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電視劇嚐鮮報告:嗯,就是這個味兒!

我是唐斬,一個夢想以文字爲業的讀書人。

這是我的第【363】篇個人原創。

感恩關注,歡迎轉發。

《三體》電視劇前天終於開播,追劇黨的快樂又回來了。

忍住雀躍的心情,忍住內心第一時間生出的強烈推薦欲,在嚐鮮前5集劇情之後,原著黨的我終於可以放心安利了:

若是全劇都能保持如前面一樣的製作水準,這劇應該撲不了了,目測豆瓣7.5分應該問題不大。所以,敬請放心食用。

其實在開播之前我就已經將預期調整爲零,除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經驗,還因爲這個超級大IP最終出現在熒幕上的過程實在稱得上一波三折:出品人被投毒去世,電影版夭折,剛上映的動畫版被批爲“一坨大便”(其實我認爲倒也沒那麼爛)……唯一廣受好評的是改編的《我的三體》動畫,但方塊人的造型實在不符合當前觀衆的觀影習慣。

看書的時候我就知道這故事很難影視化,就裏面提到的情節內容,如果國內能不折不扣地拍出來肯定會大火,但怎麼拍啊?一個審查環境,一個技術限制,就是橫亙在製作團隊面前的兩座大山。拍好異常艱難,搞砸卻很容易,因此對於我們原著粉來說,如果拍不好,那就不如不拍,放在那兒等環境寬鬆技術成熟以後再說,我們不介意再多等幾年。這是最理性的選擇,也是對讀者和觀衆最大的尊重。

扯句題外話,那時我心裏唯一能拍好《三體》的導演跟後來大多數網友的意見一致:他就是好萊塢著名的“暴君”,搞出過《泰坦尼克號》和《阿凡達》系列的詹姆斯·卡梅隆。除此之外,不做他想。

沒想到這次國內版竟然給出了一個驚喜,沒錯,就是驚喜。就像是已經被前面好幾個喫喝嫖賭不成器的混蛋兒子折磨得身心俱疲、心都涼透了的老父親,終於培養出了一個品學兼優的小兒子,其實他只要能正常發揮就會顯得鶴立雞羣,特別優秀。這就是郭德綱說的:不是我們有多好,全靠同行的襯托。

我覺得這次的製作團隊做得最正確的事就是“尊重原著”。因爲原著已經被市場和讀者檢驗過了,你只要把故事原原本本、老老實實地講明白,就已經可以說服絕大多數讀者了,而讀者就是本劇觀衆的“基本盤”。“基本盤”穩了,他們就會很樂意向非讀者安利劇集和小說——就像我寫這篇文章一樣。後者有不懂的情節或疑問,他們也很願意樂此不疲地跟人解釋——“獨樂樂不如衆樂樂”嘛。這樣影響力就一圈一圈的傳播出去了,收視率自然不會低。

如果讀者們的解釋還無法令非讀者滿意,說不定還可以引發他們去閱讀原著的興趣,這對這個IP本身的傳播也是好事。另外,像這種現象級別的大IP一旦改編得不好就很容易招罵,連德高望重的金庸晚年修改作品時都要被讀者批判,遑論其他。

除了尊重原著,本劇另一大優點就是處處體現着製作團隊的細緻用心。因爲現在的觀衆都不傻——我甚至懷疑許多觀衆在拿着放大鏡看——作品有沒有用心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得出來。比如劇中孩子們07年正在看的動畫片是《虹貓藍兔七俠傳》,這是許多年輕觀衆的童年記憶;那時央視“大褲衩”也正在修建中,尚未竣工;主角開車行駛在“智子路”上(原著黨會心一笑);做粒子對撞實驗和觀測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片段都是實地取景拍攝……這些細節在劇中一一都有體現。可見只要作品是用心做的,觀衆就一定看得出來。

實話實說,看劇過程中想到這麼好看的科幻小說是中國人寫的,這麼精良的劇集是中國人拍的,心底那點民族自豪感還是忍不住跳動了一番。聽說播出後在外網的反響也很好,我想這就是文化部門最喜歡呼籲提倡的“文化輸出”了吧。其實只要東西真的夠好,識貨的大有人在,完全不用擔心輸出的問題,就像千年以前我們出產的絲綢就可以讓羅馬貴族趨之若鶩,賣得跟黃金一樣貴。

當然任何影視作品都不可能完美,比如有幾個劇中的選角我個人就不太滿意,我心裏有更適合的演員人選。不過即使如此,我也已經開始期待後面兩部續集了,雖然這種期待中依然包含着諸多謹慎。希望製作團隊在後期能夠不被各方力量裹挾,不忘初心,繼續給觀衆帶來驚喜。

春節大假將至,如果你也沒有別的計劃,就跟我一起追劇吧。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我們全年的關注重點幾乎全都放在尋找地上的六便士上,現在終於有了難得的閒暇,我想我們或許也可以擡頭看看天上的月亮,然後想想日常煙火之外,那些宇宙和星辰大海的事。



《如是我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