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淵篇第十二(89)

【第四條】

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

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

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司馬牛問怎樣纔是君子。孔子說:君子不憂愁,不恐懼。司馬牛說:不憂愁,不恐懼,這就叫君子嗎?孔子說:內心反省而不內疚,那還有什麼憂慮和恐懼呢?

(1)司馬牛命運不太好,英年早逝

司馬牛似乎覺得不憂不懼這個修練的抓手太簡單了。

舉例一:薦書——《掃除道》

——鍵三秀三郎就一招:掃廁所,一下子堅持掃了五十年廁所,帶動全公司的員工掃廁所,把公司掃到了最好的一個狀態,帶動了很多的人發生了改變。

===有時候我們解決生活中看似很大的問題,其實只需要一個小小的抓手就夠了。

舉例二:某石油公司:他們的年會從上到下都講的是關於安全這個話題——這就是他們的抓手。

舉例三:海爾——客戶滿意度:這就是海爾公司的抓手。

——有時候單一指標的改善公帶來全局的改善。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就是這個道理

(2)夫子爲什麼會和司馬牛這麼講?

因爲司馬牛內心不安定——去國懷鄉,兄弟反目。

——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王陽明講:我心光明,亦復何言。

我們每天憂懼的是什麼事?

——別人會怎麼對我

——別人會怎麼看我

——別人會不會說我不好

==也就是說:你狀態的好壞全取決於別人的反饋。

內省不疚是:

——你能不能對對得起自己的內心

——我知道我做這個事是不是公正

——我知道我做這個事有可能會傷心害到某些人,有可能會有一些錯誤,有可能有做不到的地方,但是,我有我的底線,我有我的道德準則,我知道我願意承受這樣的結果。

內省不疚絕不代表——自己完全沒有錯誤,而是代表着你心中有良知,你自己知道自己所做的事,並願意爲自己所做的事承擔後果——何憂何懼。

(3)建立自己內心的道德準則:

我們每天的擔驚受怕——來自於我們內心當中缺乏這個標準,缺乏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所以,要建立自己內心的道德準則,要讓自己有一個對自己的評判,這也是批判性思維的核心。

——《思辨與立場》:

——不是拿着一套工具批判別人的思維,而是拿着一套工具來批判自己。

我所做的這些事,這些想法,我所說的話:

——是不是足夠公平

——是不是具有科學性

——是不是具有認知勇敢性

===西方的工具(《思辨與立場》這樣的書)——可以讓我們達到東方的境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