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貴之《性·愛情·婚姻·家庭》

【性·愛情·婚姻·家庭】

一、絕對的愛。

儘管人們心知肚明,可是往往還是憧憬着絕對的愛,抱着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

實際上是否一起去死並不重要,但爲自己所愛的人敢於獻身卻是極其好的事情。

能夠盡一生去愛一個人,其充實感是任何事物都無與倫比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麼強烈的人生體驗是人的一生中不可多得的。

既然相愛,任何人都希望雙方能夠心無旁騖地深深相愛,不論在肉體上還是精神上都能夠達到充分的、水乳交融般的結合。

這樣,被愛的雙方彼此眼中只有對方,全身心地只愛戀一個人,不允許有絲毫的放蕩行爲,絕不惹花拈草。

這種愛,我們稱之爲“絕對的愛”。那麼,如果一味地追求這種“絕對”,愛將會如何呢?

真正情投意合的伴侶會隨着精神愛的加深,而不斷深化肉體愛;或者隨着肉體愛的加深不斷提煉精神愛。

然而,就算你認爲因愛已完全佔有了對方,但是,人心不知何時就會變化的。

絕對的愛雖然存在,但是都極爲短暫,而且並非永遠不變。

二、“性”的科學,直白的解釋。

性,一直是人們口中迴避的話題。

或許,性在不同人眼中代表着不同的象徵。

但其實,性就只是性本身。

1、性,是一種文化禁忌。

不僅僅是在中國,在全世界的範圍內,大家談到性,都是諱莫如深的表情。

雖說,食色性也,但像談論美食一樣去稀鬆平常地談論性,這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

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爲性首先是一種文化禁忌的符號。

比方說:

很多男性內心都有一種“處女情結”;

很多女性在與異性相處的時候,都會刻意迴避談論自己的性經驗;

很多人會把公開談論性話題,視爲一件非常羞恥的事情。

以上種種表現,本質上都是把性當做了一種禁忌。

性,在這種語境下,代表了女性的貞潔、女性的價值,性不僅被視爲神祕的,某種程度來說,它甚至被看成是骯髒的。

大家應該看過《動物世界》或者類似的紀錄片,在這些紀錄片裏,我們時長能夠看到動物們彼此交合的鏡頭,對着這樣的畫面,很少會有人說:哎呀,你看它們真丟人!

反而會覺得,這些動物們很有意思,它們爲了吸引異性的喜愛,或爭鬥,或傲嬌,滿是生命的激情與活力。

那麼問題來了:同樣是性,爲什麼只有人類以此爲羞恥呢?

性之所以會讓人產生羞恥感,是因爲我們賦予了它以文化內涵。

早在母系氏族社會,流行對生殖能力及大地母親的崇拜,那時候,性不會被視爲可恥的事情。

隨着父權社會的建構和發展,男性對女性進行人格打壓,要求女性歸於從屬地位,女性對於男性而言,是依附關係。

生殖能力是女性特有的能力,爲了讓女性能夠心甘情願地處於附屬地位,男權文化開始對女性的生殖能力進行污名化,並由此引出西方中世紀的禁慾主義,東方也有“萬惡淫爲首”的文化倡導。

由此,性,對於女性而言,代表羞恥、代表骯髒的集體無意識就此形成了,並且隨着社會發展,被無限延續下來。

作爲一種文化禁忌的符號,性實際上會帶給人,尤其是女人很多錯誤的引導,比方說:

小時候遭遇過性侵的女性,會錯誤地認爲自己是骯髒的,而不會看到自己的無辜和受害者身份;

很多女性不敢在性生活方面向異性提出自己的要求,以此避免自己“看上去很放蕩”;

女性的性與愛很難分離,也多少和這種文化禁忌有關,因爲如果一個女性單純享受性快感而無愛,會引起她內心的羞恥感。

2、性,是一場權力遊戲。

相對女性而言,男性確實對性,或者說婚外性行爲更加好奇和癡迷,這是爲何呢?

經典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早年在做癔症研究的時候發現,他的病人在躺椅上半夢半醒的狀態下開展自由聯想的時候,想到的場景多和性有關,由此,他提出了知名的“性驅力”理論,即他認爲人的一切行爲都是由性來驅動的,性和攻擊相關。

換言之,對於很多男性來說,性行爲是釋放自己攻擊性的一種方式。

當然,這裏的攻擊,不是指動物之間的劍拔弩張,更多的是指向心理層面攻擊性的釋放。

對於男性而言,他能夠通過性活動體驗到自己的權力感、控制感、能夠體驗對他人的侵犯,能夠感受我很重要、我被接納等心理感受,而這些,都是攻擊性的表達和轉化。

通過上面的介紹分析,我想你肯定已經理解了一些社會現象,比如:

男性之所以對婚外性充滿好奇和熱情,因爲這會讓他們體驗到自己的權力感,讓他們體驗到自己很重要;

男性之所以對年輕貌美的女孩子感興趣,除了動物本能,更重要的是這是他們魅力的外顯形式,滿足內心的征服欲;

男人可以肆無忌憚地單純享受性快感,而不扯什麼愛情,是因爲性活動能讓他們找到掌控感,釋放內在的攻擊需求;

……

作爲一場權力的遊戲,性,在這種語境下,變成一種可交換的資源,可以交換物質、金錢,又或者關注和愛意。

很多男性開展一夜情或者婚外情,未必是不愛自己的太太,也不一定是外面的情人有多優秀,大多數都是因爲在日積月累的生活中,男性在婚姻關係內體驗不到自己的權威和重要性,他需要通過婚外性來平衡婚內自己對於厭倦期的壓抑。

婚外性,對於男性而言,更多的是從逼仄的婚姻裏逃出來喘口氣的出口。

3、性,是一種情感共融。

性關係,作爲一種“心身相伴的關係”,是對早年母嬰關係的一種繼承和發展,即性行爲實際上是一種與內在客體進行情感交流的一種方式。

我們都知道,一個小嬰兒和自己的媽媽建立關係,是通過喫奶,媽媽的愛撫和擁抱來完成的,這個過程不僅僅發展了嬰兒的身體,同時也發展了他的心理,他在這樣的關係互動中,體驗到自己是否重要,自己是否被接納,這是一個相互確認的過程,心理學上把這個關係稱之爲“心身相伴的關係”。

一個人從小嬰兒發展成一個成年人,再次體驗這種“心身相伴的關係”,便是性關係。

好的性關係能夠讓彼此雙方體驗到被接納、被滿足,這對早年若有不良母嬰關係的人來說,是一種補償。

換言之,如果你有非常好的性生活體驗,它可能正在悄悄幫你完成生命早期的創傷修復。

如果在性關係中,你體驗到挫折和挫敗,它影響的可能不僅僅男性的自尊、女性的興趣,它更有可能喚醒你內在的客體羣,並且把這種挫折體驗與客體羣進行共振。

如果你對性生活不滿意,你很可能體驗到內在的拒絕,從而外化成你對性生活的拒絕,來避免自己不被接納的體驗。

從這個角度來說,性不僅僅是一種生理滿足,更是心理深層的情感共融。

從大概率上來說,小時候有比較好的母嬰關係的人,也會相對有比較滿意的性生活;

如果不幸的是你有一個糟糕的生命早期,那麼性生活不和諧的概率,會比其他人高一些。

人類浩浩蕩蕩發展了幾萬年,性活動在其中起了關鍵性的作用,所以,性可以代表很多象徵性的意義,但它也可以什麼都不代表,性就是性本身,它帶給人快樂,讓人享受歡愉,滿足人的生理快感,還幫人類延續子孫。

它是跳動的、活躍的、溫暖的、偉大的。

三、刻意去討人喜歡,折損的,只能是自我的尊嚴。

誰也不需要逢場作戲。儘管,一時的虛情假意,也能撫慰人陶醉人,但終會留下搪塞的痛,敷衍的傷。

這個世界,總有你不喜歡的人,也總有人不喜歡你。

這都很正常。而且,無論你有多好,也無論對方有多好,都苛求彼此不得。

因爲,好不好是一回事,喜歡不喜歡是另一回事。

不要用無數次的折腰,去換得一個漠然的低眉。紆尊降貴換來的,只會是對方愈發地居高臨下和頤指氣使。沒有平視,就永無對等。

也不要在喜歡不喜歡上,分出好人和壞人來。

帶着情緒傾向的眼光,難免會陷入褊狹。咬人的,你不能說它是壞狗。狗總是要咬人的,這是狗的天性和使命。

也就是說,在盯着別人的同時,還要看到自我的缺陷和不足。

當然,極致的喜歡,更像是一個自己與另一個自己在光陰裏的隔世重逢。願爲對方毫無道理地盛開,會爲對方無可救藥地投入,這都是極致的喜歡。

這時候,若只說是脾氣、情趣和品性相投或相通,那不過是淺喜;最深的喜歡,就是愛,就是生命內裏的粘附和吸引,就是靈魂深處的執着相守與深情對望。

這是一場詭祕而又盛大的私人化進程。

私人化的意思就是,即使無比錯誤,也無限正確。

有時候,你的無數個回眸,未必能看到一個擦肩而過。

有時候,你拿出天使的心,並不一定換來天使的禮遇。

如果對方不喜歡,都懶得爲你裝一次天使。

所以,這個世界最冒傻氣的事,就是跑到不喜歡的人那裏去問爲什麼。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沒有爲什麼。

就像一陣風颳過,你要做的是,拍拍身上的灰塵,一轉身沉靜走開。然後,把這個不喜歡自己的人寂然忘掉。

一個人,風塵僕僕地活在這個世界上,要爲喜歡自己的人而活着。

這纔是最好的態度。不要在不喜歡你的人那裏丟掉了快樂,然後又在喜歡自己的人這裏忘記了快樂。

勉強不來的事情,不去追逐。

你爲此而累的時候,或許對方也最累。你停下來了,你放下了,終會發現,天不會塌,世界始終爲所有祥雲繚繞。

誰都在世俗的泥淖裏撲騰着。有的人天生是來愛你的,有的人註定要來給你上課的。

你苦心經營的,是對方不以爲意的;你刻骨憎恨的,卻是對方習以爲常的。

喜歡與不喜歡之間,不是死磕,便是死擰。

然而,這就是生活,有貼心的溫暖,也有刺骨的寒冷,不過是想讓你的人生,變得更加豐富,更加完整。

在遼闊的生命裏,總會有一朵或幾朵祥雲爲你繚繞。與其在你不喜歡或不喜歡你的人那裏苦苦掙扎,不如在這幾朵祥雲下面快樂散步。

天底下賞心快事不要那麼多,只一朵,就足夠足夠。

四、捨棄是正視真相。

一個性情和易的男人,承襲了一筆巨大的財產,身體康健,嗜好簡單,可以終生逍遙而不知騷擾惶亂爲何物。

一個美貌而天性懶散的女子,倘若嫁了一個富裕的丈夫毋須她操勞,倘若她婚後不怕發胖,那一樣可以享受懶福,只消在兒女方面也有運氣。

但這等情形是例外的。

大多數人沒有錢,很多人並不生來性情和易,也有很多人秉受着騷亂的熱情,覺得寧靜而有規則的生活可厭;健康是無人能把握的福氣,婚姻也非一成不變的快樂之源。

爲了這些理由,對於大多數男女,幸福是一種成就而非上帝的恩賜,而在這件成就裏面,內與外的努力必然佔有極大的作用。

不問男女,當一個人要爲生活而工作時,他需要的努力是顯而易見的,用不到我們特別申說。

努力在婚姻上是否必要,當視情形而定。當一個性別的人處於少數方時,例如男子之在英國,女子之在澳洲,大抵無須多大努力就可獲得滿意的婚姻。

處於多數方的性別,情形正相反之。當女人的數量超過男子時,她們爲婚姻所費的努力與思想是很顯著的,只要研究一下婦女雜誌裏的廣告便可知。

當男子佔在多數方時,他們往往採取更迅速的手段,例如運用手槍。這是自然的,因爲大多數男人還站在文明的邊緣上。

在千千萬萬的方式之下,純粹個人的失敗會無法避免,但若個人的目標是人類大希望中的一部分時,那麼失敗來時就不會那樣的不可救藥了。

一個從事重大作業的男人,倘因婚姻的不快樂而困惱,那他就是不能在應該捨棄的地方捨棄,倘他的工作真足以使他沉溺,他應該把那一類偶發的糾紛看做像潮溼的天氣一般,當作一件不值得大驚小怪的厭事。

某些人不能忍受一些瑣碎的煩惱,殊不知那些煩惱可以充塞生活的大部分。他們錯失火車時大發雷霆,晚飯煮得惡劣時惱怒不堪,火爐漏煙時陷於絕望,洗衣工送貨誤了時間便對整個工業界賭咒要報復。這種人在小煩惱上所化的精力,假使用得明哲的話,足以建造帝國或推翻帝國。

智慧之士不會注意女僕不曾拂拭的塵埃,廚子不曾煮好的番薯,和掃帚不曾掃去的煤灰。並非說他不曾設法改善這些事情,只消他有時間,我只說他對付它們時不動感情。

煩慮,惶亂,憤怒,是毫無作用的感情。凡強烈感到這些情緒的人,會說他們無法加以剋制。除了上面提及的基本捨棄之外,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剋制這類情緒。

集中精神於若干偉大而非個人的希望,固然能使一個人忍受個人的失敗,或夫婦生活的不諧,但也能使他在錯失火車或把雨傘掉在污泥中時耐心隱忍。

假如他是一個天性易怒的人,我不知此外還有何種治療可以應用。擺脫了煩擾的人,將發覺以後的生活遠比他一直惱怒的時候輕快得多。

每個文明的男子或女子,都各自把自己構成一幅圖畫,逢着什麼事情來破壞這幅圖畫時就要懊惱。

最好的補救是,不要只有一幅圖畫,而有整個的畫廊,使你可以隨着情勢而作適當的選擇。

假如那些肖像中有些是可笑的,那麼更好,一個人整天把自己看作悲劇中的英雄是不智的。

不說一個人得永遠自視爲喜劇中的小丑,那將格外可厭,但必須有機巧去選擇一個適合情勢的角色。

當然,如果你能忘掉自己而不扮演任何角色,那是再好沒有了。

但若扮演角色之事已成爲第二天性的話,得想到你是在演各種不同的戲碼,所以要避免單調。

許多長於活動的人認爲那些少的捨棄,少的幽默,足以破壞他們做事的精力,破壞他們自以爲能促進成功的定見。

我以爲他們錯了。值得做的工作,即在那既不把工作之重要性也不把工作的輕而易舉來欺矇自己的人,也一樣可以做成。

凡是隻靠自欺而工作的人,最好先停下來學一學忍受真理,然後繼續他們的事業,因爲靠自欺來支持工作的需要,遲早對工作徒勞無益而又害之。而有害之事還是不做爲妙。

世界上有益的工作,一半是從事於消滅有害工作的。

爲辨別事實所花的少許時間不是浪費,以後所做的工作大概不致再有什麼害處,一般老是需要自吹自捧來刺激精力的人的工作那樣。

某種捨棄是在於願意正視自己的真相,這一種捨棄,雖然最初會給你痛苦,結果卻給你一種保障,唯一可能的保障,使你不致像自欺的人一般,嚐到失望與幻滅的滋味。

令人疲倦而長久之下令人氣惱的事,莫過於天天要努力相信一些事情,而那些事情一天天的變得不可信。

丟開這種努力,是獲取可靠與持久幸福的必要條件。

五、溫馨家庭是需要培養的。

不管是單職工還是雙職工,白天在政府機構、學校、公司、工廠、商店等等五花八門的場所工作勞動。不管是腦力勞動,還是體力勞動,都會付出巨大的力量,應付錯綜複雜的局面,會見性格各異的人物,有時會弄得筋疲力盡。

有道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哪裏事事都會讓你稱心如意呢?

到了下班以後,有如倦鳥還巢一般,帶着一身疲憊,滿懷喜悅,回到自己家裏。

這是一個真正的安身立命之處,在這裏人們主要祈求的就是溫馨。

有父母的,向老人問寒問暖,老少都感到溫馨;有子女的,同孩子談上幾句,親子都感到溫馨;夫妻說上幾句悄悄話,男女都感到溫馨。

當是時也,白天一天操勞身心兩方面的倦意,間或有心中的憤懣,工作中或競爭中偶爾的挫折,在處理事務中或人際關係中碰的一點小釘子,如此等等,都會煙消雲散,代之而興的是融融的愉悅。

總之,感到的是不能用任何語言表達的溫馨。

你還可以便裝野服,落拓形跡。白天在外面有時不得不戴着的假面具,完全可以甩掉。

有的不得不裝腔作勢,以求得能適應應對進退的所謂禮貌,也統統可以丟開,還你一個本來面目,圓通無礙,純然真我。

天下之樂寧有過於此者乎?所有這一切都來自家庭中真正的溫馨。

但是,是不是每一個家庭都是溫馨天成、唾手可得呢?

不,不,絕不是的。

家庭中雖有夫妻關係、親子關係、血緣關係,但是,所有這一些關係,都不能保證溫馨氣氛必然出現。

俗話說:鍋碗瓢盆都會相撞。

每個人的脾氣不一樣,愛好不一樣,習慣不一樣,信念不一樣,而且人是活人,喜怒哀樂,時有突變的情況,情緒也有不穩定的時候,特別是在自己的親人面前,更容易表露出來。

有時候爲一點芝麻綠豆大的小事,也會意見相左,處理不得法,也能產生齟齬。

天天耳鬢廝磨,誰也不敢保證這種情況不會發生。

處理這樣清官難斷的家務事,說難極難,說不難也頗易。只要能做到“真”、“忍”二字,雖不中,不遠矣。

“真”者,真情也。“忍”者,容忍也。

歸納成幾句順口溜:相互恩愛,相互誠懇,相互理解,相互容忍,出以真情,不雜私心,家庭和睦,其樂無垠。

容忍是中華美德之一。我們的往聖先賢,大都教導我們要容忍。

民間諺語中,也有不少容忍的內容,教人忍讓。

有的說法,看似消極,實有積極意義,比如“忍辱負重”,韓信就是一個有名的例子。

佛家也十分強調忍辱之要義,經中有很多忍辱仙人的故事。

常言道:“小不忍則亂大謀。”在家庭中則是“小不忍則亂家庭”。

夫妻、父母、子女之間,有時難免有不同的意見,如果一方發點小脾氣,你讓他一下,風暴便可平息。等到他心態平衡以後,自己會認錯的。

此時,如果你也不冷靜,火冒三丈,輕則動嘴,重則動手,最終可能告到法庭,宣判離婚,豈不大可哀哉!父母兄弟姊妹之間,也有同樣的情況。

結果,一個好端端的家庭,會弄得分崩離析。這輕則會影響你暫時的情緒,重則影響你的生命前途。難道我這是危言聳聽嗎?

總之,溫馨是家庭不可或缺的氣氛,而溫馨則是需要培養的。培養之道,不出兩端,一真一忍而已。

丁俊貴

2023年2月13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