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的每一天,能有一顆平常心

在《景德傳燈錄》裏僧人問:“如何是平常心?”招賢禪師道:“要眠即眠,要坐即坐。”僧人再問:“我學不會,該怎麼辦?”招賢禪師道:“熱即取涼,寒即向火。”

改變不了環境,但可以改變自己;改變不了事實,但可以改變態度;改變不了過去,但可以改變現在。

誰也不能預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誰也不是可以樣樣順利,但可以事事盡心。

即使不能延伸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決定生命的寬度。平常心是進不想爭奪,退也可以靜守。在平常的每一天,也能有一顆平常心。

讀《教育要有“兒童視角”》讓我對自己的工作充滿了神聖感,李鎮西對“兒童視角”的教育學理解:用兒童的眼睛去觀察,用兒童的耳朵去傾聽,用兒童的大腦去思考,用兒童的興趣去探尋,用兒童的情感去熱愛……

當然這個理解,李鎮西老師說:不是我的“原創”,而是讀兩位讓他十分尊敬的教育家的著作所受到的啓發。

蘇霍姆林斯基在其著作《帕夫雷什中學》中這樣深情地寫道:“一個好老師意味着什麼?首先意味着他是這樣一個人,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爲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

當讀到“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這句話時,不禁怦然心動,想了很久很久。教師應該多想想自己曾是孩子時的歡欣、恐懼、喜好、憎惡,想想小時候自己喜歡怎樣的老師,以及老師怎樣上課,這不就是“兒童視角”嗎?

原來曾經以爲那些深奧的教育理論是如此簡單,單純,隨着這幾年對教育專業類書籍閱讀,也打破了我先前固執己見的看法,前些年總是對專業類書籍有所抗拒,擔心那些深層次的教育理論讀不懂,看不明白。

結合自己二十多年來的工作實踐再讀教育專業書,沒有晦澀難懂,沒有了之前的誤解。反而對自己的教學工作有了更多的協助,更好地指導自己教育教學工作。

今日樊登讀書關鍵詞:付諸實踐。

是什麼可以讓人始終踏實呢?將想法、計劃更多的付諸實踐是一個不錯的方式。付諸實踐意味着有重點和有意識的成長、自我發現和自我強化,不再重蹈覆轍。

實踐意味着要保持集中和專注,持續的完成自己的承諾。通過付諸實踐,我們可以走出自己的庇護所,發散自己的意識,開拓新的生活。

要知道:邁出的每一步,即使是最小的一步,都會幫助我們前進,不斷帶給我們改變。很慶幸自己已經在付諸在實踐中,不斷去嘗試,去改變先前固有的思維和觀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