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丨做事,首先要心定

放了个假,过了个春节,整个人变得有些心浮气躁。

分析一下原因,是为什么呢?


一来,受环境影响。

回到老家,看到农村老家的人们都住着像小别墅一样的房子,路边停着高档的车子,心里突然就开始有些羡慕、嫉妒、不平衡了。

在老家,记忆总是会不自觉地被拉回到学生时代。

忆往昔,读书年代拼命努力,怀抱着一腔热血迈入大学,总以为读了大学,就能找到好工作,找了好工作就可以找到更好的爱人,可以有更好地物质和生活条件,住更大的房子,开更好的车子。

可转眼十多年过去,却发现即便用尽全力,也只不过算是在武汉安了个家,立了足而已。

如果与农村老家的人们比,房子小,车子普通,真感觉即便读了个大学,来城市混的也不怎么样。要名,籍籍无名;要钱,更感囊中羞涩。

心中那点自卑感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

更矛盾的是,因为一直想换个更大的房子,再过一年也要换车,于是又忍不住在网上看起新房和车子来。

不看不要紧,一看更觉得烦躁。看看现在的房价、车价,再看看兜里的钱,整个人就如被戳破的气球一般,完全泄了气。

十多年前,买房的时候手中没钱,东拼西凑,也只能买个小的房子,将就够住而已,那会儿会不自觉地畅想着,我们再拼几年,下次一定可以买个大的房子。可现实却是,十年过去,想再买房的时候,依然感觉很吃力,依然处于踮起脚尖都未必能够得着的状态。

人生啊,真是各个阶段有各个阶段的难。

读书的时候,以为上学很苦,没成想进了社会、工作之后,更苦。这就感觉就好像养育孩子一样,怀孕的时候以为怀胎十月足够累,真正生了之后才知道,还是怀在肚子里更好。

与此同时,你也会发现,人生啊,各个阶段有各个阶段的想法,也会有各个阶段的苦。果然,如佛所说,人生四大苦:贪嗔痴,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中年阶段,总想要了又要,可偏偏“求不得”啊。


二来,自己心不定。这是最核心的原因所在。

俗话说,心定万事成。但过了个春节,心里的不定被狠狠地放大了。

众所周知,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内因是根本原因,外因是第二位的原因。

直白地来说,如果心里很定,任凭外界如何变化,心中也依然可以稳如磐石。但如果内心就如浮萍一般,那么任何小的风吹草动都会掀起波澜,引发内心的激荡。说到底,还是得怪自己。

认真分析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职场竞争力下降,总是会有一种不自觉的不安和焦虑。一方面,随着自己职场竞争力减弱,担心自己哪天会失业;另一方面,疫情之下爆发的各种变故,总担心自己的生活、家庭出现什么变故。

于是乎,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乱撞,结果越撞越乱。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了王阳明的几句诗句,诗中写到:“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确实如此。

但很多时候,道理都懂,做到却很难。放在自己身上,反思自己,最根本的,还是要明确自己要走的路,真正的认识自己。

就拿职场来说,总觉得做人事行政没有前途。可是营销、制造、研发又不会啊,既如此,只能努力在自己的领域做好,挣自己能力可以挣的钱,把平凡的小事做好。

这来自于今天早上看连岳公众号文章的一个感悟。我专门引用过来,警示自己。

他在文章中说,“爱本身有强大的逻辑引领能力,一是你被爱,那证明身上有某种好的品质与能力被肯定,所以要自信,没有什么关过不了,一定有个好人生;二是被爱了,也爱着她,那就要有良心,爱本质上是押上一生的豪赌,不能让她输,要给她一个好人生。这不是说你要发大财,当大官,成为大人物,而是要尽力,生活随时有任务,不怕苦,不要逃,一个个完成。”

接着,他进一步分析说:人生说难不难,就是这些简单的事。但说难也难,因为简单的事容易忽略,走得远了,忘掉初心。所以列宁说,日常生活比战争时代更难。我的理解是,战争时期,一咬牙就上了,而日常生活,可以拖延,可以犹豫,可以不负责任,一时也看不出好坏,人就慢慢忘了自己必须遵守的原则,变得不可爱,也变得对不起别人的爱。

这话说的多经典,多好啊。

以此来分析,我会发现,我经常会纠结于工作生活的意义在哪里。但是我曾经就此专门跟女儿分析过,我曾说过,我之所以很努力,是希望给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更好的生活,让他们不要在需要钱的时候我没有钱。

如此一想,顿时觉得心里就定了很多了。而心定了,就可以安心的去精进工作,学习技能,好好生活了,就不至于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了。

果然,做事、做人,首先得心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