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利他主義的根源


“不要問喪鐘爲誰而鳴,它就是爲你而鳴”。

同理心與關懷之間關係的核心:他人的痛苦即自身的痛苦。與他人感同身受也就是關懷他人。

同理心研究專家馬丁·L.霍夫曼認爲,個體從嬰兒期開始就自然發展出同理心。我們知道,一歲大的嬰兒看見別人摔倒會感到困擾並哭起來。嬰兒的感受非常強烈和直接,他會把自己的手指含在嘴裏,並把頭埋在媽媽的膝蓋上,好像自己受傷一樣。一歲之後,嬰兒對自己與他人的區分有了更多的意識,他們會很積極、很努力地安慰其他哭泣的嬰兒,比如把自己的泰迪熊玩具送給小夥伴。在兩歲的時候,嬰兒開始意識到他人的感受不同於自身的感受,因此他們對他人感受的蛛絲馬跡變得更爲敏感,比如此時他們會認識到,對於驕縱的嬰兒,對付他們眼淚的最好辦法是不去過多地關注他們。


同理心的最高水平出現在童年期後期,在這個階段,兒童能夠超越當下的情景來理解困擾,並認識到他人的生活狀況或狀態也許是其長期困擾的根源。此時他們可以感受到整個羣體,道德的根源在於同理心,因爲正是與潛在受害者——比如遭受痛苦、威脅或者貧困的人——感同身受,願意與之分擔困苦,才促使人們行動起來幫助他們。

同理心的最高水平出現在童年期後期,在這個階段,兒童能夠超越當下的情景來理解困擾,並認識到他人的生活狀況或狀態也許是其長期困擾的根源。此時他們可以感受到整個羣體的困苦,比如窮人、受壓迫的人以及被遺棄的人。這種理解到了成年期會演變成以希望減少貧困和不公正爲核心的道德信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