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心|12/6育儿反思

文:宛青扬

反思笔记:DAY45 60/45

情绪稳定:DAY2 31/2(12/1起)

(一)

昨天早晨依然很美好。也做到了为孩子科普《基督山伯爵》中的历史,哥哥也理顺了“主人公为什么被关进监狱”了。

我没想到孩子们喜欢听,主播讲得很好,但不是以故事的形式所讲,而是以广播剧的形式来演绎这本经典,就是听书。一集20分钟,昨天已经听到第10集,一共145集。,每天一集,接下来有寒假时间,可以多听一点,但也要三个月时间。

他们肯定能做到,这么多年每天听故事的习惯,已经融入他们的生活。自从几年前安装了喜马拉雅,他们就与听故事结缘了。这里很感恩喜马拉雅、感恩喜马拉雅的创始人余建军和所有的工作人员、感恩爱听故事的孩子们。

反思:现在写这个,是突然发现孩子们一直以来居然有这个好习惯,那么专注、安静的听每一个故事,那么自然而然地坚持着每一天。而我却没有“发现”,一直认为是“理所当然”、“应该的”。而我却能“一眼发现”孩子的缺点。这就是以前的本能思维反应。

从孩子这里我也发现,什么是习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好习惯是真正可以融入生活里,变成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的阅读也是如此,每天放学回家,都要读一会;假期里读得更多。

当然,这些好习惯的背后,比如阅读,是他们小时候几年如一日睡前我讲故事培养出来的。

所以,我现在培养别的好习惯,可不能太急功近利。多思考,多坚持。也要多看见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二)

晚上,我和弟弟产生了矛盾、冲突。也就是弟弟在面对默写(昨天错的多,订正也多)、复习英语时。态度不积极、容易有抱怨情绪。这也点燃了我的情绪。

我说:妈妈没有那么多精力和时间,每天和你耗,以后你不用做了(复习等任务),自己管自己,我辅助哥哥完成(哥哥态度积极),不管你了……

我最近常对弟弟这样说,每次看见他在那有情绪,我就“烦透了”,也越发体现了哥哥的“积极行为”,无形中对哥哥的语言就多了肯定和称赞。

这样下来,弟弟心中有很多“不满”。我昨天又说了那些气话,临睡前孩子就没理我(平时他会主动要求和好,睡前要抱抱我)。可昨天晚上孩子躲在被窝里哭,就是不理我。我向他道歉。

他哭着说:你又没有错,都是我的错。反正你不管了。你走吧,我不想看到你……

后来,过了十多分钟等孩子情绪平静了,我过去看看,孩子也快睡着了,我躺了下来,亲了亲他额头。孩子也翻身抱着我,并说:妈妈,我爱你,你好好啊……

反思:最近,哥哥的表现不错。无形就比较了弟弟。这样很不对,以前我从来没有比较之心。但最近总是以他们对待默写的态度,来左右我的情绪。

作者简介:一枚热爱读书写作,热爱生活的全职妈妈。余生梦想:能写会读,做个优秀有趣的妈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