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造一個夢

《胡桃夾子》永遠與聖誕聯繫在一起,今年初北京冬奧會的入場音樂中,兩次出現了其中的曲目,可見這部作品中的旋律是有多受歡迎。柴可夫斯基是旋律大師,即使看過《胡桃夾子》,再次看的時候,內心還是會被觸動到。今年過得特別難,在年末的時候還能用藝術滋養下自己,內心甚感欣慰。

去年的十二月我也看了一場《胡桃夾子》,那時候對未來的一年充滿了期待,今年再看的時候,只想過好當下,珍惜每一天。經歷過艱難的一年,心態上已有變化,慢慢學會珍惜當下的每一刻,這也讓我在觀看的時候更加投入。

《胡桃夾子》裏有一個小女孩的夢,而柴可夫斯基的音樂就爲我們造了一個夢。後人根據自己的理解去闡釋這個夢,觀衆在欣賞這個夢中得到滋養。每個編舞師有自己的想法,每個舞者有自己的演繹,每個觀衆有自己的感觸。

百年前的作品流傳至今,依然有那麼多的藝術家去演繹它,有那麼多的觀衆每年在聖誕節前期待着它,足以說明美好的文藝作品能穿越時間和空間,讓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人,因爲它的美好而被折服,無需語言就能產生共鳴。

不同版本的《胡桃夾子》在編舞上會有一些細微的差別,也體現了不同的舞團對作品的理解。儘管故事情節不會變,但對於這段旋律怎麼演繹編排,還是可以體現出不同的風格。在第一幕中與老鼠王國的大戰,還真的會點燃小火炮,第二幕中不同地區民族舞的表演,尤其是東方舞和中國舞的片斷,就能看出西方編舞者對東方的理解。


這場中國舞的造型是滿族旗人的風格,舞蹈也是以旗人走路的姿勢爲基礎,以長袖善舞的方式演繹出來,與去年看的版本中轉手帕情節的編排完全不同。這是Aaron S. Watkin版本對中國舞的理解,可以說這是有點符號化的理解,但瞭解別人怎麼看待自己熟悉的文化,也是一個特別的視角。

其實我們對於他者文化,也會存在自己特有的視角,說是狹隘也好,文化差異也好,不可否認這確實客觀存在。甚至有時候都會覺得,對於自己本身所處環境的文化,都不一定是完全瞭解,依賴於不同的成長環境,會有不同的偏見。所以對此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會比較好,也許還能看到一些自己沒意識到的部分。

回到作品本身,我想不管看的是哪個版本,喜歡《胡桃夾子》的人在兩個小時演出中,就像做了一個美好的夢一般。既然老柴能給大家造夢,那我們自己爲什麼不可以呢,不是常說人生如夢嗎?如果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造夢師,爲什麼不給自己造一個美好的夢呢?

儘管人世間有很多灰暗,但追求真善美一直是人類倡導的方向。就像明知人間有衆多疾苦,老柴還是爲大小朋友在聖誕節創造了一個如此美妙的夢境,而我們至少在這兩個小時中能感受到一些快樂。那我們對於自己的生活是不是也可以儘量樂觀一些,心態上儘量積極一點呢?

人生很艱難,會出現生無可戀的時候,難過時也不是非要讓自己振作起來,允許自己難受也是可以的。可即使再難受,即使處在當下的時刻覺得異常艱難,也要相信自己是可以跨過這道坎,去迎接新來的日子。

經歷過時間考驗的文藝作品能持久地給大衆提供精神上的養分,給予人們繼續生活的動力。看完演出就像給自己的精神世界打過氣,有力量去抵禦生活瑣事上的精神內耗。觀看演出的當下就當是進入夢境做一個美好的夢,夢是會醒來,但在夢裏也得到了精神上巨大的滿足,也有勇氣過醒來後的生活。


演出結束,觀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演員謝幕三次之後,每一對組合又單獨再依次謝幕。我想觀衆的掌聲有對錶演者的肯定,也是對他們的感謝,共同度過的兩小時,值得雙方珍惜與互相尊重,在艱難一年,依然有《胡桃夾子》陪伴着,也是心靈上莫大的安慰。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