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ing by Design:“創想設計”——德博諾2023新課程

原創 德博諾中國王瓊 王瓊工作室 輸出的力量  

最近,我們推出了面向2023年的新課——“Thinking By Design(TBD):創想設計。”

它的核心:整合創新設計工具

這門課程以全景式的集成工具聚合德博諾創新思維和其他世界經典的開源創新工具,並獲得所有非德博諾創新工具原創者的書面同意,打造了一套整合式創新設計的方法和路徑。它由經驗豐富的德博諾創新思維認證講師來引導,運用德博諾創新思考工具配合其它原創性思維工具進行——創想設計。

這門課程的目標是在爭分奪秒的情況下,爲團隊“以客戶爲中心”進行創想和設計,以結構化的“點石成金”的思考流程見證創想和設計的突破,創造價值。

它的價值:

“創想設計”希望能夠助力企業、團隊、個人快速見證在任何領域遇到挑戰和困難時打開腦洞,發現和探索機會。

以下是課程設計師對“創想設計”的FAB彙總:

內容概覽:

“創想設計”的流程包含五大模塊:焦點、探索、發展、評估、實施。

與“水平思考”相比,

第一、它以焦點爲起點,更快速地聚焦,重新定義,然後結合其它步驟創想。

第二、它增加了以同理共情的角度瞭解和理解客戶需求,然後再發展主意。

第三、它夯實彌補了設計思維中缺乏生成主意的工具,以德博諾博士的13個創新工具,配合非德博諾的8個工具,組合成一個非常強大的“創想設計”工具箱。(下面兩圖中分別羅列了創想設計的流程和應用工具。)

這樣的組合也讓德博諾的思維工具找到新的力量。這是因爲,在創新的時候,德博諾工具強在產生主意,但在客戶需求上缺少訪談或同理共情的部分。而“創想設計”則重在呼應客戶需求,以人爲本,對客戶產生深度的瞭解和鏈接,再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探索商業模式和機會,往創新力去發展。其中非德博諾的幾個工具都特別強調共情、同理、畫面感和代入感,例如:

Customer Journey Map:它讓我們在理解客戶的深度上走得更遠;

Cycle of Service:它描述了服務中的不同階段,從而更深刻地讓我們理解創想的目的、意義和價值;

Persona/user profile psychographics:它以對客戶的心理畫像促進我們的行動設計;

Story board activation:它突出了創意之後要會講故事去影響利益相關者,有畫面感和代入感,“看”到願景和未來;

ILIWWI:它以設計思維中的輕反饋進行復盤和總結。

可以說,“創想設計”是德博諾博士的“水平思考”加上“設計思維”的深入版,以德博諾創新思維工具爲原材料進行組合加工,形成“創想設計”。下圖是這門課程引用的創新方法的參考書目。我們的課程設計師取得了所有其他8個工具原創者的書面同意,與德博諾創新工具結盟共創。

這是對德博諾系統思維引領性的擴展,在創意之前先了解客戶需求,然後重新定義問題,再利用水平思考法產生創意。以前,德博諾創新工具可能缺少一頭一尾,而此次和其它一些工具結合起來,希望爲使用者提供了一個更加完整的創想設計流程,更能促進創新和落地。

這是用德博諾的工具和其它創新工具的一次“P.O.”——激發和運動。它顛覆我們已有的做法,逼着我們去完善。這可能也是對設計思維的再創作,即,德博諾化的設計化思維,是在設計思維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優化。當然,這門課程和設計思維還不一樣。設計思維的第一個核心是以人爲本,第二個是如何去製作原型,提升用手思考的能力;而“創想設計”重在形成核心的思考能力,輔助以豐富而輕盈的創意思維的工具,生成創意並落地,爲客戶多提供一個選項。

我們希望能夠邀請更多的人更深入地體驗這種集成創新工具的力量,同時評估這門課程在中國市場的價值以及後續可能的行動方案。


文章:王參謀


歡迎在留言區與我們分享。

王瓊工作室 輸出的力量

王參謀i+1

總能讓你進步一點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