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985》读后感(二)

画字儿把自己的小说《混在985》定位为青春校园剧。985校园是故事的发生地点,以主人公吕嘉艺考和大学生活为主线,贯穿同学阮桃,白露,田芳等角色的成长经历,几条线索展示了不同家族学生的成长轨迹和生命故事,她们和他们在青春的过往里,哭着笑或是笑着哭,或坦然,或积极,或抗争,或放弃,分别给自己递交了一份属于自己的青春答卷。其中,表现的友情、爱情、亲情故事令人窒息也温暖。

通过一段时期睡前阅读,我清楚了几个校园主人公的具体故事。如果让我对小说色彩定位,以吕嘉为例,应属两头带彩(初为希望),中间灰调(奋斗中参杂着的迷茫与疑惑),最后出彩(成功)。而灰调,也是从深灰过渡到淡灰,答案逐渐清晰的过程,是一个少女从寻梦艰难不弃,克服万难到为理想“化茧成蝶”的过程。是否为半自传体小说。后来采访作者,果然有其影子在其中。

作者的文字表述能力超强,且带着清晰的画面感。把一个美术生所具有的禀赋用文字刻画的入木三分。且对每一帧画面的表现力都那么认真,文字细腻,镜头感十足。作者非常冷静,不喜不悲,像一个旁人,却也身在其中经历着这一切。

从大的几条线索发现,吕嘉的高中与懵懂爱情,艺考前在北京的两次集训经历,终于踏入985大学的心理对比,这其中有过早踏入社会的感受与认识。校园内外的对比,有高空俯瞰的镜头,也有远近景的拉伸,有欢会后的孤独,也有安静背后的鼓噪……

这篇小说在几个时间点上灵活切换,整体来说是回忆,但比例不少的插叙伏在其中作自然勾联,就像在快节奏里寻慢时光,在极度疲劳时来杯茶、果汁、咖啡、烈酒或干脆睡觉。作者文笔里透露着很难得的联觉能力,这应该与天赋与深造艺术有关。

“建于50年代的灰色青砖小楼”为整部小说定调,即“灰色调+青春气息”。“楼前几颗不知名的树木”是映射也是铺垫,迎来新的开始,走进新同学。这是金秋九月,一所帝都985大学校园的女生宿舍楼。主角吕嘉的一段青春时光将在这里开启。

个体散漫与集体荣誉,班级表现与学校氛围,校园与社会无缝衔接,从点、线、面,体表现出一个真实存在的现实社会,结合整体的现象学分析,灰色比例占据更多,令人阅读后感觉非常压抑。同时,也一直在为吕嘉担忧,这有点像阅读《红楼梦》时,看贾宝玉心知肚明地选择突破口一样。

女生宿舍224室的几个人物需要介绍。她们都是吕嘉艺术系的同班同学。

田芳—来就有大她3岁的男友徐凯。初上体育课就拿大姨妈请假。后来知道是因为怀孕;刘姝—南方人,被父母娇生惯养宠大,喜欢夜晚追剧。体育课成绩不错;阮桃—吕嘉的上床,喜欢化妆打扮,体育课成绩不错;白露—家住北京长安街,平均每月来一次宿舍。喜欢画丰乳肥臀穿着铠甲的女人漫画。老拿大姨妈缺勤体育课的代表。学校音响俱乐部成员。对待感情分身有求。

最后来介绍吕嘉,也就是小说一号女主,大一班班长。文化家庭背景,受家里父亲的薰陶,从小玩相机长大,心怀记者梦。加入校园电视台摄影组。喜欢扛着250p摄像机搞创作拍照。面对困难从不妥协。(与作者有分身化影之感)。

一群自由飞翔的鸟儿聚集在这里,相伴四年学习生涯。随之进入吕嘉的专业,班级、同学以及校园里各种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不断涌现出新的人物与矛盾,表现着“谁的青春不迷茫”的话题。吕嘉在逆境的锻炼中也终于“化茧成蝶”,顺利保研。

在人物里,我深深地记住了田芳、宋玉珍与贾连生。这可能来源于作者对他们家庭的介绍,他们面对压力的表现皆不同,有破罐子破摔,有积极向上却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被心理障碍生盯上奸杀,有被同学嘲笑对前途欲望悲观厌世者。

田芳是吕嘉见到的第一个同学,因为她身上具有着罕见特殊性,所以作者不惜笔墨地来表现她,于现实中融入倒序与插叙写法,为我们呈现了田芳的全貌。

田芳这个人物是很矛盾的奇特存在,在家根本不受父母姐弟待见,经常承受心理家暴。好在她总能逆来顺受并懂得吃苦干活,顺利考入大学后得到父母支持。

也许是田芳太缺爱了,上帝便阴差阳错地安排了一个大她3岁的社会青年徐凯出现,如鸟儿般自由的田芳深深陶醉在徐凯原始、霸道的激情里。只是徐凯的自卑很快暴露无遗,身在南京打工的他无法时刻与在帝都大学学习的田芳厮守。俩人激情释放后的结果是田芳堕胎事件在校园被暴露的不良影响。徐凯在校园里对田芳的威胁与辱骂一次次伤害这这个女孩,也勾起了她幼年受亲戚男猥亵的不堪回忆。男性令她失去尊严,她在迷茫痛苦中挣扎,直到彻底失去底线。

田芳家庭给人的震撼令人无语,但这可能是真事。当她把孕身带回到家里,在父亲无情的指责与粗暴的谩骂中,她像一块随时被家人遗弃的抹布,为她亲施流产手术的竟然是父母,交代她用来消毒的紫药水再次成了校园宿舍里的看点。她也在与同学刘姝争奖学金事件中再次受到同学的嘲讽。

田芳的生活里难道只有灰色吗?作者用田芳常穿着由大三姐姐淘汰的一些五颜六色的旧衣来表现她的内心灰与渴望彩,而现实显然对她选择了放纵给予了更好的答案。

“耐克”与“361”球鞋事件导致的输赢更讽刺,穿“361”球鞋的贾连生自杀,引爆了人是田宇的嘲笑,但从深层追究,也与贾连生自己的不努力有关,他天天忙于玩游戏,而不是珍惜学习好时光,其中还映射了校园欺凌现象,贫穷家庭与富足同学的对比,自卑,还有对专业枯燥的厌烦与对未来毫无希望的失落感。这些综合因素造成了贾连生的悲剧。

唯一值得炫耀的球技贾连生最后一根稻草,是他引以为豪值得炫耀的亮点,但田宇却在输球时以一句品牌的嘲笑重重地抽打了贾连生的脸。面对这类人,贾连生显得非常脆弱,被别人嘲笑不可怕,自卑地嘲笑才最可怕。内心脆弱+前途渺茫+无法有效调整心理平衡导致了靠游戏回避问题,不求助,不积极解决问题的自暴自弃令我们对贾连生的选择一声叹息。

宋玉珍的悲惨经历为我们敲响了校园管理方面的漏洞,当然还有缺乏安全的自保意识。

最后来说说主人公吕嘉,这个女孩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直在自己认知的灰色地带突破着,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中自我经历与淘汰一些事,专注目标方向的不变与调整,是不言放弃的表现让她最后出彩。

吕嘉用快门按键捕捉到的每帧画面与视频,皆是她羽翼渐丰前的经历,而这些经历通过若干年之后的回忆整理与滤镜,画面愈加生动与鲜活,这前后的变化皆因为,那时自以为在非黑即白的认知世界里,灰色代表着对认知的迷茫,对真相的渴望,对理想的世界很疑惑的不解。

在一个单纯的中学生眼里,不,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如此,大家对于理想的期待与爱情的渴望,其实来源于别人给予的认识结论。换作自己去追求,又是另一番感受。

光明是内心的召唤,被遮挡的认知世界里有许多灰色,却依然有亮光指引,吕嘉即是沉浸迷雾中寻光的那一位。

不过,在这所学校里,感觉认真努力的学生并不多,看来,艺考生的成绩确实靠天赋指引与后天努力,当然,也有硬生生把挤进天才团里的,那就显得不伦不类。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展现,很讽刺,利益链条的写真内容,把讽刺挖苦上升到极致。有胆!

那些置身于当时的迷茫,因有了勇气而变得坚韧,那些委屈因有了信心变成了希望,那些隐忍也因突破有了光明的召唤,看着身边一个个来自相同起点的艺考生,在历经多年后变得会有多么不同。

读到吕嘉关心父亲的内容,也是《混在985》里的自我救赎话题。很感人,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好坏是成就孩子未来是否具有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好在,追求独立自由,早有与时俱进被放飞后的,老天是善待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的。并给予他们知错就改的机会。成长的烦恼,从观察室友与同学,进而到关注自己。

努力着不一定有机会,不努力就更不能了。

在努力的过程中,一切发生的事情都为了把你推向最后那个目标,这就是制定目标的神圣之处。

家庭开支的有限与青春敏感期与父亲的暗地较劲,既要的证明自己的能力,又要急于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吕嘉。可见压力巨大。

学习的辛苦,伴随着对爱情的选择,对未来的事业的期待,对父母的牵挂。主动积极与努力的孩子犹如神助。正是这样的毅力陪伴支撑这女孩挺过了一年又一年,直到最后保研成功。

思考:成长从集体中学习,还需要有安全意识的风险评估。这是对处于灰色认知地带青年的引导。

家校教育成绩的显露来于在社会里的实践感知,它永远在前行。锻炼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思路与能力,以至于机会到来时能够牢牢把握住。

追求自由、独立意识与识人能力尚需提高。开放与自由是个博大的课题,需要我们持续探讨。友情、爱情、亲情永远值得我们珍视的宝贵财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