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小滿》:中年後的日子,要看得明白,懂得放下,過得從容

《說文解字》中提到:“滿,盈溢也。”小滿者,在於滿而不損,滿而不盈,滿而不溢也。

小滿,具有智慧內涵,更充滿人生哲理。

正如有人說:“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和從容。”

真正的生活,也許並不需要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而是在我們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依然熱愛着生活。中年以後的日子,能看得明白,又懂得放下,還過得從容。生活小滿,也是一種完滿。

閱讀插畫師姑蘇阿焦的新書《人間小滿》,寥寥幾筆,便勾勒出一副小滿即是完滿的生活圖。配上作者睿智風趣的語言,不論是家長裏短、還是柴米油鹽,都傳遞着生活的安靜和溫暖。

一、明白得失,靜待萬事

梁實秋說過:中年的妙趣,在於相當的認識人生,認識自己,從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年少時我們憑一腔熱血闖世界,在人海中奮鬥半生。中年時才明白,生活中想得到的越多,反而失去的更多。

曾有這樣的故事:

古時候,有個守財奴,他揹着一大袋金子乘船。

船行至河中央時,突然天上颳起了大風,河水也翻起風浪。

眼看河水要淹沒了船舷,船上人紛紛把隨聲攜帶的行李扔下船,可是那個守財奴卻絲毫不動。衆人勸他把那袋金子扔了保命要緊,那人不聽勸告,緊緊地抱着袋子不放手。

船要翻了,衆人皆跳下水保命。可那人不捨丟掉金子,最後隨船一起沉入河裏。

人揹負太多包袱,必然有所得失。

草木有情,萬事有意,生活的美在得失後更溫馨,生命的本真在經歷後更通透。

當靜下心來,做到得失不躁,榮辱不驚,才能真正地品味淡雅人生。

曾聽說過一句話:見過高山和大海的人,不會妄言自己的強大,而覺得自身的渺小和淺薄。

得意時,以爲世界是我們的;失意時,方知我們是世界的。

年輕的時候喜歡做加法,要名利雙收,榮譽加身;中年後的生活要做減法,減去煩惱,遠離紛擾。

正如姑蘇阿焦說得:能無拘無束地活着,能呼朋邀友地活着,是我們日復一日的期許和等待……

二、放下慾望,有舍有得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人活一世,有人在聲色犬馬之中有所求,有人在粗茶淡飯之中過生活。想要的太多,未必得到應有的期許。當有天累了,才醒悟:有智慧的人向來懂得適時放下,取捨有道。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21歲時考中進士,可他不滿足於考取功名這樣的小事,他還要施展更大的抱負。

面對藩鎮割據給百姓帶來的沉重負擔,他毫不猶豫地參與到“永貞革新”中。八個月後,革新失敗。革新派遭到保守派的打壓,柳宗元被貶到永州。

他在永州苦等一個再入官場的機會,終於在被貶的第十年,他等到了回京詔書。

回京後,皇帝準備重用他,可是遭到保守派極力阻撓。無奈,皇帝只好把他貶到更偏僻的柳州。

柳宗元想用一腔熱血來施展抱負,可現實卻給他當頭一棒。

他頓覺人生虛幻,決定放下功名利祿,開始爲百姓開荒、造林、打井、辦學……他離世後,百姓們專門建柳侯祠來紀念他。

人生不如意,皆因慾望太多,如今放下慾望,卻收穫甚多。

有人說:放下了,其實也就擁有了。

可世間很多人,都在慾望中迷了心智,在得失中迷失自我。

記得有一句話:慾望就像手中的沙子,握得越緊,失去的越多。學會放手,甘願捨棄你,才能真正得到。

人生中很多事情需要抉擇,當你懂得放下慾望,明白捨棄的意義,纔是人生的智者。

山會高低起伏,水會潮起潮落,生活也一樣,除了失去,還有收穫;除了放下,還有得到。

生活有得失,人生有取捨。通透的人,都知道適時放下;明智的人,都懂得有舍纔有得。

三、內心從容,幸福生活

唐代肖峯的《小原筆記》中說:“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人生起起落落,經歷風雨,心中才能達到另一種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失去了並不可怕,不值得我們懊悔;得到了也不要喜形於色,更不要得意忘形。

唐朝詩人劉禹錫因參加了“永貞革新”,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小小的通判。

通判應住在縣衙裏三間三廂的房子,可知縣故意刁難他,安排他住城南面江的三間房。

周圍人爲他鳴不平,可劉禹錫卻很高興,隨意寫兩句話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

知縣知道後很生氣,又把他的住處遷到縣城北的一間半房。

劉禹錫沒有計較,見新居周邊清淨,他觸景生情,在門上又寫上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這一舉動再次引起知縣的不滿,只分給他一間能容一牀、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時間,知縣迫使劉禹錫三次搬家。房間一次比一次小,可他還是樂觀地面對生活困境,最後在這一方斗室裏,他寫下流傳至今的《陋室銘》。

內心淡定從容,纔不至於糾結生活得失,纔不至於在大事面前亂了分寸,纔不至於有所畏懼。

度過生命的冬季,轉眼就是蓬勃的春,看到生活中的美好,幸福便悄然而至。

當歷經滄桑,繁華落盡,心境已是枉然,原來一切苦難都是過往。

面對困難坦蕩無懼,面對花開無比珍視,纔是對待生活的正確態度。

寫在最後

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說: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苦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纔是人生。

相對於完滿,小滿更顯智慧和通透。

人生小滿,不要把事情看得太重,看得明白,想得清楚,萬事皆有可能;懂得放下慾望,不爲外物所動,必然收穫寬廣胸襟;心思簡單自在,遇事從容,照顧家人,照顧自己就好。

人生起伏,半生已過,只有看得明白,懂得放下,才能過得從容。

本文首發《書報文摘》公號


22年度寫作營第201篇 (主題文)2152字 累計334272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