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題意義(轉)

1.語文課標要求課程性質中提到: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積極的語言實踐,積累語言經驗,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培養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形成自覺的審美意識,培養高雅的審美情趣,積澱豐厚的文化底蘊,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增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解和認識,全面提升核心素養。並且,課程的每一學段都對閱讀總量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課程基本理念也提到:面向全體學生,突出基礎性,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成果,提升思想文化修養,建立文化自信,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發展。不同的學習任務羣對於閱讀的功用明顯:①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的學習任務羣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通過整體感知、聯想想象,感受文學語言和形象的獨特魅力,獲得個性化的審美體驗;瞭解文學作品的基本特點,欣賞和評價語言文字作品,提高審美品位;觀察、感受自然與社會,表達自己獨特的體驗與思考,嘗試創作文學作品;②拓展型學習任務羣中的整本書閱讀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根據閱讀目的和興趣選擇合適的圖書,制訂閱讀計劃,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閱讀整本書;藉助多種方式分享閱讀心得,交流研討閱讀中的問題,積累整本書閱讀經驗,養成良好閱讀習慣,提高整體認知能力,豐富精神世界。2.學生核心素養的需要: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2022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性質與地位上強調“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對學生閱讀主題與載體、閱讀量、閱讀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註重整本書閱讀,構建學習任務羣。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而這都需要學生通過語文學習來獲得。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變得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閱讀課程在文中的地位是大家達成共識的。

我國國內繪本閱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小學低年級階段,集中在語文學科上,而其他學科、學段的研究都很少。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

五、研究對象

研究內容:小學階段經典繪本閱讀的現狀如何?小學階段語文、數學、英語學科中如何高效地引導學生進行繪本閱讀。推薦閱讀哪些根本性書籍更合適。藉助繪本教學要提升學生的哪些核心素養及其達成路徑。研究重難點:1、小學階段語文、數學、英語學科中如何高效地引導學生進行繪本閱讀。2、藉助繪本教學要提升學生的哪些核心素養及其達成路徑。

國內外研究現狀

臺灣的趙鏡中教授從“閱讀是超越語文的”角度出發,提出語文教學要教閱讀以提升學生的閱讀力,而不僅僅是教課文。他在談到閱讀教學方向時,主張教學要“由單文教學轉向羣文閱讀”,讓學生在多元文本中建構出自己的閱讀意義,並對教師的教學策略提出具體建議,“學生閱讀量開始增加,雖然教師還是習慣於單篇課文的教學,但隨着統整課程的概念推廣,教師也開始嘗試羣文的閱讀教學活動,結合教材及課外讀物,針對相同的議題,進行多文本的閱讀教學”。2較早開展羣文閱讀實踐研究並且有一定影響力的蔣軍晶老師對這一教學建議進行了迴應和探索,他在《讓學生學會閱讀——羣文閱讀這樣做》一書中明確了羣文閱讀的基本概念,指出羣文閱讀就是“在較短的單位時間內,針對一個議題,進行多文本的閱讀教學”。3倪文錦教授發展了羣文閱讀的素養內涵,他強調,“羣文閱讀使閱讀由原有的讀懂一篇走向讀通一類,能極大地提升閱讀品質,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4何立新老師將羣文閱讀和任務驅動相聯繫,在全國第二屆初中羣文閱讀現場課的專題講座中,他指明:“羣文閱讀是一種以議題學習爲任務驅動,通過多文本的比、對、讀、議,實現問題解決和意義建構的過程和方式。”綜上所述,羣文閱讀是對傳統單文本教學的挑戰,對教師組織閱讀教學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羣文閱讀的教學理念契合時代發展的需要,羣文閱讀的內涵也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更新與完善。在新課程標準的學習任務羣背景下,羣文議題如何設置以驅動閱讀任務,羣文內容如何在較短時間內被學生接受並吸收,教學評價和反饋該如何有效實施,這都有待於進一步研究與總結。而學習任務羣爲羣文閱讀的有效落實提供了新的理念支持和實踐支撐。

核心概念

教學策略:教學策略是教學心理學中的術語。廣義既包括教的策略又包括學的策略,而狹義則專指教的策略,屬於教學設計的有機組成部分,即在特定教學情境中爲完成教學目標和適應學生認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學程序計劃和採取的教學實施措施。綜上所述,“基於核心素養導向的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研究”可以界定爲:在初中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即在一定時間內,根據該學段學生學習、閱讀的特點,通過對不同類型的書籍進行閱讀教學策略探究,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就一本完整而系統的書採取不同的閱讀策略進行自我分析和解讀,以促進學生掌握不同的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提升初中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文獻研究

[1]楊偉東.基礎教育教學課題研究十八問(方法篇)[M].鄭州:大象出版社,2017.[2]單翔飛.論“語言建構與運用”的教學實踐策略[J].學語文,2022(2):59-60.[3]黃鳳龍.從“句”起步,培養語言建構與應用能力[J].新課程導學,2021(11):53-54.[4]胡冬兒.利用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語言建構能力[J].語文天地,2018(04)[5]王明珠.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言建構和運用能力[J].新智慧,2018(28)[6]馮霞.基於“語言建構與運用”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探析與思考[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0(08)[7]張喜清.淺談小學語文課堂中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策略[J].中華志願者,2020(09)[8]莫提默·J·艾德勒《如何閱讀一本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1.通過開展“繪本閱讀”教學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對多種主題文章的閱讀,點撥閱讀技巧、提升速讀、默讀等閱讀能力。2.通過繪本閱讀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通過繪本閱讀技巧的訓練、點撥。3.在課題研究中重視繪本閱讀理論學習與實踐探索,提高教師的教學理論素養、業務素質和教學水平,實現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利用有效的繪本閱讀優質教學案例,總結行之有效的繪本閱讀教學模式,並在全校進行推廣。

1.開展繪本閱讀教學實踐活動。通過繪本閱讀訓練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能熟練地運用到自己的閱讀實踐中,提高閱讀效率。2.開展理論學習,探索繪本閱讀指導下的閱讀策略。3.探索繪本閱讀背景下的繪本閱讀教學新模式,用“繪本閱讀”的理論來指導學生實踐。在繪本閱讀教學中開展講故事比賽,繪本情景劇表演等。4.開展聽評課活動,探索繪本閱讀教學的有效評價機制。5.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現象,捕捉身邊的信息,運用在繪本閱讀中所掌握的創作方法嘗試自由創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