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札记·关于“悬想”

昨天的直播课讲了《涉江采芙蓉》这首古诗,当然绕不开“悬想”这种艺术手法了。

在家的思妇采了芙蓉,才意识到自己思念的人“在远道”,怅然若失。接下去怎么写?写想念伊人泪流满面、饭茶不思、夜不能寐,这都落入俗套了。那不知名的诗人就是高明,跳脱出窠臼,想象所思之人也在远望故乡,“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回乡之路绵延不绝,羁旅他乡孤独、忧愁、怅惘的游子形象跃然纸上。至此,思妇与游子仿佛心有灵犀,彼此顾念,那种嵌入骨髓的思念就浓得化不开了。

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刻地理解“悬想”这种手法之妙,课上举了两个例子:一是周邦彦的《苏幕遮》,诗人久旅汴京,思念远在吴门的家乡,一句“五月渔郎相忆否?”把这种思乡之情写得那么亲切可感:采莲季节到了,那些从小一起在水里嬉戏的小伙伴想念我了吗?一是杜甫的《月夜》,杜甫写这首诗时正被叛军押往长安,望月怀人,想念滞留在鄜州的妻儿,但是他通篇没有写自己的思念,而是从妻儿的角度去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长安忆。”那个满腹愁肠的杜甫啊,每饭不忘忧国,望月还想着妻儿。

今天课前,再来首应景的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巩固一下“悬想”手法。白居易真的是驾驭语言的高手呀,通篇语言平白如话,却道尽了客居他乡、佳节思亲的心情渲染得无以复加,其中“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与妇孺皆知的思亲思乡名句“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后天就是冬至了,祝愿大家所思所想之人都能如愿在身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