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內驅力: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學習筆記)

      一、關於內驅力。  B=MAP(美國億萬富翁的製造機)。B是內驅力,M是動機,A是能力,P是觸發環境。

      環境造就人,目視化管理(日本),設計觸發環境(在書桌電腦屏上貼上當面要做的事)。

        猶太人的客廳文化是書房文化。

        動機是不穩定狀態,觸發環境也不穩定,但能力是。

      幼兒園養成生活習慣;學習習慣養成在小學階段。

      二、學習的內驅力的培養。

      影響學習的因素有8個:分爲效果和效率2部分。其中跟效果有關的:動力、方法、習慣、環境。

      習慣,從微習慣開始。如微閱讀:每天讀一頁書這樣的具體指令。閱讀和運動,需要96天才能養成。21秒啓動習慣。

      睡好!睡眠時長至關重要。睡眠環境很重要,質量更重要。時間管理的精髓在精力,可以用碎片化時間,少時多次,補足精力。睡眠可以補。

      習慣養成要遵循規律,扣點進行。關鍵節點做對事情,有密度保證。精力旺盛的時候做什麼事,要自己總結。

      自然主義容不得創造(書法語文)結構主義強調舉一反三、創造(數理化、藝術等)。創業後思考的是該不該做。

      每一學科的學法不一樣。學習方法,金子塔,最低層是事實性後,容不得創造。

    給別人講明白。研究學習學習的方法,然後再學習,這就是元能力。吳軍《元能力,軟認知》。

      跟效率有關的:輸入,處理,輸出,反饋。

      刻意反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