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22年校園市場的2個小感悟

12月的校園市場,格外的特殊,因爲寒假的提前到來,這讓2022年的校園市場提前結束,但慶幸的爲,壓抑三年後,曙光終於初現。

回顧這一個月的時間,校園從業者的心態好比過山車,原本以爲10月會後即將放開,不曾想在11月初演變成越來越嚴格的管控,而在12月份又突然的全面放開。

我最近出行幾個城市,落地出站已恢復到疫情前的狀態,陽康後人流量也在不斷增長,確實還有點小感概。

關於12月份的行業覆盤,兩點小思考,分享給大家,隨後會寫一篇全年覆盤,大家可以戳上方,點一下關注。


01

大環境不好,依然能獨善其身

在過去幾年,我們會把諸多問題推脫給疫情,不可否認疫情對校園業務影響很大,尤其部分業務基本是毀滅性的打擊,但我們所做的決策,就沒有絲毫錯誤嘛?

這三年時間裏,我從貝殼到京東,如果算上在抖音校園的兩週時間,三年三份工作,事實證明不是每步選擇都正確,我自己也變得急躁犯了不少錯誤,每一個人都應該向內歸因。

這個月我在跟一些朋友交流中,依然看到不少校園公司,逆勢增長。這類逆勢增長的公司,主要爲兩個策略:

1)從校內走出校外

以傳媒、會務類公司舉例,如上海一家校園起家的公司,在22年仍有五六千萬的校園收入規模,這就算很不錯了,但在這三年時候裏,其還“被迫”做出了轉型,向校外的會務、執行去探索,全年整體營收超過六個億,校園業務僅佔其整體收入的10%左右。

這家企業的蛻變,我提煉出一個很重要的關鍵詞——政企關係,這爲校企關係的升級版,而又一脈相承。

校園內的業務落地受挫,那我就做校外市場好了,靠着優秀的執行力、敏銳的判斷力,依然能找到新的增長路徑。

2)從品牌走向效果

我們一般而言,將品牌費用稱爲easy money,不就是投放一些媒介嘛,創意上也難有十分出彩的地方,而從2022年全年視角來看,各家的品牌費用大幅縮減,但增長的目標卻沒有降低。

然而,我也看到北京有校園傳媒公司,今年放棄品牌項目的競標、打單,全部all in承接效果類付費的業務上,切換到這個賽道後,首先至少預算明顯還是有的,因爲企業都需要增長,只是會更關注ROI。

其次競爭對手大幅減少,原本的校園執行類的業務,基本所有廣告公司只要願意,都能承接,但在數據層面,一般的會務、傳媒公司由於缺乏學生、校方渠道,可是難有辦法。

在11月、12月,各大互聯網公司又開始新一輪的裁員和內部反腐,我預計23年上半年的品牌費用,仍然難有好轉,但對下半年保持樂觀。在最艱難的日子裏,誰幫甲方扛了指標,我相信後續一定更容易拿到easy money的投放。


02

深耕校園,終究會獲得回報

在校大學生的價值,無論是直接消費能力,還是消費潛力,我都已經不用做過多的論證,但事實也證明,這座礦山十分的難挖,想喫到一口蛋糕並不容易。

而在校園市場裏,重要的角色,除了學生而言,還有校方,一所高校的各種經費也並不少,尤其是重點本科院校。

因此,每一塊細分業務其實都有足夠的挖掘空間,想要挖到金礦,在我看來沒有別的辦法,唯有深耕。

關於深耕校園幾個字,我16年就有提出,但這個深耕不僅僅是指時間的長短,更是指對學校挖掘的深度。

在貝殼的時候,我們梳理了一版院校字典,爲學校的一張數據網絡,而近期跟圈內朋友交流,其實諸多本地化的業務團隊,做的更加深度,如駕考培訓,爲了招生,對學校每棟寢室進行摸排,甚至能細化到每個牀位對應哪個學生。

其實每個具體的校園業務,無論toB還是toC,只要做的足夠的深入,最終都有有不錯的利潤空間,我非常喜歡Boss直聘創始人趙鵬的一句話,“像農民種地一樣,默默幹一件正事”,這其實跟鏈家&貝殼找房創始人老左的“堅持難而正確的事”,基本爲一個道理。

我很佩服許多校園線下業務的從業者,做的事情更加的接地氣,對於高校側的瞭解程度,遠遠超過我這樣的所謂“全國高校業務負責人”,包括一些做校園流量創業的在校學生,其實都擁有很不錯的網感,以及本校學生行爲的洞察力。

而做校園線上流量,其實也離不開真誠與深耕,一個賬號是真是假,活躍度是高是低,運營者自己最爲清楚,而假的事情,永遠無法成真。我們當下的偷的懶,終究會通過數據結果反饋出來。


以上爲我12月份的覆盤思考,拋磚引玉,期待與從業者們交流。

孫凌,InSchool聯合創始人,曾擔任智聯招聘、美團外賣、京東零售等企業學生業務負責人,在校期間參與創辦超級課程表項目,長期專注於大學生羣體行爲研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