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索》課堂教學實錄//肖培東

《溜索》課堂教學實錄//肖培東

語文深深淺淺之間 2023-02-25 10:51 發表於浙江

2019年4月22日,溫州市甌海外國語學校

一、對比感知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九年級下冊的一篇小說,題目叫做?

生(齊讀):《溜索》。

師:阿城的《溜索》。這個單元是一個小說閱讀單元,在它前面的幾篇課文,你們自然沒學過,不過你們一定聽說過。這個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魯迅先生寫的小說《孔乙己》,聽說過沒有?(生說“聽說過”“讀過”)第二篇課文呢,是著名的外國短篇小說《變色龍》。(生小聲答“寫一個警官的”)對,是寫警官奧楚蔑洛夫斷案的。而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文章,是這個單元的第三篇文章,是阿城寫的《溜索》。同學們,你們都看過課文了嗎?(生答“看過了”)那麼,根據老師剛纔的提示,大家看一看,這個單元前兩篇小說都是以什麼做題目的?

生1:《孔乙己》《變色龍》都是以小說中的人物作爲題目的。

師:如果我們也以《溜索》中的人物來給《溜索》這篇文章重新取題,你覺得可以用文中哪個人物做標題呢?(學生思考)你能來跟大家談談,小說《溜索》都寫了哪些人?

生2:首領。

師:嗯,有一個人是首領,名字不知道。還有沒有?你來說一個。(生3答不出)

師:小說裏面都寫了哪些人物?除了首領之外,還有哪些人呢?(生3還是回答不出)你看,你沒有好好讀過這篇文章吧?(生慚愧)

生4:還寫了漢子們。

師:漢子們,你加了一個“們”字,說明這樣的馬幫漢子——

生(齊):很多。

師:還有一個是誰?溜索過程中最膽小的是誰?

生5:是作者。

師:有不同意見的嗎?

生6:不是作者,是小說中的“我”。

師:小說是用第一人稱敘述的。“我”叫什麼名字?

生6:也沒有名字。

師:對啊,沒有名字,就是文中的“我”。千萬不要說是作者。小說中的“我”不等於作者。好了,如果從首領、漢子們還有“我”等人物中找出個人來做小說的標題,你會找誰呢?你來說。

生7:首領!

師:支持“首領”的請舉手。(多數學生舉手)

師:大部分同學都支持“首領”。我和你們一樣,剛開始的時候,我也馬上想到了首領,他給人的印象太深刻了。(有學生說“很英雄”)那這篇文章,就叫做《首領》或者《英雄的首領》?聯繫這篇小說,你覺得這個標題行嗎?

生8:我覺得不行,感覺很奇怪。溜索隊伍的首領,這首領究竟是指哪個首領,好像沒有說清楚,感覺很彆扭。

師:那就改爲“馬幫首領”。總而言之,我就用“首領”來做標題,可不可以?結合整篇文章來想一想。你來說說看。

生9:因爲溜索的不止是首領,還有漢子們和牲畜。

師:也就是說溜索的人很多,首領只是其中指揮的那一個人,這是一點。還有沒有?你來說。

生10:我覺得用“首領”應該不行。我的感受和前面的男生差不多,溜索的不止首領,主要是以“我”的感受來寫。

師:那把標題改成“溜索的我”行不行?

生11:應該不行吧。因爲以“溜索”爲標題,可以表示很多人,不是單單指一種個體。

師:其實你已經有點進入課文了。這篇小說就不存在某一個核心人物。它和前面兩篇小說其實完全不同:《孔乙己》講的是孔乙己的故事,《變色龍》講的是警官奧楚蔑洛夫斷案的故事,可我們這篇小說是沒有核心人物的,它講述的就是西南地區少數民族一羣馬幫漢子溜索過江的一段經歷。因此這篇小說和前面兩篇小說的一個不同,在於沒有一個核心人物,標題換成誰都不行,所以這篇文章的題目就叫——

生(齊):溜索。

師:真聰明,會思考了!自讀課就是要學會獨立學習和思考。好了,這篇文章寫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大家看看,“閱讀提示”是不是幫助我們點出來了?你來讀讀“閱讀提示”

生12(讀“閱讀提示”):這篇小說寫了一處奇險的環境,一羣過河的馬幫漢子,一次溜索的經歷。

師:簡單來講,一羣過河的馬幫漢子溜索的經歷。這樣一想,這篇小說和別的小說又有什麼不同呢?小說那麼多文字就只寫了一次溜索的經歷,我們平時也讀過小說的。來,跟老師說說,你都讀過什麼小說呢?

生13:我讀過《朝花夕拾》。

師:《朝花夕拾》是小說嗎?我真的非常傷心。(生笑,齊答“散文集”)說說你讀過的小說吧。(學生說出《西遊記》《水滸傳》等等)包括大家可能讀過的《變色龍》《孔乙己》等等,大家想想《溜索》,哎,所謂溜索,寫的就是從江的這裏到那裏,其他小說和它有什麼不同?

生13(遲疑):應該是……方向不同?(生笑)

師:什麼方向?比如內容、情節……(教師提示)

生14:我覺得是故事內容很簡單,沒有什麼波瀾起伏的。

師:對,別的小說情節安排上多是跌宕起伏、風雲突起的。《溜索》呢,這篇小說就寫個溜索過江,情節簡單,平平淡淡的。因此我們可以看出來,這篇小說沒有核心人物,也沒有尖銳的矛盾衝突,不求情節的跌宕性。那麼,這樣的小說究竟在寫些什麼呢?這節課我們好好閱讀。自讀文章,讀的時候利用編者給我們提供的七個旁批,邊讀邊思考,再拿筆畫一畫。現在開始。

(生結合旁批,自讀文章。七八分鐘過後,全部學生舉手表示讀完小說)

二、哪個旁批對你最有作用?

師:都讀完了。現在老師的問題是:你覺得文中哪個旁批對你這次的閱讀是最有價值的?或者說,這篇文章如果沒有提供旁批,你在閱讀過程中可能就疏忽掉了哪個旁批所指示的內容?想一想。(學生思考)來,男同學,你來說。

生15:最後一個旁批對我很有幫助。

師:最後一個旁批“第三次寫鷹”,這對你的閱讀有何幫助呢?

生15:點明瞭鷹在這篇小說中可能是非常重要。

師:同樣覺得這個批註對自己閱讀這篇文章意義重大的同學也舉手。(學生紛紛舉手)好,這位女同學,爲什麼“第三次寫鷹”這旁批對你自己的閱讀特別有幫助?

生16:我覺得鷹對營造小說的氛圍有很大的幫助。

師:哦,也就是說,如果自己看書,這隻“鷹”就可能被忽視了,直接飛過去了,但批註卻提醒大家,要注意課文中的鷹。這隻鷹在課文中出現了三次,我們大家把它找出來。第一次——

生(齊):在第二段。(齊讀)一隻大鷹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進山那側的聲音裏。(節奏讀得很好)

師:不錯,第二次——

生(齊讀):那隻大鷹在瘦小漢子身下十餘丈處移來移去,翅膀尖上幾根羽毛被風吹得抖。

師:第三次,一起來讀。

生(齊讀):那鷹斜移着,忽然一栽身,射到壁上,頃刻又飛起來,翅膀一鼓一鼓地扇動。首領把褲腰塞緊,曲着眼望那鷹,說:“蛇?”幾個漢子也望那鷹,都說:“是呢,蛇。”

師:大家注意到了沒有,剛纔這位同學說的要注意“第三次寫鷹”,其實這句話更是說,要注意文章“三次寫鷹”。小說中鷹這個物象出來了。“鷹”給你閱讀帶來什麼思考呢?

生17:說明環境特別險峻。

師:這和寫鷹有什麼關係?

生17:山鷹會經常出現在這些崇山峻嶺間。

師:山鷹,經常會出現在怒江的大峽谷之間,這是當地的一種非常有特徵性的動物。好,這是一個,再來說說看。

生18:第三次寫鷹,不僅是寫出了這個鷹在文章中所佔的地位,同時也說明了鷹所處的環境的險惡。

師:寫鷹,側面寫出了環境的險惡,還有沒有別的用意?同學們考慮一下。你來說。

生19:鷹在我們的理解中就是很勇敢的,是非常厲害的角色。

師:你能從哪些詞上看出鷹是勇敢的?找到相關的詞來說。

生19(讀):一隻大鷹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進山那側的聲音裏。

師:哪個字?

生19:“扎”字,動作很輕快,很勇敢。

師:我們都怕的懸崖峭壁,鷹只要一個“扎”的動作就進去了,寫出了鷹的勇敢和鷹的矯健。那麼寫鷹的勇敢和矯健,又有什麼作用?

生19:來這裏溜索的這羣馬幫漢子,他們也和鷹一樣勇敢!

師:所以,大家來看,“鷹”這個物象有一種暗示的作用。它襯托出溜索漢子們的矯健、勇敢。寫鷹,其目的是爲了什麼?

生20:是寫人,是襯托人,是渲染環境。既寫出了怒江的險惡,又寫出了怒江人的勇敢。(掌聲)

師:總結得很好。大家要注意了,讀小說的時候,一定要特別注意作者特意設置的動物、植物。還有沒有其他同學關注到了其他的旁批?你來說。

生21:第四處旁批“想象溜索的畫面,體會‘小’字的精妙”。

師:嗯,想象溜索的畫面,體會“小”字的精妙。妙在何處呢?

生21:這個“小”字體現出溜索非常快,人一下子就不見了。

師:同學們,也有關注到這一點的同學請舉手。(學生舉手)如果不是這位同學點出來,我們可能就漏掉了這一點。現在老師要問了,你知道旁批說的這個“小”字是哪句中的“小”字?(學生輕聲討論)你來讀。

生22:是“嗖的一下小過去”裏面的這個“小”字。

師:這個“小”字是什麼詞性?

生(齊):動詞。

師:“小”本來是形容詞,這裏說是“小”過去了,我們很少看到有這樣的表述,現在作動詞了。你來說,這個“小”字用在這裏有什麼好處?

生23:可以形容溜索的快和峽谷的驚險。(師點頭)

師:哪位同學再來說,這個“小”字讓你感覺他溜索是一個怎麼樣的過程。你來說。哦,剛纔你說過了,讓你的同桌來說吧。這次溜索是一個怎麼樣的過程?

生24:突然從眼前消失,變得越來越小。

師:對,越來越小。剛開始上繩索的時候,還可以看到一個具體的人形,很快人越來越小了。所以這個“小”字,寫出了距離的移動,而且速度非常快。這個字特別有味道,溜索人驚險溜索的過程與矯健的身手全寫出來了。請坐。還有沒有?你還關注到了哪個旁批?你來。

生25:我說的也還是這個“小”字。我覺得“小”字寫出了一種視覺感受,邊上的人在看着他在慢慢消失。

師:剛纔你說的這個“慢慢”,其實就是非常快的一段時間。所以,這個“小”,小出了時間感,小出了空間感,小出了動作過程。這個“小”字了不起,“小”字不小,作者用得太棒了。好,還有沒有?

生26:28頁的旁批“這裏爲什麼細寫牛的情狀” 。

師:你讀書的時候,沒關注這頭牛嗎?

生26:我本來看到了文中這些牛的樣子的時候,只是在笑,我在笑這些牛很滑稽。但是我看到這個旁批之後,又仔細想了想,文章借牛的反應,寫出溜索在懸崖峭壁間的險峻。

師:是啊,尤其看到牛掛在繩索上溜的時候,我也特別想笑。我們大家一起來讀讀看。是不是會笑着讀呢?

生(齊讀):漢子們縛住了它的四蹄,掛在角框上,又將繩釦住框,發一聲喊,猛力一推。牛嘴咧開,叫不出聲,皮肉抖得模糊一層,屎尿盡數撒泄,飛起多高,又紛紛揚揚,星散墜下峽去。過了索子一多半,那邊的漢子們用力飛快地收繩,牛倒垂着,升到對岸。

師:這個同學說剛開始是想笑,對的,這就是初讀的感受,場面太好笑了!後來又悟出這裏寫牛是爲了襯托出怒江大峽谷的高峻險惡。文章寫牛,用意除此之外還有沒有?

生27:襯托出漢子們的勇敢。

師:對不對?(生點頭)寫牛的軟弱,也能夠襯托出溜索的馬幫漢子們的勇敢,他們的豪邁!正如,鷹可以讓漢子們變得更勇敢,牛也可以讓漢子們因它們的軟弱而更顯出豪邁。因此,想到鷹,也要想到牛。這是作者寫這篇文章的妙招,很精彩。讀小說,要關注小說設置的物象。還有沒有?

生28:27頁的旁批“這裏直接寫‘索’,有什麼作用”。如果平時去讀的話,“索”這麼一小段,覺得也沒有什麼特殊重要性,也不會去關注。可一提醒,覺得作者這麼一描寫,就是在寫溜索非常非常危險。

師:你平時有沒有走過懸空的棧道?當你走上去的時候,你第一感覺是什麼?

生28:牢不牢固?人上去會不會掉下來?

師:這裏直接寫“索”,究竟有什麼作用呢?我們先一起來讀讀這個“索”,不急,讀讀。

師(範讀):那索似有千鈞之力,扯着兩岸石壁,誰也動彈不得,彷彿再有錙銖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傾,就是索崩。(讀出了危險的感受)

生(齊讀):那索似有千鈞之力,扯着兩岸石壁,誰也動彈不得,彷彿再有錙銖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傾,就是索崩。(讀得有力度)

師:讀得很有力度。還是這位同學,你來說。寫“索”有什麼作用?

生28:感覺這個索很是不安全的,一點點力量加上,就崩潰了,就更加寫出了溜索的恐懼。

生29:用對索的心理感受,來襯托怒江大峽谷的高峻,來說明溜索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師:要想把馬幫漢子的英雄與豪邁表現出來,就要把突出環境的險惡以及過程的危險。這就是文章的襯托。到這裏,我們就明白了,這篇小說非常善於運用對比、襯托的手法來寫。還有嗎?(學生沒再舉手)沒有,就說明其他的旁批指向的閱讀內容我們自己能關注到了。自讀課文的旁批,需要自己去理解,去消化。

三、哪個旁批最能指向小說特徵?

師:好了,現在老師就剩下一個問題:你認爲這七個旁批中,哪一個旁批最能彰顯這篇小說的個性?不着急舉手,先再看文章,自己讀讀。

(學生再讀課文兩分鐘)

師(提示):所謂個性,就是指這篇文章區別於其他文章,明顯不同於其他文章的地方。

(學生再讀文章一分鐘)

師:有想法了之後,我們同學兩兩交換說一說。

(同桌學生討論)

師:好,討論的聲音小了,好,你來說。

生30:我覺得第一個批註(文章第一段旁批“起筆突兀,一下子就把讀者帶入特定的情境之中。”)寫出了這篇小說不同於其他小說的特點。我看過的其他小說作者想將讀者帶入情境的話,都還是娓娓道來,一點一點地把讀者帶到情境中,但是這篇小說就直接起筆,把讀者直接帶進情境之中。

師:你的意見呢?

生31:這個開頭有特點,但我也見過這樣特點的開頭的。

師:現在,好些小說都能做到起筆不凡,給人突兀之感,營造了氛圍,一讀就會把你帶進情境之中,不讀下去不行。兩個同學說得都很有道理,請坐,我同意他們對第一段的真實感受。繼續。

生32:我覺得26頁的第二個批註(文章第四段旁批“類似這樣乾淨、洗練的語言,文中處處可見。仔細品味。”)最能彰顯小說的藝術個性。平時讀的其他小說爲了顯示出寫得像真的一樣,就會寫很多的語言,比如可以寫大段的文中的“我”和首領聊天的內容啊。但是這篇小說完全沒有這麼寫,語言也很乾脆,一點彎來彎去的都沒有。

師(轉向同桌):你同意不同意他說的?

生33:我同意。

師:哦,你也贊成第二個批註是最能彰顯文章個性的。來,你來說說看,你覺得是哪個?

生34:我比較贊成第四個旁批,即“想象溜索的畫面,體會‘小’字的精妙”。之前老師也說,好像很少看到別的書中有這樣表述的,用形容詞來表現一種動作。

師:一個字就把溜索的過程給寫出來了。你把這句話來讀一讀。

生34(讀):腳一用力,飛身離岸,嗖的一下過去,卻發現他腰上還牽一根繩,一端在索頭,另一端如帶一縷黑煙,彎彎劃過峽頂。

師:“小”字寫得非常活,非常有創意,這其實又正好印證了哪個批註?

生34:第二個批註。

師:好,也是在印證第二個批註,請坐。還有沒有別的意見呢?你覺得哪個旁批最能指向這篇小說的特點?

生35:我也認爲是第二個。文章中出現了很多簡短的詞。“怒江自西北天際亮亮而來,深遠似涓涓細流,隱隱喧聲騰上來,着一派森氣。”這裏只是用了一些非常簡短的句子,但卻可以把這種情景生動描繪出來。

師:嗯,尤其幾個疊詞用得很精彩,請坐。這樣我們就明白了,小說裏面有個牛,有個馬,有個鷹,倒也不稀奇,別的小說也有個狗,有個貓。環境描寫你出彩,其他小說也不賴。但是這篇文章怎麼就姓“阿城”了呢?關鍵在於第二個批註所指向的內容,也就是這篇小說語言極其乾淨、洗練。這個旁批指向小說的三、四段,我們就把第四段讀一讀。

生(齊讀第四段):山不高,口極狹,僅容得下一個半牛過去。不由捏緊了心,準備一睹氣貫滇西的那江,卻不料轉出山口,依然是悶悶的雷。心下大惑,見前邊牛們死也不肯再走,就下馬向岸前移去。行到岸邊,抽一口氣,腿子抖起來,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動半步。

師:現在發現沒有,你讀的這段文字裏面,這句子大多是——

生(雜):短的。短句。

師:阿城極喜歡用短句。我們讀“山不高,口極狹”,預備,讀。

生(齊讀):山不高,口極狹。

師:“心下大惑”,“行到岸邊”,你覺得這些句子平時多在什麼樣的文章中能讀到的?

生(雜):古文。

師:對啦,古典文學的滋養、古漢語的語言感覺就從這些句子中表現出來了。那大家能不能在第一段中再找找看,有沒有像我們剛纔說的“小”字一樣精彩的語言?哪一個字?(學生自讀)

生36:“用小腿磕一下馬”的“磕”字。

師:哎,改成用小腿“打”一下馬,“踢”一下馬或者“抽”一下馬,行不?

生36:不行的。

師:這個“磕了一下馬”寫出了什麼呢?你來。

生37:動作的輕,對馬的愛護。時間之短,不用揚鞭馬就能跑,寫出了人和馬的默契。

師:人和馬的默契,對啊,用一個“磕”字就夠了。第二段呢?還有這樣精妙傳神的用詞嗎?(學生自讀)

生38:第二段我找到了“翻”字,慢慢下馬的意思。

師:“翻下馬”的“翻”寫出了什麼?

生39:我覺得是說翻下馬的時候速度很快,馬幫漢子的身手相當敏捷。

師:有道理!身手敏捷!還有哪個字用得好?

生40:“一隻大鷹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進山那側的聲音裏”的“扎”字。

師:怎麼說呢?

生40:“扎”字寫出了大鷹是直接進去,沒有阻礙,速度非常快,很有力度。

師:對,阿城不用“飛”進去,而用“扎”進去,說明速度很快,急速迅猛。鷹的無畏的精神就出來了,人的大無畏的精神也隨之躍出。因此,這篇小說語言乾淨、洗練,用語精確、傳神。如旁批所言,文章還有好多這樣的語言點。來,對話描寫我們來找找看,有一段寫馬幫首領和大家對話的描寫印象極深,知道是哪一段嗎?

生(齊):第14段。

師:我們一起來讀讀第14段。預備,齊!

生(齊讀):三條漢子一個一個小過去。首領啞聲說道:“可還歇?”餘下的漢子們漫聲應道:“不消。”紛紛走到牛隊裏卸馱子。

師:你們是餘下的漢子們,我來當首領。

師(啞聲說):可還歇?

生(漫聲應道):不消。

師:考慮一下,阿城在給他們設置的對話有什麼特點?

生41:他們的語言很簡單,非常有默契。

師:默契!“你們還要不要再歇一會兒啊?”“我們不要再歇了,我們出發吧!”若是這樣寫呢?

生41:感覺缺少了一種勇敢和果斷。

師:對,勇氣、粗獷就缺失了,豪邁的氣概是從原文乾淨、利落的對話中表現出來的,請坐。再考慮一下,首領說“可還歇”,結果漢子們三三兩兩地、陸陸續續地說“不歇,不歇,不歇”,這樣寫行不行?

生42:不行。這樣就感覺太散漫了,完全沒有馬幫漢子的那種力度感。

師:而且我們還能讀出了首領在團隊中的——

生43:威嚴感,大家都很聽他的話。

師:一問一答,人物性格呼之欲出,語言真是妙。確實,阿城的小說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在他的文字,句式短淨,文字精煉,文風非常的紮實且古典,讀來雋永有味。阿城稱自己寫的是“筆記小說”。寥寥幾筆,形神兼備,多用白描,善用短句,還有比喻、疊字等都很有講究。這些都需要我們在未來的時光裏慢慢地讀,才能細細體會出阿城小說的語言藝術。有人說評價說,阿城小說語言的特色是“說的( )”,哎,你們能加上一個形容詞嗎?

生44:說的快!

生45:說的精!

生46:說的簡!

生47:說的短!

生(雜):說的妙,說的少……

師:你們說得都不錯。郭楓曾評價阿城小說的語言特色是“說的少,說的淡,說的輕”,大家把這三個字寫下來。這個評價很是恰當。

四、主題探究

師:當然,說得少,說得淡,說得輕,並不意味着文章主旨內涵的輕淺。讀了這篇文章,我們能感受到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風情風俗,感受到馬幫漢子的粗獷與豪邁,我們還能獲得什麼樣的啓迪?聯繫這次成功的溜索過江去思考。(學生討論)

生48:人與自然的抗爭,人類的堅強不屈的精神品質。

生49:一個好團隊很重要,需要團結,需要默契。

生50:好的團隊,一定要有一個好的首領。

師:那從“我”溜索過江的過程,又能悟出什麼呢?

生51:文章中溜索的“我”,開始戰戰兢兢,到最後終於成功,告訴我們要戰勝困難,人生需要磨礪。

師:這篇小說,你慢慢自讀,還可以讀出很多內容、很多妙處。順着阿城的小說語言去深溜細品,索出來的就是人物、情節以及小說閱讀的諸多感受,這“溜索”就是自讀小說的方法。下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