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都是在過誰的期待啊!

女兒回家過年這三天,每頓飯每頓小喫都在感嘆,說你們這是準備了多少東西啊!然後拿着手機上上下下的拍。

我和妻子都說,這不是過年了嗎?這不提前買好準備好,誰家會在過年這幾天臨時出去買東西啊!


話是這麼說,但我看着冰箱裏滿滿的東西,看着窗臺上廚房裏堆放的東西,看着各個房間這些天多出來的東西,也會愣神。不是和妻子說好了今年不要過多準備嗎?不是決定今年要喫的新鮮嗎?怎麼不知不覺間,一個家還是堆成了倉庫的樣子呢?甚至看着這些東西,感覺比往年還要多。

其實,我和妻子應該都明白的,只不過心照不宣而已。原因大概就是女兒打電話確定說過年要回家,纔會有這樣的準備。

以前女兒上學,我們過年,是沒有任何想法的,因爲能確定女兒必然回來。直到女兒工作了,落腳在遠方的城市,雖然這幾年她每一年都不會錯過一家三口的春節,但不知爲何,對她到時候能不能回來越來越不確定了。妻子和我也有說過,孩子大了,自己獨立生活的份量越來越重了,越來越有自己的安排和想法了,我們就越來越不能要求了,所以,這兩年,我們已經基本不問了。雖然大體也能確定她應該會回來,但潛意識裏,卻已經有了女兒也開始不回來過春節的準備。

因爲我們從自己身上,就能知道,不論自己接不接受,總會在某一個春節,我們能看到和感受到孩子和我們的遠離。

我離開父母三十年了,一千公里的距離,回去和他們過了幾個春節呢?認真想想,也許沒有十個吧?

妻子離開家鄉也三十年了,兩千多公里的距離,春節又回去幾次呢?應該還沒有我多。

那我們每次回去過春節,在那一頭的父母,不也就是和我們知道女兒回來過節做一樣的準備嗎?唯恐不夠,唯恐不齊全,唯恐不好,唯恐沒準備。如果要提前說了回去時想喫什麼,那基本上回去,每一頓都會喫到。如果要提前說了隨便吧,怎麼都可以,那回去後,一個模棱兩可的話就是四五種七八種以上的預備。


當孩子時從來沒想過這一切會怎樣,但當了父母,而自己的孩子長大後,卻把這種心思絲毫不差的繼承了下來。

人就是這樣啊,二三十歲的時候,甚至到五十歲四十歲之前,我們誰都不會認爲孩子可以羈絆我們的後半生,也不會認爲單單一個孩子,就可以承載我們對生活所有的期待,如果那時候真有這樣的想法,自己都會覺得有很大的可笑的成分。但那一天終歸會來到,來的時候可能就會和我們一樣,行爲表現在了思想之前,自己還沒明確的概念明確的理解,但生活就已經發生了變化了。

而這變化,就在一個春節中,纖毫畢現的表現出來。那變化中,有多少自己呢?越來越少,到最後,都成了只爲孩子的考慮。

自己不喜歡的,自己不喫的,自己嫌麻煩的,自己抗拒的,都會因爲孩子,而不敢疏忽和唯恐遺漏。

想一想,也許,爲孩子準備了多少東西,做父母的就有多少期待吧!

這期待我只能看到純粹到極致,因爲除了盼望孩子過年能回來,就再無其他。

過年,有多少內容,只是因爲這期待而存在和傳承?無法豁達啊!當初以爲離開父母就是自己生活的期待和開始,現在有了孩子,惦記着期待孩子,就成了生活的延續。

沒孩子,人生是一種樣子。

有了孩子,人生是一種樣子。

孩子大了離開家,人生又是另一種樣子。

而這些樣子,都在一個春節裏表露無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