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朱生豪》

朱生豪的翻譯工作,在今天看來看似簡單,實質上工作量極大。稍稍有英文知識的人都知道,英文的韻律與中文完全不一樣。這也是爲什麼有些古詩一但翻譯成英文就少了味道。同理,英文直譯成中文也少了原來的味道。

莎士比亞的劇本里除了簡單的對白,主人公在獨白時還會念大量的詩句表達心情。這些詩用英語讀是極美的。但直譯成中文卻顯得冗長無味。

莎士比亞是世界公認的戲劇翹楚。當時,各國的文化界均以翻譯莎劇爲榮,甚至還會舉辦莎劇的文化展覽。但當時中國戰亂不斷,一直沒有比較成熟的莎劇全套譯本。

朱生豪突顯中文之美,在翻譯的每一個劇本都儘量試着用詩體翻譯莎劇裏的詩。爲了讓自己的翻譯更好,他還把當時市面上能找到莎劇譯本和研究論文,仔細研讀多遍,一個單詞的詞義要研究半天才會敲定。幸而他早年做過古文研究,又逢新文化運動學習過白話文,再加上艱苦的學習。他的譯文即使放到一百年後的今天來看,也非常美麗。

例如,在悲劇《李爾王》裏,李爾因爲女兒女婿不肯見他,倍感羞辱和煩躁。他的侍從小丑便唸了一段小詩來調侃自己的主人:

冬天還沒有過去,要是野雁盡往那個方向飛。

老父衣百結,

兒女不相識;

兒女盡孝心。

命運如娼妓,

貧賤遭遺棄。

雖然這樣說,你的女兒們還要孝敬你數不清的煩惱哩。

這段譯文,在原文的基礎上與古詩結合,但又沒有故作古意,讀來自然親切,可見朱生豪的功底。

與宋清如婚後,兩人先後在上海,常熟,嘉慶等地逃難,有時靠丈母孃和長輩接濟,有時靠打零工。宋清如知曉丈夫的工作艱鉅,主動擔下家務,同時也不忘支持丈夫工作。兩人常常討論翻譯細節,宋清如擔任校稿的工作。

可惜,朱生豪一度覺得自己可以把莎士比亞的劇作全部完成。但兩人相守才兩年,在戰亂中顛沛流離,嚐盡人間辛酸。

長期的逃難生活,後又有宋清如產子,他一邊忍受着病痛,堅持翻譯工作,一邊照顧妻兒,年紀輕輕,身體已垮。不久,朱生豪被確診爲肺結核,自此臥牀不起。

臨死前,他最關心的依舊是他的譯稿,未能完成劇的全部翻譯也成了他的心頭之憾。1944年12月,朱生

豪未能挺住,拋下年輕的妻子和剛滿週歲的兒子,離開了人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