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 . 遊』 再見,成都


5月31日星期日,成都,陰。


01


動筆寫下這篇文章時,川西之旅中的武侯祠和杜甫草堂的文字還未成型,不過我已急着與成都說再見了。此刻,我正坐在2022年國慶假期的暖陽裏,這樣的暖陽,似乎很適合回憶。

同同這個假期僅放三天假,昨天他回了學校。我是昨日傍晚開車送他回去的,他問我未來幾天在家中做什麼?我說玩數獨,寫在成都的旅行。我問他還記得成都嗎?他對我的問題不置可否,他只是專心地撥弄着車載音響的藍牙,播放了手機中的音樂,是柴可夫斯基的《四季》組曲,他說,他現在喜歡上了古典。

去年國慶節時,我也在送他爬山的路上,問過他相似的問題,那時我在整理南嶽衡山的旅行筆記,因而問他還記得衡山嗎?他也是不置可否。那個十一假期裏,我給《嶽衡筆記》做了了結,算是完成了一段曠世的旅行。如今,我也想給《川西紀行》做個了結,時間真的太長了,我也該放下又一段的曠世旅行了。

同同離開,波迅速佔領了他的房間。前天夜裏北京大風降溫,波沒有蓋好被子,因而有些着涼,這兩日都有些發燒。我這一早去看望她,燒退了許多,但還是有些。她說一動就渾身疼,讓我取來紅花油,幫她揉揉肩。

我一邊費力地給她揉着,一邊瀏覽同同的小屋,竟也很長時間沒在這裏坐過了。我看到牆上還貼着塑封過的《朝代歌》,那朝代歌打在一張A4紙上,有十數句之多。當初同同幼升小時,就揹着這首長詩,參加了花家地小學共建生的招生面試。如今他已經從小學、中學走進了大學。而那張A4紙的《朝代歌》,竟還那樣嶄新地趴在牆上,就如昨天剛貼上去一樣。只當初貼下的位置,更適合那個小小的個頭,如今他已是一米八多的大小夥子了。



或許在他的成長中,再也沒有看過這牆上的《朝代歌》,而它就那麼靜靜地趴在那裏。或許在他的成長中,再也沒有想起過那段川西的旅程,而那段旅程就靜靜地趴在我的記憶裏,雖然時間久遠,卻總不捨放手。

那次川西的旅行,就在同同幼升小的年紀,那也是我留下這一串《川西紀行》筆記的時間起點。這一系列筆記前十篇,包括樂山和峨眉山的遊記,是那次旅行結束後兩三年內寫成的,因而會更有一些旅行的質感。而其後再有的十餘篇,卻是去年纔開始動筆的,就如九寨溝,就如川主寺,就如成都。

有朋友可能會疑惑,一個旅行遊記爲什麼要跨越那麼長的時間去寫它?我想這或是旅行的魅力,也或是寫作的魅力所在吧。就如我們可能會花幾年的時間,去構思和寫作一部小說一樣,我是花幾年的時間去構思和寫作一系列遊記而已。

我曾希望把旅行和文字留在同同的成長中,陪伴他一起長大,這也是我最初熱衷於寫作遊記的原因所在。而如今他已經長大了,要飛走了,而我的許多文字,卻還尷尬地留在我的意念裏,等待着我的挖掘。

在這裏,我還是要感謝一下簡書,和簡書上認識的這些朋友們?是他們給我的鼓勵,讓我把已經斷了線的旅行筆記,能再次拾起,並堅持着寫下去,把原有的文章完善,把缺失的線路補齊。如今想一想,這一系列《川西紀行》的筆記,從第一篇《成都、成都》在簡書上發佈開始,到如今也已一年的光景了。

好吧,就讓我們把這趟旅行結束吧。



02


還是先回到都江堰的那一日裏。

去過了都江堰,自然要上四大道教名山之一的青城山,終歸那個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的項目全稱是——青城山和都江堰。一位四川的朋友跟我說,青城山的前山太鬧了,他喜歡後山的清淨。我們所剩還有半日,因而就直接開車去了,他喜歡的後山。

那一年是汶川地震的後一年,青城山是免費開放的。只這條好消息,也沒讓我們高興了多久,因爲進了山就發現了人家免費的原因,那上山的石蹬路已經嚴重地損毀了。我們以爲,沒有完好的石路,山也是能爬的。但損毀的石階使得道路更加的坎坷,我們帶着那個小孩爬了一段路程,也就放棄了,這也便是我們在青城山上的短暫旅行。

不過我們與青城山的緣分並沒結束,我們開車下山時迷了路,那時的手機還沒有導航功能,山道上也沒有什麼車。好不容易看到前邊有一輛車子,以爲他們也是下山的,便跟着人家走。

那車在山中轉了許久,我們的車子也跟了許久。後來那車開到一個上山下山的岔路口,它上了坡,我心想壞了,人家不是下山的,是上山的。這時天色已晚,如果那車走了,這裏就再難找人打聽路了,我想我還是跟着它吧。正這麼想着,那車在上坡處停了下來,從車上居然下來一位年長的道長。



那道長一襲青黑道袍,白褲白襪,腳踩黑布灑鞋,他頭上的頭髮已是花白,一根竹簪,在頭頂挽出一個簡單利落的牛鼻子抓髻。那道士面色紅潤,目光炯炯,腮下一縷花白的長髯,飄然垂下,這身裝束從一個現代的轎車裏鑽出來,讓我感覺很奇幻,更何況他還健步向我們走來。我感覺機不可失,着急忙慌地拉上手剎,解開安全帶,開門下車。這時那道長已面帶笑意地走到車前,開門見山地問我,要去哪裏?

我尷尬直言,找不到路了,他說早看出來了,他已經帶我一圈開到了這裏,不過他要從此處上山了,他說由此開下去,不久就能出山了。當聽說人家在繞路帶我,我先是很驚訝,而後不住地作揖道謝。道長說這不算什麼,後山人少,天色也晚,迷了路就糟糕了。道長怕我再走錯了,又找來筆紙,畫了上高速的路線圖。臨別時,兩車交錯,他站在高處揮手相送,確是仙風道骨,只伴在他身畔的不是梅花鹿,而是小轎車。

現在想來,那青城山可是真夠大的,也確實做得了“天下幽”,沒人呀。只是當時竟焦慮着找路下山了,沒能很好地去體會那山中的清淨。不過在這清幽之地,碰到這樣神仙一般的人物,爲我們指點迷津,卻也是我們與青城山,結下的緣分。

後來成都的朋友和我說,留有半日還是應去青城山前山,那裏的文化遺蹟更多一些,如果想住在青城山,那自然要到後山了。後來再去過幾次成都,但也再沒有上過青城山了。



03


在川西的最後一日,我們在成都,這日我們去了武侯祠和杜甫草堂,前已記述。不過在翻看照片時,我發現我們其實那日上午還去了,與草堂相去不遠的青羊宮。

青羊宮是碰巧路過那裏時進去的,如果在北京路過白雲觀,我會進去看一看嗎?未必會,這得看時間,但我們在旅行時似就有的是時間了。那座宮觀確是與白雲觀一樣有名的,得到道家學會認證的,是全國21所重點宮觀之一。那觀雖說始建於唐,不過現存的殿宇都是清代的建築了。

至於得名的“青羊”,還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傳說,據說老子西出函谷關時,在守城長官尹喜的懇求下,寫下了一部《道德經》。臨別時,老子對尹喜說“子行道千日後,於成都青羊肆尋吾”。這段傳說,被西漢辭賦大家楊雄記載在《蜀王本紀》中,他說老子口中的青羊肆,既爲當時的青羊觀,也就是後來的青羊宮。

這裏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點,就是楊雄是西漢末年的四川人。他生活的年代,已經與漢明帝夢到白馬馱經所在的東漢初年這個時間點,很接近了。這是否也說明,當上層已經開始瞭解佛教這門宗教時,它已經在底層民衆中有所傳播了。

當然楊雄記載的是道教傳說,但在這個簡短記載中似乎隱藏着許多信息。其一,那就是道教起源與佛教進入中國在時間上似乎很同步。其二,道教形成過程中,從佛教中得到了許多宗**教理論上的滋養。就比如這個傳說中,老子千日後的再現,像不像佛**陀涅**槃後的重生。其三,爲什麼老子會重現於成都呢?

沒有人知道春秋末年的老子出函谷關後去到了哪裏?但在兩漢之交,人們卻發現他到了成都,這是不是很蹊蹺呢?而當我們知道了道教重要創始人張道陵,就是在東漢年間在蜀地創立了五斗米道,或許一切就茅塞頓開了吧。

漢安帝元年,即公元142年,張道陵託言太上老君親降蜀地,向他傳授了三天“正法”,並最後委任他爲“天師”,因而後人又稱其爲張*天*師。而張道陵傳道的主要地點,就在成都附近的青城山。也正因如此,青城山也成爲了四大道教名山之首。


04


當我不知不覺間,又去寫下那些看似宏大的歷史時,我感覺那個要再見的城市,已早已離我遠去了。我當初要去那個城市時,曾經在百度地圖上反覆觀察我要落腳的那個街區,以至於在那個深夜,當我坐着機場大巴到達那裏時,我竟有了莫名的熟悉。我那時就站在那裏,望向天空,我想找到那雙期盼注視着的眼睛。

如今在寫下這篇篇文章時,我依然會在電子地圖中,俯瞰我曾經走過的軌跡,然而現在,我不能在沉浸在那個城市裏了,沉浸在那段時光裏了。我有時就這麼空茫地望着,寂寞地寫着,卻不知自己在望着什麼,寫着什麼。

那個小孩,就在那個滿是仙氣的城市街道上,歡快地拽着媽媽奔跑着,手裏無時無刻不握着,我們在熊貓基地給他買的,毛絨的熊貓玩偶。他有時會站下來,非常認真地對我說,“爸爸你要跟上來,不然會在這裏走丟了”。

是的,我儘量想在文字中跟上來,但我終還是掉了隊,我迷失在了光陰的迷宮裏。我看着那個孩子拉着媽媽坐着飛機遠去,離開成都,離開四川,他手中還不斷地揮動着那個熊貓玩偶,喊着我跟上。

而當我寫到這裏時,我終於要放下那段行走於川西的光陰了,我猛一擡頭,看到了那個熊貓玩偶,就躺在書櫃的一個角落裏,除了落上了些灰塵,竟也跟當初一樣。


2022年12月7日星期三夜,寫於豐臺





《 川西紀行》全集:

『雲 . 遊』川西紀行① 成都,成都

『雲 . 遊』 川西紀行② 神祕的大佛

『雲 . 遊』峨眉紀行① 太子坪的雨聲

『雲 . 遊』峨眉紀行② 登上,萬佛頂

『雲 . 遊』峨眉紀行③ 萬年寺裏的蓮花

『雲 . 遊』峨眉紀行④ 清音閣畔佛與妖

『雲 . 遊』峨眉紀行⑤  猴子和洪春坪

『雲 . 遊』峨眉紀行⑥ 再見,峨眉山

『雲 . 遊』川西紀行⑨ 路過,汶川

『雲 . 遊』川西紀行⑽ 一路向北

『雲 . 遊』九寨紀行① 世界的盡頭

『雲 . 遊』九寨紀行② 一瞥,便是永遠

『雲 . 遊』九寨紀事③ 從草海到鏡海

『雲 . 遊』九寨紀行④ 從樹正寨到老虎海

『雲 . 遊』九寨紀行⑤ 再見,九寨溝

『雲 . 遊』川西紀行⒃ 邂逅,川主寺

『雲 . 遊』川西紀行⒄ 永遠的生靈

『雲 . 遊』川西紀行⒅ 都江堰,是什麼

『雲 . 遊』川西紀行⒆ 諸葛大名垂宇宙

『雲 . 遊』川西紀行⒇ 詩史留跡如煙

『雲 . 遊』川西紀行(終)再見,成都


----------------------------

我是雲行筆記,在此潛心打造屬於自己的《文化苦旅》,讓我們來一次,有文字感的旅行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