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讀|年度故事盤點

爲什麼要盤點年度故事?我想先給你講一個故事。

大概十年前,我做新聞節目的時候,那年市面上流傳一個傳說,說有很多不良商販,往豬大腸裏面加水銀,目的是壓秤。水銀多沉啊,偷偷往裏面灌一點,大腸就要沉很多。你看,這特別符合我們的故事化想象。無良商販黑了心,爲了錢什麼事都能做出來。

爲了調查這件事,記者就去菜市場調查,先是從幾個不同攤位買了豬大腸回來檢測,結果發現,全都不含水銀。而且更重要的是,有人稍微算了一筆賬。當時豬大腸的價格,大概是30塊錢一斤。但是,你知道水銀多少錢?大概是一兩百一斤。就算是爲了壓秤,怎麼可能有人往30塊錢一斤的豬大腸裏,加200一斤的水銀?這個案子就這麼破了。

好,故事講完。從中我們讀出這麼兩點。

第一,雖然你聽過很多故事,對現實世界也有很多故事化的想象。比如,無良商家爲了錢,往豬大腸裏灌水銀,多麼符合故事情節。但是,現實世界,往往不符合這個故事化的想象。它並沒有那麼曲折離奇。

第二,現實故事的價值,本身也不在於曲折離奇。而在於,它讓我們看到真實世界的可能性。原來還有這麼一羣人,用這麼一種方式做事,並且獲得了這麼一種結果。

好,按照這個思路,2022年,有這麼三個故事,我覺得很受啓發。

第一個故事,來自一個抖音名叫“疆域阿力木”的小夥子。這大概是過去一年,抖音上最讓人意想不到的反轉之一。阿力木在新疆尉犁縣,喜歡在戶外拍視頻,而且周圍的風景特別好。但是,也不知是因爲衣服問題還是別的。阿力木就是跟這個背景融不到一塊去。他站在裏面,怎麼看怎麼像P上去的。於是網友就說,你這個背景太假了。

再後來,阿力木的所有視頻,都只剩一個目的,證明自己不是被P上去的。怎麼證明?往身後的河裏扔鞋,去河裏洗頭,追趕身後的羊羣,等等。圍觀網友緊接着又做了一波鬼畜視頻,帶了一波節奏。結果他就火了。一般故事到這,後面的發展大概率是,網紅開始喫流量,籤MCN機構,做更大的帶貨直播。但是,這個故事後續不一樣。就在最近,在阿力木發佈的視頻裏,他已經因爲拉動新疆尉犁縣的自媒體經濟,帶動旅遊業和農副業發展,當選爲尉犁縣政協委員。

注意,這個故事雖然有勵志成分,但是我們可別只是把它當成勵志故事。我覺得它更像是一個,關於第二曲線的故事。2022年,我們總說,當原來的路徑走不通,我們應該找到自己的第二曲線。但是,阿力木的故事告訴我們,第二曲線在哪?它從來都不是當你原來的路徑遇到阻礙的時候,臨時抓住的備胎。而是在你做得最好,掌握最多資源的時候就要想,怎麼用這把鑰匙,開啓一個更大的價值網絡。阿力木就在他最火的時候,用他的流量,開啓了助農這個更大的價值網絡。

第二個故事,是我在真實故事計劃裏看到的,關於一個女兒和母親之間的故事。

我們從一位作家說起。咱們得到同學可能比較熟,她就是楊本芬,也就是《秋園》和《我本芬芳》的作者。因爲是到了奶奶輩,快80歲的時候才寫書成名,也被稱爲奶奶作家。

楊本芬早年的經歷,用她女兒的話說,是“卑微”的。年輕時被下放到農村,沒有拿到畢業證。結婚了做人家的妻子,伺候丈夫喫喝,給丈夫盛飯就像一種肌肉記憶。生了孩子做別人的母親;孩子生了孩子,就做別人的外婆。她一輩子都在爲家庭調整自己的人生次序。甚至到了老年,老伴兒患糖尿病,她要幫老伴兒注射胰島素,夜裏關照老伴兒喝水、起夜、蓋被,很少能一覺睡到天亮。

但是,你想過沒有。這麼一位80多歲的老人,爲什麼要突然拿起筆寫作呢?最大的原因之一,是她的女兒。

楊本芬的女兒叫章紅,也是一名作家。從小到大,她經常看到母親徘徊在書架前,爲一本書感動落淚。有一次,她聽母親唸叨,想寫寫自己母親,也就是章紅姥姥的故事。章紅很意外,她開始思考,母親一輩子爲別人而活,爲什麼沒有人在聽她自己的故事呢?於是,她鼓勵母親拿起筆,憑着直覺隨意寫,而她自己則自告奮勇地當母親的編輯。

楊本芬有與生俱來講故事的天賦,但剛開始動筆,難免出現很多囉嗦的表達,不清晰的敘事,章紅就會一句句指出來,一句句幫媽媽修改。當母親心裏膽怯的時候,她又會鼓勵說,你有與生俱來講故事的能力,這是一種天賦。終於,楊本芬的第一篇小說在女兒的幫助下,修改了不下十遍,在2006年出版。

再後來,楊本芬越來越愛寫,章紅就放下工作,趕回南昌老家,全職當母親的助理。稿子不可能全發表,她就把稿子一篇篇地貼到天涯社區上,並且幫母親回覆網友的評論。遇到有人質疑,普通人的經歷沒人感興趣,她替母親辯護,每一個生命都是平等的,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記述。有人稱讚,她就幫母親感謝對方的擡愛。

後來,她發現母親羨慕她能用電腦寫作,她就和家裏人一起,給母親買了一臺臺式電腦,還請人專門教她打字,爲她申請了天涯社區的ID。

當《我本芬芳》火了之後,母親應對不來洶湧而來的記者和關注,章紅又充當了母親經紀人的角色。她要求每個記者採訪前必須提供採訪大綱。問題中有一些新潮的詞彙母親不理解,她就解釋一遍意思,再告訴母親這個問題大概應該怎麼回答。爲了保護母親,她一遍遍對來訪者說,《我本芬芳》是小說,不是自傳,不能對人物對號入座。

很多年以來,章紅一直覺得母親生活得太卑微,所以她總對母親說,要爲自己而活。但是母親的回答是,想讓我不愛你,那是不可能的啊。而在逐漸支撐起母親的寫作之路後,章紅在自己的朋友圈裏寫道:“假如我是那個能夠爲你打開一條表達通道的人,我爲什麼不去那麼做?你一生渴求的社會價值,依憑自己的才能與勤勉終於獲得,我如何能不爲你喜悅、驕傲?我,一個女兒,想對自己的母親說:我要你爲人所知。”

好,故事講完。很多人從這個故事裏看到了親情。但是,我想請你換個角度。就是,在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面前,驅動一個人堅持下去的力量到底從哪來?

我們暫時拋開女兒這個身份不說,要知道,給一位80多歲,從來沒有寫作經驗的人當編輯,協助她寫書。這件事本身的專業難度就很高,而且極其消耗心力。按照過去的設想,在這類高難度任務面前,我們得把心裏那口氣提得特別高。但事實上,我們從章紅的身上看到,促使她行動的,其實是一個特別微小的動機。不是要出一本年度暢銷大作,而是,她希望自己的母親爲人所知。但是,這個動機雖然小,卻一直存在。可以一直做下去。寫一本年度暢銷書,這是一場有限的遊戲,寫完就完了。而讓自己的母親爲人所知,這是一場無限的遊戲。雖然起手不宏大,但是卻可以一直做下去。很多時候,讓一個人堅持下去的力量,就在於這麼一個雖然不大,但是可以一直做下去的動機。

我要講的第三個故事,是關於作家莫言的故事。你對莫言的生平也許大概有個印象,他在鄉村出生長大,沒有條件上學,全憑着自學學會了寫作。而這些艱難的經歷沒有限制住他,反而成爲他筆下生動的故事。你可能也好奇,他是靠什麼樣的內心力量度過艱難時刻的?

在去年B站的五四青年宣傳短片裏,莫言講述了自己的故事。讓我意外的是,它們並不是什麼傳奇故事,而是非常樸實的,可能發生在很多孩子身上的故事。莫言說,在艱難時刻裏,給他帶來力量的是一本書和一個人。

一本書,是《新華字典》。莫言童年就輟學了。他說,當同齡的孩子都在一起學習玩耍的時候,他只能孤零零一個人放牛割草。一個被排除羣體外的孩子,靠什麼度過這些孤獨時刻呢?對莫言來說,是靠一本《新華字典》。當時,農村的書很少,誰家有本書都視若珍寶,輕易不外借,只有這本《新華字典》是屬於他的。他就反覆地看,靠《新華字典》認識了大部分漢字。他說,就是這本巴掌大的《新華字典》,給他後來寫小說奠定了基礎。

一個人,是指莫言的爺爺。莫言講了自己印象很深刻的一個片段。他小時候跟着爺爺去割草,回來的時候,突然起了大風,用莫言的話說,“一根飛速旋轉着的黑色圓柱向我們逼過來,並且伴隨沉悶如雷鳴的呼隆聲。”莫言很驚慌,但爺爺卻淡淡地說了一句,風,使勁拉車吧,孩子。

莫言被風颳倒在地,雙手死死地抓住了地上的牛筋草。這個時候,他看見爺爺雙手攥着車把,脊背繃得像一張弓,他的雙腿在顫抖,小褂子被風撕破,只剩下兩個袖子掛在肩上。爺爺與大風對抗着,車子沒能前進,但也沒有後退半步。看到這幅景象,小小的莫言陷入了思考:在大風中,我們沒有前進,換句話說,我們沒有戰勝風暴。那麼我們到底是勝利者還是失敗者呢?

莫言最終想通了答案。他說,風來時,最起碼爺爺沒有躲避。而且,儘管風把車上的草颳得只剩下一棵,但我們的車還在。還有我們沒有倒退。那我們就是勝利的。

莫言說,就是這一本書和一個人,給了他未來生活無窮的精神力量。

我覺得這個故事的啓發在於,過去我們都覺得,每個人的人生敘事,都是一條獨立的線。就像電影裏演的,有一個主角,一切事情圍繞他展開。但是現實世界哪裏是一條線,它是一張由無數人的故事線,交織出的大網。你的力量,也許正好來自別人生命中的一句話、一個片段、一個畫面。別人人生敘事裏一個不經意的時刻,可能就成爲你人生故事的轉折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