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之敗


兩宋之敗,敗在崇文抑武。

北宋趙大時,將兵權收歸中央,文武並重。趙大本身文韜武略,足以駕馭羣臣與軍隊;趙二上位後,急需建功立威,卻屢戰屢敗;趙二能力不足,爲了穩固權力,只好強化文官政治,遏止武將地位。

之後的北宋皇帝都繼承了“崇文抑武”和“強幹弱枝”的國策。對內,確實起到了穩定統治的作用;可是對外,卻切實從戰略上弱了下去。

對外政治與戰爭中,皇帝與大多文臣都成了懦弱派,投降派。領導層懦弱百年,皇帝平庸沒了血性,漏洞百出之下,北宋被金兵滅亡,皇帝被擄走。

兩宋之敗,敗在崇文抑武。

北宋趙大時,將兵權收歸中央,文武並重。趙大本身文韜武略,足以駕馭羣臣與軍隊;趙二上位後,急需建功立威,卻屢戰屢敗;趙二能力不足,爲了穩固權力,只好強化文官政治,遏止武將地位。

之後的北宋皇帝都繼承了“崇文抑武”和“強幹弱枝”的國策。對內,確實起到了穩定統治的作用;可是對外,卻切實從戰略上弱了下去。

對外政治與戰爭中,皇帝與大多文臣都成了懦弱派,投降派。領導層懦弱百年,皇帝平庸沒了血性,漏洞百出之下,北宋被金兵滅亡,皇帝被擄走。

靖康之變後,趙構因禍得福,做了南宋皇帝。爲了自己的皇帝位,他本能排斥收復失地,迎回二帝。所以南宋的基因就是隻求自保享受,排斥收復故土。

這樣的背景下,趙構纔會重用文官中的投降派。既然頂層就是投降派,岳家軍越強大,趙構越恐懼,岳飛被殺是個必然結局。

其後的皇帝或明或昏,都沒有改變相權(文人政治的結果)與皇權共治天下的格局。

皇帝平庸,權相操弄權柄,對內統治綽綽有餘,對外軟弱,賣國。

南宋雖然等來了又一次歷史契機——聯合蒙古滅了金朝,卻又一次重複北宋聯金滅遼的悲慘結局。聯蒙滅金後,南宋又被蒙古滅國。

退讓、投降、守成,只會消磨掉所有的鬥志,安穩的日子不能長久。此消彼長,猶如抱薪救火。若領導者不能奮發開拓,就要準備迎接滅亡。

兩宋的經濟、文化繁榮,離不開“崇文抑武”的國策,其悲慘結局,又肇始於文人政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