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下身子

                                                              俯下身子

       和同事聊天,他的兒子是我們縣城當年的中考狀元,被西工大附中錄取。我們都羨慕他有個狀元兒子,去年也以高分考上了南京大學。


       我們談的最多的當然是關於孩子的教育。教育孩子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爲人父母我們都曾爲此煩惱。同事說他從來沒有打過兒子,我甚爲驚訝。在兒子成長的過程中,我不止一次地打過他們。雖然現在覺得錯了,但是有時候還會火冒三丈,壓制,粗暴,強迫,家長式習慣很嚴重。聽了同事的話,我沉默了,內疚像一根針刺在了我的心上。在我的印象中,父親只打過我一次,那次是我太任性,惹怒了父親。可是,我作爲父親卻讓兒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心裏留下了多少揮之不去的陰影。同事的話讓我明白了:父親給予孩子的是偉岸,耐心,而不是恐懼。

       同事說,在孩子的教育中,我們要學會傾聽。他經常是兒子的傾聽者。他說,兒子的抱怨,我只聽不發表意見;兒子的優點,他只鼓勵不打擊。我忽然明白:孩子的抱怨有時候只是一種傾訴,他把你當做了傾訴的對象,當做了發泄的出口,所以你不必說教和持發對意見,有時候還要學會給孩子的不良情緒幫腔或“同流合污”,這樣孩子纔會繼續給你傾訴,他發泄完了,該幹嘛還幹嘛,而且心裏的不良情緒沒有了,更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啊!

       最讓我印象深的一是,他認爲作爲家長一定要俯下身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問題,用平等的眼光去對待孩子。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自以爲是,大人覺得對的事情就一定是對的,因此常常爲一些小事和孩子發生爭吵,產生矛盾。比如正月十五晚上外面放煙花,我們覺得一定要出去看煙花 ,那一定是件美好的事情,但是孩子卻想待在家裏看電視,於是各持主見,互不相讓,鬧得很不愉快。既然孩子高興,那麼又何必爲這些不破壞原則的事情較真呢?仔細想想,家長和孩子之間之所以會產生不愉快,主要還是我們沒有俯下身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其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有時還爲這些小事傷心 ,覺得自己很委屈,孩子不孝順不理解自己,但我們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問題。

       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我們作爲家長的教育方式要不斷地調整和改變,但不變的是你得要有耐心,學會傾聽,學會俯下身子讓孩子覺得你不是高高在上,最好讓他們真的看到你眼眸裏愛的亮光,那束光叫平等和理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