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課議課的主要路徑

教學案例就是蘊含教學疑難問題,提供教學歧視的教學故事,教學案例大多來源於真實的課堂實踐和課堂觀察。或者說,教學案例就是蘊含着需要討論,值得討論的問題和困惑的教學故事。

案例研究需要從具體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中跳出來,通過研究教育的疑難問題去把握更上位的教育實踐方法,教育實踐原則和教育實踐倫理。

案例研究的重點是學生的學,組織案例時要注意收集,整理有關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行爲和學習效果的信息。這是實施以學論教實踐有效教學的核心和關鍵。

案例討論時,採用以下流程:

第一步,立刻應建立在課堂真實的故事和情境的基礎上,案例討論首先需要由觀課教師描述自己感到困惑的教學故事,同時提出針對課堂現象梳理出值得討論的問題。

第二步,參與者聽取授課教師講述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其目的一方面瞭解授課教師的教育價值關鍵,另一方面幫助授課教師梳理和澄清自身的教育理想和追求,同時,參與者也能梳理出教育假設教學方案,教的行爲,學的行爲,學的效果之間的聯繫,獲得初步的經驗。

第三步,提出問題的教師發表意見和看法,一般情況下,提出問題後,教師應該對這個問題有所思考,我們需要給他機會,讓他說出來,讓他在表達中樹立意見,呈現自己的思考。

第四步,所有參與者圍繞教學故事和前面已提出的問題和意見發表自己的看法,相互質詢,討論和交流,已達成對困惑和問題的理解。

第五步,所有參與者總結案例研究的問題,對相關問題的理解,對解決相關問題達成的共識以及需要繼續討論的問題等等,這樣可以形成觀課議課活動的成果,是討論活動有收穫形成帶的走的東西。

以學論教是觀課易課的定位和依據。從學習效果出發,我們可以把教學案例分爲學習效果比較理想的案例,學習效果不太理想的案例和意識看不清楚,效果存在疑惑的案例。從效果理想的案例中發現,有效教學的實踐策略。找出教學案例效果不太理想的原因,並進行教學重建,教學重建,不僅包括教學行爲的重建,而且包括教學觀念的重建,教學思維方式的重建。教學觀念,教學思維方式的重建,對教師的專業發展更爲重要,甚至具有決定意義。研究存有疑惑的教學案例時,績效入戶其內又要出乎其外,入乎其內,理解當事人的教育教學行爲又要出乎其外超越性的,批判性的,認識當事人的教學行爲。關於鼓掌入戶,其內理解教師授課的想法,以後我們還要在研究的基礎上出乎其外,對教師的做法有所批判和超越,我們可以進一步研究怎樣更合理的,通過鼓掌的方式促進學生成長進步,我們可能會形成這樣的認識,不能因爲某個人先天因素的差異而鼓掌,但可以爲某個人後天的努力和成功的方法而鼓掌,我們不能因爲某個人的答案精彩而鼓掌,但可以爲他獲得這個答案所付出的努力和採取的有效方法而鼓掌。在鼓勵和獎勵時。我們要說明鼓勵和獎勵的原因是評價不是指向評判優劣,而是指向尋找方法。

一,課前授課教師要做觀課說明,觀課說明側重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要介紹教學背景,包括課程基礎,學生狀況特殊,學生情況,目標任務等,二是要介紹自己的教學創新,三是要介紹本課的教學設想和將要展開的主要教學活動,提示重點觀察的現象和動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