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 汲安慶 田玲《鄧稼先》教學實錄評析

汲安慶 田玲《鄧稼先》教學實錄評析

汲安慶 中學語文教學文摘 2023-01-24 09:22

學法引領,應該着眼於何處

—— 田玲《鄧稼先》教學實錄評析

汲安慶  大理大學文學院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師:(屏顯鄧稼先與楊振寧合影)今天,老師向大家介紹兩位卓越的科學家,他們是同鄉,亦是好友。一個蜚聲世界半世紀,一個卻隱姓埋名 28年,他們是誰?

生(齊):楊振寧、鄧稼先。

師:誰能根據自己預習所獲,用一句話介紹一下楊振寧或者鄧稼先?

生:楊振寧是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曾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生:鄧稼先是我國“兩彈”元勳,爲我們研製發展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貢獻。

生:我補充一下,中央軍委追授鄧稼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師:何謂“兩彈一星”?

生:“兩彈”就是原子彈和氫彈,“一星”就是人造衛星。

師:看來這兩位科學家都非常傑出,認識他們很榮幸。今天,就讓我們隨着楊振寧飽含深情的筆墨,一起去追憶他的摯友—— — 鄧稼先(板書課題)。

學習這篇課文,我們一是要學習使用多種閱讀方法去解讀文本,理清思路,提高篩選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二是要走近鄧稼先,瞭解他的偉大貢獻,感受他的崇高品格。屏顯學習目標。

【評析】 在瞭解預習效果的過程中注意追問,是檢測,也是引領,對培養學生自學中嚴謹、周密、深刻等思維品質功不可沒。但是,教者的語言一定要“約而達、微而臧”(《學記》)—— 開頭導思純粹爲問而問,且與後面的總結矛盾。既然說兩位是“卓越的科學家”,又何必恍然大悟似地說“看來這兩位科學家都非常傑出”?

另外,目標定位也欠妥。使用多種閱讀方法僅學法引領,應該着眼於何處—— 是手段, 應像鹽融於水般融入其他目標的學習中,不應成爲單列的主要學習目標;提高篩選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非一篇課文的學習所能承載;瞭解鄧稼先的偉大貢獻、崇高品格亦非主要目的—— 探究作者如何表現鄧稼先的偉大貢獻、崇高品格,還有深眷情感,爲將來的傳記類文本寫作,乃至整個的言語表現蓄勢,纔是教學的主要目的。

二、瀏覽閱讀,把握“詩眼”

師:如果把這篇散文看成一部壯美的“史詩”,那麼小標題就是它的“詩眼”。請同學們運用瀏覽的方法,看看本文的六個小標題,說說你發現它們有哪些特點?屏顯學法指導:瀏覽法,就是大略地看一看,把握大致的內容。

生:小標題一是說歷史,二是榮譽稱號,三是兩位科學家,四是兩種情感,五是鄧稼先的話,六是楊振寧的評價。

師:你不但瀏覽很快,而且很善於總結。那麼,這六個小標題有沒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呢?

生:我認爲第一部分是在對比歷史,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是兩段完全不同的歷史;第三部分是在對比人物了,這是兩個截然相反的科學家。

師:發現對比,而且有理有據,發言很有條理,說明你預習讀得很到位。誰還有發現?

生:二、五、六部分的小標題都是引用,二是引用張愛萍將軍的讚語,五是引用鄧稼先的話,六是引用楊振寧唁電裏的評價。

師:舉一反三,善於歸類,了不起!

生:第四部分和其它的都不同,我覺得是在質疑,或者說是一種疑惑。因爲這部分結尾楊振寧說想不清楚到底是哪一種情感。

師:對呀,因爲想不清楚,所以才發出疑問嘛。

同學們真了不起,你們發現了三種擬寫小標題的方法呢!誰來寫在黑板上?

生板書:對比   引用    質疑

【評析】 基於充分的預習,引導學生探討小標題命制藝術,的確可以從整體上更深入地把握文本內容。但如果是初始閱讀,或預習不充分,這樣做便會有違教學規律。

相較於閱讀中悟法、得法,教者的直接授“法”還是顯得有些急躁,在舛誤處糾正,在憤悱處啓悟,在精彩處總結,做得尚不夠到位。

散文、史詩、詩眼,說話太繞。教者其實想表達:小標題就是文眼,這可以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點化—— — 但這依然不是準確概括,因爲文眼是最能揭示主旨、昇華意境、涵蓋內容的關鍵性詞句,不能一下子冒出六個。六個小標題只能是六小節各自的文眼,不可能是全篇。要想成爲全篇的文眼,必須具有巨大的統攝力,如第六小標題“永恆的驕傲”,但教者並未點出。

將文本定位爲“散文”而非“人物傳記”或“人物評傳”,只看到了兩者的共性,並未看到人物傳記的特性,這必然會導致教學的偏頗。

三、速讀全文,理清思路

師:學以致用,我們能不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嘗試用這三種方法,小組羣策羣力,給六個部分重新擬寫一組小標題呢? 要求每個標題使用兩個四字詞。有不小的難度呢!

生(躍躍欲試,七嘴八舌):可以!沒問題!

師:那老師就拭目以待。不過老師是個急性子,所以請大家使用速讀的方法來完成。(屏顯:速讀法,就是以每分鐘 500-1000 字的速度進行快速閱讀,快速捕捉文中主要信息的方法。 可以通過篩選,抓住關鍵詞句,提煉生成。

生:我們組的標題依次是: ① 對比歷史,引出稼先;② 兩彈“元勳”,當之無愧; ③ 巔峯對比,凸顯稼先;④ 打破謠言,情感震盪; ⑤ 身先士卒,不怕犧牲;⑥ 忠誠純正,永恆驕傲。

師:你們掌握了速讀的精髓,快速抓關鍵詞,生成了這一組凝練的小標題。而且你使用“依次”,讓語言更凝練。其他組分享時如果雷同的就不重複了。請把你們擬寫的標題工整地寫在黑板上。

生:我們組對三、四、五部分擬寫得更勝一籌。

依次是:對比凸顯,稼先至純;澄清謠言,自強不息;環境艱險,身先士卒。

師:能不能說說更勝一籌,那勝出的“一籌”體現在哪裏?

生:第三部分,我們凸顯了鄧稼先“純”的品質;第四部分,“澄清”比“打破”更恰當,而且這件事體現的是中國人自強不息的精神,是靠自己研究的,沒有藉助外來力量;第五部分我們強調了戈壁灘的惡劣環境。

師:掌聲響起來,只爲你精彩!確實更勝一籌!

請你將修改後的標題工整地寫在黑板上!(生鼓掌)大家發現我們在擬寫小標題的時候除了運用上面發現的三種方法外,還多了什麼特點?

生:工整對仗!

師:請你將“對仗”寫在黑板上。(生板書)方法與實踐完美結合在一起。(板書:方法、實踐)接下來有學生認爲,第一部分用“對比歷史,推出稼先”更好,因爲“推出”更具力量,教者引導學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讀百年前任人宰割的段落,體會對比描寫是突出鄧稼先的貢獻巨大,並趁機點染:一個國家的軍事和國防力量決定了它在世界的地位。

國慶閱兵式不僅僅是慶祝祖國生日,也是在展示軍事力量,向世界宣告我們的強大和不可侵犯。鄧稼先正是在國防武器的尖端領域創造了奇蹟。

然後追問:如果說對比歷史是爲了突出在巨大轉變中鄧稼先的貢獻, 那麼對比他和奧本海默,意在何爲呢?

生:表現他的忠厚平實,他是最具有中國農民樸實氣質的人。

生:我覺得楊振寧也是想說明美國和中國的社會背景不同,鄧稼先的品質特別適合領導中國原子彈工程。

師:有見地!大家想想看,倘使奧本海默在中國,可以在文革時期領導成功氫彈研製麼?

生:不可能。他鋒芒畢露,早都被工宣隊和軍宣隊關牛棚批鬥了。

師:有道理。拔尖的奧本海默鋒芒畢露,常打斷別人的報告。你欣賞這種做法麼 ?生:欣賞。這纔是學術自由的體現,如果沒有真才實學,他也不敢如此。不過這在中國是行不通的。

師:爲什麼?

生:老師會生氣啊,專家會罷講啊!(學生笑)師:這就是中國講究禮儀尊卑,千百年的文化積澱形成的中庸之道。

生:其實我不欣賞他的這種做法。有問題下來再討論嘛,當衆打斷別人多沒禮貌的,也不尊重老師,沒有老師的指導,他怎麼會取得巨大成績呢?

師:也對。我們愛真理,但我們更尊重別人。我想,也正是因爲尊重別人,樸實無私,鄧稼先才能在文革中說服同事,成功研製氫彈。

【評析】 活用標題命制方法,重擬小標題,意在深化理解課文內容,體味標題命制匠心,與下一環節的創制對聯,謳歌鄧稼先的品格,構成了一種思維的和絃,形式頗爲新穎。

對百年前後中國的對比,鄧稼先和奧本海默的對比之寫作意圖發問,因爲觸及傳主的巨大貢獻、個性特徵,以及不同文化的特點,堪稱神來之問。

美中不足的是,學生的標題命制視角不一,有的是純粹寫法視角(對比歷史,引出稼先),有的是謳歌傳主視角(忠誠純正,永恆驕傲),有的是狀寫作者視角(打破謠言,情感震盪)。既然要讓小標題成爲攝神的“文眼”,寫法提煉,偏離傳主品格、個性概括的標題設計,豈非南轅北轍?遺憾的是,教者並未理性地看到這一點。

四、精讀品評,領悟崇高

師:“兩彈”元勳,鄧稼先當之無愧。在好友楊振寧眼裏,他是怎樣一個人?大家都是怎麼評價鄧稼先的?請同學們從第二部分篩選出評價。

生:這一部分概述了鄧稼先的生平,最後兩段是對他的評價。

師:讓我們一起讀讚語,熱情讚美鄧稼先吧!師生齊讀。

生:我覺得這一部分和第一部分有一個前後照應。“兩彈”爆炸成功標誌着中華民族完全擺脫任人宰割的危機,和屈辱的一百年任人宰割相照應。

師:你很善於發現特點。讓我們一起歡欣鼓舞地記住“兩彈”爆炸的日子,因爲這是中華民族新生的日子!

生齊讀: 1964 年……

生:老師,我想給大家補充一下,第一顆人造衛星是在 1970 年 4 月 24 日發射成功的。

師:這下“兩彈一星”就齊全了,請同學們將這個重要的日子記錄在書上。

師: 其它部分還有沒有對鄧稼先評價的語段?

請朗讀分享。

生:第三部分:鄧稼先則是一個最不引人注目的人物……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

生:第六部分唁電中的話均是評價:稼先爲人忠誠純正……

師:走近名人,就是走進不朽的樂章;走近名人,就是走進純潔的心靈;走近名人,就是走近崇高的理想。請同學們精讀這些評價,嘗試用多種形式品評鄧稼先的崇高品格。

屏顯:精讀法,就是對文本中的經典語段進行多角度精細的品味。就本文而言,是提煉人物靈魂精髓,聚焦人物身上的亮點,評出人物的特點。品評形式: ① 深情朗讀文中讚美句段; ② 提煉詞語評價;③ 寫對聯; ④ 擬頒獎詞等。

生:我擬寫了一副對聯:上聯“兩彈蘑菇雲升騰舉國歡慶”,下聯“稼先核武器成功世界矚目”,橫批是“兩彈元勳”。

生:他的對聯很霸氣,我的頒獎詞也不賴:戈壁灘風沙呼嘯,你置生死於度外;文革鬥爭複雜,你忠厚平實無私創造奇蹟;美國謠言見諸報端,你澄清謠言自強不息。你是中華民族核武器事業的開拓者,兩彈元勳。鄧稼先,你當之無愧!

師:立足人物,各有千秋!

生:我精讀了一二部分,擬寫了一副對聯:兩彈雪洗百年恥,一星放飛千秋夢。橫批:民族英雄。

生:我精讀了第二部分,也寫了副對聯:嘔心瀝血造兩彈,鞠躬盡瘁報國家。橫批:國之棟樑。

師: 我們需要這樣的民族英雄和國之棟樑。你們的理解和工整的對聯讓老師看到國家的新希望!

(生板書對聯)

生:我精讀了第三部分,寫了首小詩:奧本稼先本不同,拔尖人物兩極端。鋒芒畢露美國喜,忠厚平實中華愛!題目:截然不同。

師:通俗易懂的小詩,雖然不講韻律,但抓住了對比,很不錯哦!同學喜,老師愛!(學生笑)生:我用第三人稱給鄧稼先寫了頒獎詞:他在蒼涼大漠中用蘑菇雲的升騰吼出雄獅的憤怒,他用“兩彈” 讓中華民族昂首挺立在世界東方。 殷紅熱血,精忠報國,他是共和國忠誠的奠基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是中華民族不倒的脊樑!他,就是“兩彈”元勳—— — 鄧稼先!

師:用詞精準,高度評價,未來的民族脊樑就在你們中間!

生: 我想給大家朗讀一下我心目中的鄧稼先,來自課文,做了一點變動: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他忠厚平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氣質樸實,“純”字最能代表他的品質。爲了中華民族的核武器事業,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鮮爲人知的他,是璀璨的民族之星!(聲情並茂,學生鼓掌)師:是啊,鮮爲人知是研究工作保密的需要,儘管鄧稼先不像歌星、影星那樣家喻戶曉,但是,他爲祖國的鉅變奠基,在蓬斷草枯的戈壁灘奮戰,讓我們深入戈壁,深入瞭解這顆民族之星艱苦的奉獻!

請同學們默讀《弔古戰場文》,看看這是怎樣的實驗環境。

生:蒼涼。

生:人跡罕至。

生:荒無人煙。

師:應該以什麼樣的情感朗讀?

生:悲壯!

師:請你給同學們做個示範。

生大聲朗讀。

師:讓我們像他一樣讀出蒼涼悲壯來!

生齊讀。

【評析】 着眼於評價文字、 兩彈爆炸時間,以對聯、頒獎詞、詩歌等形式予以再評價,既感知了傳主的歷史貢獻、偉大人格,也得到了家國情懷的薰54中 學 語 文·教 學 品 評陶,還使學生走向了言語表現,可謂一石三鳥。而對《弔古戰場文》 的深情朗讀 (這一點常被老師們忽視),與前面評價文字的撰寫,可謂虛實相生,更是將教學掀向了另一個審美高潮。

這是送教下鄉的一個課例。鄉村中學的學生,在總體上用詞竟是那樣精準、多姿,立意竟是那樣多變、開闊,形式上又是那樣不拘一格,令人歎爲觀止!這除了教者靈動而激情的啓悟外,該班學生長期重視語文素養的積澱,高品質預習習慣的養成,恐怕是更爲重要的原因—— — 有些學生在預習中,提要鉤玄,像印象主義批評家那樣即興寫下一些精約的評語,也很有可能。如是,真的令人振奮!

五、小結全文,啓發感受

師:在這樣的環境中,鄧稼先身先士卒,不怕犧牲,他是真正的中國男兒,正因爲有一批像他一樣默默奉獻的科學家,我們的五星紅旗才能在聯合國大廈前高高飄揚(播放電視劇《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片尾曲《中國男兒》視頻)!讓我們來一起認識一下他們!(屏顯:聆聽昂揚向上的歌曲,感受大漠蒼涼,認識我國的“兩彈一星”)師:親愛的同學們,讓我一起追隨這樣的“星”,(畫一顆星籠罩課題)宣揚他們的豐功偉績,讓他們家喻戶曉,成爲我們人生的啓明星!

【評析】 曲終奏“雅”,立意與作者的深情謳歌同聲相應,使整個教學有一種餘音繞樑的藝術效果。

【總評】這是一堂用閱讀方法(瀏覽法、速讀法、精讀法)貫穿始終的課。其間還涉及了標題創制方法(對比、引用、質疑、對仗)的總結,多種人物評價方法的浸淫(對聯評價、詩歌評價、頒獎詞評價),整體上靈動搖曳,引人入勝。

田老師或許是想以《鄧稼先》這篇帶有小標題的“散文”爲例文,指導學生如何通過瀏覽小標題以把握文章整體,通過速讀進一步加深理解;再通過精讀,把握局部,從而實現概覽與玩繹的統一。不過,閱讀方法是無法成爲教學意脈的。理想的教學意脈,要麼與文本意脈融合,要麼對之重構。田老師的教學之所以整體上非常成功,恰恰是因爲她的把握文眼—— — 理清思路—— — 精讀品評的教學意脈,大體吻合了文本的意脈:卓越功勳(第 1 、 2 部分)—— —獨特品格(第 3 、 4 部分)—— — 情篤意深(第 5 部分)—— — 永恆驕傲(第 6 部分)。而她的小結全文,則可視作對文本意脈的延伸或重構。

田老師的讀法引領關注了傳主的功勳、品格等具體的物質性細節,甚至讚美學生“未來的民族脊樑就在你們中間”,這是她教學“實”的部分。但其教學的最大魅力是讓學生找、讀文本中評價鄧稼先的文字,且果斷將之作爲精讀的內容,並通過對聯、頒獎詞的形式予以再評價。爲什麼?因爲切中了文本的類性特徵—— — 評傳。如果說把握文眼、理清思路還停留在“傳”的層面上,精讀品評便轉到了“評”的層次上。這是文章“虛”的部分,也是最能見情見性見神的地方。讀法着力於此,確實有着令人驚羨的審美纖敏。

不過,因爲對文本類性把握得不夠精準,導致不少篇性特徵的審美開掘或被淡化,或被忽略也是事實。

一是多維襯托的表現手法。一般的人物傳記通常是一維的襯托,如用社會的庸衆或某一人襯托傳主的超凡脫俗,本文至少用了四種襯托方法:1. “歷史襯托”—— — 用百年中國的前後變化,襯托鄧稼先貢獻之巨—— — 這一點,田老師抓住了,也讓學生讀了、思考了,但是方法上還不夠“陌生化”。

若用還原法:刪除第一部分,直接從第二部分開始寫鄧稼先(長春版教材選文便是如此),可以嗎?學生定然能印象更深刻,也會爲今後感知《陋室銘》《愛蓮說》 烘雲托月的藝術表現力打下一個堅實的鋪墊。

2. “人物襯托”—— — 用奧本海默的鋒芒畢露襯托鄧稼先的樸實謙遜。這一點,田老師把握得也不錯,但是點化不是很到位。比如,將鄧稼先的忠厚平實,不與老師爭短長,概括爲中國的“講究禮儀尊卑”就欠妥。中國學生也是可以與老師爭勝的,所謂“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韓愈《師說》),但是真正優秀的學生一定是“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55中 學 語 文·教 學 品 評(出自《學記》,後半句意爲“將功勞歸功於老師”)的。用“從而庸之”這樣的謙沖自牧的品格概括鄧稼先,或許更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3. “功績襯托”—— — 兩彈研製成功時間之短,襯托鄧稼先工作之投入,業績之巨大—— — 這方面可與美國、俄國研製原子彈的時間比,實現文本內外的打通。這方面,田老師沒有涉及,所以文本與外在的精神聯繫沒有實現。

4. “環境襯托”—— — 用作者眼中 “蓬斷草枯的沙漠”,襯托鄧稼先工作環境之惡劣,工作意志之彌堅。

史料記載:鄧稼先當初接受特殊使命,和妻子告別時就說過:“我的生命就獻給未來的工作了。做好了這件事,我這一生就過得很有意義,就是爲它死了也值得!”課堂上適時地引進相關背景資料,教學建構一定可以更飽滿,更動人。

二是對人之“特”情的點染。文本中至少有兩處“特”情描寫: 1. 收到鄧稼先的“澄清信”—— — 中國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於 1959 年底以前曾得到蘇聯的極少“援助”以外,沒有任何外國人蔘加,楊振寧頓時熱淚滿眶,乃至到洗手間整容; 2. 作者對鄧稼先心情的揣摩:在蓬斷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屬的時候是什麼心情;在關鍵性的方案上簽字的時候,手有沒有顫抖?對於前者,教師完全可以讓學生探討:作者因何而哭,且不能自制?是因鄧稼先的真誠人格而哭,還是因感激鄧稼先爲民族爭光而哭,抑或因懺悔而哭 ① ?對於後者,如果引入探討,是更能認識鄧稼先的深情與堅毅,智慧、嚴謹、果斷與堅毅的。田老師將文本定位爲散文,偏偏放鬆了對其間獨特之情的體悟,令人匪夷所思。

三是“傳記”的典型、真實。作爲物理學家、傳記作者集於一身的楊振寧,對資料的徵引,措辭的考量是十分嚴謹的。尤其是數據的運用,不僅真實、準確,而且起到了抒情上的春秋筆法作用,如列強“租借”中國相關地區的年限陳列,原子彈、氫彈爆炸時間的介紹,鄧稼先直腸癌三次手術的時間以及去世時間的描述,背後的憤慨、屈辱,驚歎、自豪,哀婉、沉痛之情觸之可及,卻又含而不彰。田老師抓住了兩彈爆炸的日子,引導學生朗讀,並體味其間重大的歷史意義和價值,對其他數據未予關注,或許是出於詳略安排的考慮,但未上升到傳記典型、真實的特點,稍感遺憾。

四是“純”字等藝術留白。作者在第三部分點到了鄧稼先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並在最後一部分說他“爲人忠誠純正”,選上了“純正”一詞。

那麼,六個部分的重新命名或整合,乃至整個文章的命名,是否也可以考慮以“純”字爲中心,進而挖出作者的言外之意?還有,這篇文章偏重了對鄧稼先“神聖”情感的描寫,對其“日常”情感的描述(如分別 20 多年的朋友相聚、夫妻告別,他有怎樣的表現)比較稀薄,套用康德的話說就是,注重了“靈魂和精神世界”的描述,淡化了“日常的經驗世界” ② 的描述,這樣是否合適?梁啓超十分肯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的寫法—— — 記廉頗“專寫他的小事”,如與藺相如喫醋慪氣,如何負荊請罪,對他的赫赫戰功用了不到“二十字” ③ ,怎麼看待這種專注於寫大事、或專注於寫小事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模式?

這些藝術留白屬於傳記中的文學性,但田老師在課堂上並未進行審美開掘,恐也是對文本的傳記文類定位不準所致。這樣看來,學法引領沒有落實到文本類性特徵和篇性特徵審美開掘上,教學火候是遠遠不夠的。

參考文獻 :

① 汲安慶 . 《從四個男人的哭泣說起—— — 淺談文學作品中的細節描寫》 . 《中學生作文指導》, 2008( 9 ) .

② 李秋零 . 《康德著作全集》 .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0.4.

③ 梁啓超 . 《作文入門》 .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20.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