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一生保持质疑力量

我的朋友,你埋怨我写的东西烂七八糟,希望我认真理清思路,认真灌输一些知识。抱歉,我可没有灌输的能力,甚至不知道知识是什么。

连苏格拉底都没有说清楚的问题,你希望我和他一样有高度有逻辑,要超越他的能力,有点擡举我了。认真的和你辩论一些问题,只是想进一步理清这些问题的概念边界,以及具体内涵,从来没有妄想得到一个永久不变的答案。按照哲学的观点,没有不变的真理,我们一生都要质疑。

你要说,这样的认知,怎么能够得到我们真心的认同呢,如果你都不坚信,怎么能够让其它人相信。我的朋友,自己信,别人就应该信,那是强权。如果你要求灌输,那是思想的独裁。从来没有任何认知,能够达到这样统一的地位,如果有,只能说明一点,这种认知彻底错了。

比如说,我喜欢《红楼梦》,也喜欢《道德经》,还喜欢斯多葛哲学,但从来就没有认为,世间其它书不需要读,其它书中没有智慧。

世间知识总是以方方面面的形式展现,怎么能随意的褒贬,随意指摘,更多的时候,自己只是和人分享一下心得,展示一下心中喜悦。比如在着装的品味上,有人非要说三本耀司的作品不如三宅一生,或者说山杉律子不如英格丽·张,我能说什么呢,难道说,你就是一个杠头?

当一个人彻底的相信的时候,也许是失去力量的时候。无论是什么信仰,都应该保留一点怀疑的底色,这样才能够给与其中增加智慧。当你僵化,不再思考,确信自我的思想没有价值的时候,这种状态确实不健康。

在《泰阿泰德》中,对于“知识是什么”这个问题,苏格拉底告诉年轻人泰阿泰德三个答案,分别是“感觉”“真信念”和“真信念附加上说理”,但最终这三个答案都被否定了,因为对于求知者来说,最重要的在于过程。

苏格拉底:当我们在探究“知识”(是什么)的时候,回答说它是正确信念附加上“知识”——不管是关于特性的知识,还是关于其他什么的知识,这是非常傻的。所以,泰阿泰德呀,知识既不是感觉,也不是真信念,也不是真信念附加上说理。

泰阿泰德:看上去不是。

苏格拉底:小伙子,关于知识,我们是还处于怀孕和阵痛的状态中呢,还是已经全都生产出来了?

泰阿泰德:宙斯在上,就我而言,由于你的缘故,我已经说出了多于我本来拥有的东西。

苏格拉底:那么,我们的助产技艺宣告,所有这些产物都是风卵而不值得养育?
泰阿泰德:完全同意。

苏格拉底的一生,就是用这样的对话找寻答案,就是这样的辩论来追求新知识,他既不直接“授人以鱼”,又不寻找命题的结论,他的助产术是通过打破日常思维定式、从前提出发审视命题,而展开的辩证法方法论。

遇到生命的选择问题,找到自己的一点坚持,体会,感悟,就非常不错了。不可能对所有问题都有所涉猎,但是对这些认知的获取,要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不迷信,也不需要跪拜。

知乎上有个说法蛮好,就像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一样,知识也具有双重特性:内容性和过程性。知识既是信息、经验、智慧,也是追求信息、经验、智慧的实践过程。你可能觉得他有经验,相信他的一些看法,但是信任必须有限度。

在这个过程中,你不能丢失惊讶,也不能丢失质疑,这样你就能走的很远,而且始终保持健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