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教育假設的教師發展和教學改進

要有效促進教師發展,就需要從教學效果入手,其關注教學行爲又幫助教師更新教育觀念,促進教師知行統一。

一、觀課議課的知行統一

朱熹曾經說過,論先後知爲先論輕重,行爲重沒有知的過程和科學的知的指引行,就可能是盲目的。知對某事進行認識思考的行動,也有知的行動帶來知的結果(得出對某事的認識和理解)。

爲了避免行的失敗,教師更應該在枝上下功夫,用科學的枝來指導自己的行。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果。

在觀課議課中,我們主張以外顯的可以被觀察到的教學行爲爲抓手,即把行與效結合起來,以滿足教師摸着石頭過河的思維習慣,又通過反思和對話,把行和知結合起來,以觸及教師心中的觀念和假設。

教師從中發現教育假設教學方案,腳的行爲,學的行爲以及學的效果之間的關係,並與改善相關因素的過程中整體提高教育質量和自己的教學水平。

二、如何做教育假設

我們可以從假設的依據和假設的過程兩個方面進行討論。

(一)假設的依據

假設的依據包括三點,一是教師個人的實踐性知識,他是教師,在實踐中積累的教學經驗。二是教師新進獲得的信息,比如集體備課時,同伴提供的經驗,從專業閱讀中獲得的新知識,學生對教學的建議等。30教師對目前教學境況的認識和理解,包括對目前學生的認識和理解,對教學內容的認識和理解,以及對教學媒體的理解等。

假設需要一定的依據,假設的過程就是運用依據的過程,教師專業發展的一個重要任務便是獲得合理而充分的教育假設依據,建立一個有效的教育假設的支撐性背景,爲面向實踐的教育學者提供更可靠的基礎。

在做假設時,我們通常這樣思考,假如這樣教,可能帶來什麼樣的損失,什麼更有價值,更值得追求,我們還可以思考,假如這樣教,需要什麼條件,我們是否具備這些條件?

我們在論證教育假設的過程中,從多種可能中選出最合理,最有利的可能性,並回答爲什麼確定這樣的目標,爲什麼選擇這樣的內容?爲什麼採用這樣的方法等問題?

假設的過程會帶來假設的成果,就是教學方案,我們有了教學方案之後呢?接下來就開始像過電影一樣,在頭腦中將這個由假設得來的方案過一個相對於真實的教學實踐過電影式的方式,在頭腦中的虛踐。

三、基於教學假設的教師發展與教學改進

(一)基於教育假設進行教學實踐

基於假設的教學實踐流程

教育假設—教學方案—教的行爲—學的行爲—學的效果

(二)議課教師幫助授課教師更新教育假設

當我們進入易議課之後,交流在課堂上觀察到的現象,如果沒有達到滿意的效果,我們這裏就要進行重新建構,爲什麼效果不理想呢?這時候我們需要用倒推的方法,觸及教師心中的教育觀念,以學論教。

觀課議課的學論教

學的效果—學的行爲—教的行爲—教學方案—教育假設

(三)授課教師用新假設引導新實踐

舉例: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不同,側重點也不同,領悟課文大致分爲物情和物理兩種情況,如果需要物理默讀的效果可能比朗讀的效果好,而如果需要悟情朗讀不失爲一種合理的選擇,這是他關於閱讀目標和閱讀手段的個人實踐性知識。

教的行爲導致學生學的行爲。

新假設引導新的教學實踐

新的假設—新的方案—新的教—新的學—新的效果

這三個流程,從預設到實踐,再到反思,再進入新的實踐的過程。在這個循環過程中,新的教育假設引導教育性實踐,研究性教育實踐有豐富和發展着教師個人的實踐性知識,這樣教師的專業知識得以實現,課堂教學也得以改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