,歷史上不太明確有效、且往往都是作爲暴力和意識形態的輔助而存在,如今的商業社會,慈善已經發展成爲最龐雜、最有效兼具宗教性的組織方式。

所有的頂級富豪都在做慈善,無一例外,洛克菲勒、卡耐基、巴菲特、蓋茨等等,百年來已經是集意識、理念、文化、財富、社會學、非常成熟的產業,西方領先一步,不過在長達數千年的歷史長河裏,儘管中國的商人羣體長期處於社會的底層,身家性命經常朝不保夕,但是中國商人、以及高門大閥歷來都有在災年施粥贈藥的傳統,因爲宗法制,對於十里八鄉的幫助也是中國士紳所共有的認知,如今積弱之後再度崛起,廣大企業家已經在慈善領域裏用各自的方式做了很多成績。

對於任何的慈善行爲,無論它的本心利益出發點如何,都值得稱道被鼓勵,但在媒體上宣揚、引導、道德綁架富人就應該做慈善,並把慈善和正確的財富觀綁定在一起就很危險了。

倉廩實而知禮節,商人階層歷來不缺少慈善之舉和慈悲之懷。

反過來,“窮山惡水出刁民”,就人性的陰暗而言,自私是人的本性,因爲窮困而做惡是人類客觀存在的弊病。

富人尤其是那些通過自我奮鬥白手起家的商人,瞭解世事艱難,往往會在成功後抱有濟世達人、回饋鄉里的心思。

但是目前社會的焦點似乎回到了均貧富的中國傳統文化裏,不能殺人盈野,網絡暴力卻是更加無孔不入以及肆無忌憚:不會殺你,你自己主動捐吧,最好是裸捐。

令人不寒而慄。

現代文明可以說就建立在“產權”之上(“產權”是我教給兒子的第一個概念),時間、金錢等等,只要你擁有產權,旁人的極限就只能是建議,我們從小就教育孩子別人的玩具要經過人家允許才能借來玩一下,回家不能把別人的東西帶走,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爲什麼回到成人世界裏,就認爲一些人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拿走別人的錢財就是正確的呢?

孔子在兩千年前就明白慈善的底層道理。子路在路邊救人,人家送了一頭牛,他拿了回來受到孔子表揚;子貢救助了魯國的百姓,魯王獎勵他錢,他沒接受,受到了孔子的批評。孔子的解釋很合人性:你子貢是天下鉅富,不缺錢,所以不在乎獎勵,但是你想過沒有,作爲天下名人,你的行爲會導致許多通過做事想要獲得獎勵的人,不再去做好事。

因爲他們被道德綁架,做好事是沒有回報的,你拿自己的高標準堵塞了天下人互助的可能性。

這纔是人間極惡。

孔子洞悉人性。

商人捐助有的是求心安,如果只用道德說教弘揚,絕沒有持久性,大多數人還是希望得到名聲、社會認可和實際利益上的好處。

實際上,認識到人性是自私的,圍繞人性設計推動,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如果大衆都認爲富人捐助是理所當然的,那麼會把他們全部逼走。

最終陷於死循環。

人是社會性動物,人性是極端複雜的。

制度性的約束往往才能達成好的結果,而如果沒有好的制度,善意往往鋪向通往地獄的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