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郭子儀》

郭子儀的前半生雖一直未受到重用,但他並未因此而鬆懈。當時的唐朝民殷國富、繁榮昌盛,對外並沒有大的戰事,但是郭子儀卻一面守衛着國家的邊疆,一面嚴格操練兵馬,以備戰事需要。


天寶十四載,大唐爆發了安史之亂。危急時刻,年近花甲的郭子儀被唐玄宗任命爲朔方節度使率部討伐叛軍。他系唐室命脈於一身,開啓了他中興大唐的榮譽之路。

安史之亂爆發前夕,唐王朝正處於開元、天寶年間所謂的"盛世"裏。表面看,民殷國富,繁榮昌盛,而實際上由於唐玄宗的奢靡無度、重用宦官等原因,當時社會已經危機四伏了。

唐朝多年未發生過戰爭,長期的和平環境下,兵無鬥志,軍備空虛,戰鬥力大大削弱。而安祿山、史思明的軍隊經過長期的訓練和蟄伏,士氣正旺。在這種情況下,野心勃勃的安祿山認爲謀反篡權的時機已經到來。

安祿山與史思明率領精銳部隊十五萬人出兵,沿途各地方官看到連綿幾十裏的叛軍隊伍,有的棄城逃跑,有的開門迎接。安祿山的叛軍一路上基本沒有遇到什麼抵抗,很快就威脅到大唐都城長安的安全。

在這緊要關頭,被任命爲朔方節度使的郭子儀朔方後,立即招兵買馬,分析戰況。決定奪取.郡,切斷其後方供給線,有效地打擊叛軍前線的有生力量。隨後又率兵收復部分郡。壯大了軍威。鼓舞了

士氣,將叛軍阻擋在馬邑地區。

郭子儀還舉薦李光爲河東節度使。兩人相互配合下,在與叛軍的交戰中不斷取得勝利,形勢開始有利於唐軍一方。

這時郭子儀建議乘勝追擊,直取潼關,但遭到了宰相楊國忠的反對。唐玄宗不顧衆多大臣反對,一意孤行,最終導致潼關失守,使得叛軍重兵佔領了東都洛陽。郭子儀知道聖命難違,無奈只能作罷,一時間唐王朝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後來唐肅宗即位後,立刻組織兵馬收復長安和洛陽。郭子儀再次建議先取潼關,獲得了唐肅宗的支持。由於郭子儀指揮得當,很快攻克潼關,爲收復長安城奠定了基礎。

後來在廣平王李豫率蕃漢部隊及回紇的協助下,終於奪回了長安城。

時勢造英雄,安史之亂的狂濤將他推向時代中央。郭子儀驍勇善戰、足智多謀、指揮若定而又能忍辱負重。在內憂外患的時代裏,爲了國家的統一,他忠貞不二,一心爲國,爲唐朝的安定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