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少年不多情

      歌德曾寫過詩句:哪個少年不多情,哪個少女不懷春。

        張愛玲曾寫過一個少年如同白日夢般的短暫愛戀,即《年輕的時候》,這也是她自己較喜歡的一部作品。

      男主角潘汝良,一名略帶些文藝的醫科大學生。不愛說話,喜歡看書,有一雙淡藍色的眼睛。

      在描寫他的氣質時,張愛玲借用“江州司馬青衫溼”一句,寫道“石子的青色,晨霜上的人影的青色。”同時也描寫出他內心的孤獨。

      潘汝良原生家庭並不好,父親是個小老闆,開着一家小店;母親是個家庭婦女,沒有什麼文化;他上有兄姐,下有弟妹,家中孩子較多。

        父母對他略有忽視,並不瞭解他,而他對父母則有些鄙夷。在原生家庭中,潘汝良是一個格格不入的人,一個孤零零的旁觀者。 他拼命讀書,希望通過讀書擺脫家庭,謀取想要的生活,創造自己喜歡的世界。

        因此他非常用功,之所以讀七年醫科,畢業後就能獲得一份體面工作,穿上潔淨的白大褂,這是他逃離庸俗的家人與環境的最佳途徑。

        他內心想:做醫生的穿上了那件潔無纖塵的白外套,油炸花生下酒的父親,聽紹興戲的母親,庸脂俗粉的姊姊,全都無法近身了。

      這是一個冬天的清早,有着太陽,迎着寒風,似乎預示着潘汝良的愛情之路。果然,他在學校的休息室裏溫習功課時,偶然瞥見校長室裏女打字員的側臉,竟和自己平日畫的小人幾乎一模一樣。他感到很意外,於是他便和她開始聊天。

        女打字員叫沁西亞,是個俄國女孩子,因爲母親再嫁,繼父薪水微薄,難以維持家計,因此她白天在洋行裏上班,晚上去夜校裏上班,一日打兩份工,以補貼家用。

        沁西亞漂亮又活潑,他們雖然是第一次見面,但是卻很聊得來,潘汝良對沁西亞莫名的心動了。兩人決定利用各自的優勢,潘汝良給沁西亞教中文,沁西亞給潘汝良教德語。

        年輕時的心動是簡單而純粹的,而且是浪漫的。然而第二面,潘汝良就發現沁西亞並不是他想象中的那樣。沁西亞並沒有那麼漂亮,而且邋遢,甚至是有些不拘小節,他竟然在辦公桌下脫掉了腿上的肉色絲襪,脫了鞋。

        一見鍾情之後,總會在清醒時發現對方的不足。一見鍾情之喜總會讓人盲目,讓人沒有時間仔細打量對方。

      隨着時間的推移,他把沁西亞計劃進了自己的未來,也學會了說“愛”和“結婚”,但他一直沒有對沁西亞說出口。

      因爲他知道婚姻是嚴肅的,應該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他不能讓冒失的婚姻毀了他的一生。他有些猶豫,因爲他忽然覺得他和沁西亞之間是沒有可能的。

        當他在德文教科書上看懂了關於理想的人生時間表時,“年輕和自由”的衝突,讓他徹底放棄了向沁西亞求婚的念頭,因爲他想讓自己再年輕幾年。

        一場未來得及互相表白的愛,尚未萌芽,就胎死腹中。他們誰都沒有對對方表達自己的喜歡,沁西亞沒有等來潘汝良的告白,只能與別人結婚。

        而聽到這個消息的潘汝良,也只是望着她,心裏卻是如釋重負。他們互相掐斷了和對方的可能性,他們選擇了結束這段曖昧的感情。

        潘汝良看着沁西亞的簡單而粗糙的婚禮,已經預想到她今後生活的艱難,他有些心酸,只能滿面流淚逃走了。

        再見面時,由於生活的折磨,曾經美麗的那個姑娘已經病得沒有了生命的氣色。而這之後的潘汝良,也不在書上畫小人了。

        年輕的時候,我們不知道什麼是愛情,什麼是婚姻。總想着自己的愛情要轟轟烈烈,要浪漫十足。

        然而只有經歷了,才明白在這個世界上,兩個人相愛並長相廝守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

      無論是人生,還是愛情,在漫漫長河都會留下遺憾。而在年輕時,我們需要做的,不過是隨心地邂逅一段愛情,即使沒有結果,即使我們沒有能力給對方一個承諾。即使像潘汝良和沁西亞之間的這暗戀,因爲他們誰都沒有勇氣告訴對方心底的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