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重視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

很久之前,我看過一篇文章叫:《我的兒子是學渣》。父母都是985的博士、碩士,兩個學霸以最科學的方式生下了一個兒子,對他滿懷期待。可當孩子上了小學之後他們發現,無論他們付出再多的時間、精力、金錢,他們的孩子,也是個“學渣”。他們的孩子也在自責中很“聽話”,努力的學、努力的上各式各樣的輔導班,努力的想不讓爸媽失望。可即便如此,成績還是不行,身體、情緒也都拖垮了。一次次的挫敗中,他們開始接受現實。而當將視線從糟糕的學習上移開後,他們發現,他們的孩子有很多閃光點。他喜歡做飯,10歲就能做很多的菜;他會主動給別人扶門,懂得共情,孝順父母;他樂於助人、開朗活潑、很講義氣,即使成績不好同學老師也都很喜歡他......其實孩子的優點很多,可以前因爲他那糟糕的成績,他們幾乎否定了他的所有。而當他們接受了孩子終將平凡的現實後發現,其實只要他健康快樂就好。BBC的紀錄片裏,曾記錄了14位不同生活背景下的孩子,56年的成長經歷。最初孩提時期,他們的理想總是偉大且美好。可等到幾十年後才發現,大部分的他們最終都做着一份普通、平凡的工作,整日爲生活奔波,因瑣事煩惱。其實,誰又不是呢?成長就是一個不斷認清現實的過程。從古至今,我們的教育都圍繞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尤其是在這個教育內卷的時代,很多父母,會把自己的期許和不甘,都寄託在孩子身上。可最終發現,你的孩子可能達不到你的期待。你所經歷的生活中的各種煩惱,你的孩子基本一個都少不了。這是扎心的現實,但在如今的教育裏,“平凡教育”是缺失的。大家都會不斷鞭撻孩子努力做到更好,卻忘了教他們該怎麼承認普通,接受平凡。大家總是教導他們要充滿慾望和衝勁,卻忘了教他們在平凡中找到認同感和幸福感,珍惜和感恩,活在當下。這讓身處於高壓或者自我認同感模糊中的孩子,很難自我疏解情緒。他們默認:平凡=失敗。從自我懷疑,走到找不到活着的意義,釀成了一個個悲劇。如今一條條生命的消逝,足以讓我們清醒。是時候該重視心理教育和生命教育了。孩子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禮物。接下來的日子裏,請家長首先學會取得孩子的信任,讓孩子敢把心裏話說出來。與孩子共同尋找生活中更多的美好和意義,去和孩子探究,人爲什麼而活?去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傾聽他們的所思所想;去告訴他們,你的健康快樂,比什麼都重要。去教會他們不僅要有追求卓越、面對挫折苦難的韌勁,更能有接受平凡的勇氣。孩子的心太脆弱,彆強壓太多東西。每個孩子都該被父母和社會,溫柔的疏導和託舉。願每個人都能敬畏生命。願每個人都能找到生活真正的快樂和意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