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這樣愛你剛剛好,我的4一5歲孩子》3

第五章,人際交往中的成長之路

教養孩子有妙招

面對孩子在這一階段的社會認知發展,父母如果能夠因勢利導,不僅可以幫助孩子形成較好的社會認知,也有利於建立更融洽的親子關係和家庭氛圍。

給孩子提供一起遊戲的機會。

在遊戲中,要引導孩子去扮演不同的角色,促使他們意識到自己和別人觀點的不同。而遊戲中一旦發生衝突,孩子也在無形中會去學習如何協調自己和他人觀點的不同,比如學會妥協。

做好調解員而非裁判官。

孩子們在一起玩耍,難免會發生爭執或者衝突,儘量讓孩子們自己想辦法解決。但當孩子們已經陷入困境,向大人們伸出援手時,父母們也要及時介入。

這恰恰是幫助孩子們去理解他人,建立更多交往策略和學習解決問題的機會。

小貼士

那如何做到調解而非裁判呢?有幾個原則可以加以注意:

一,讓每個孩子都說出自己的觀點,大人耐心地傾聽不做評價。

二,鼓勵孩子們討論各自的目的和感受,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三,啓發孩子集思廣益,想想自己該如何解決這些矛盾,從而建立起處理紛爭的基本規則,並限制爭吵擴大和敵意的加深,讓雙方能夠更好地理解對方的想法,並友善地解決爭鬥。

少評價成敗結果,多鼓勵孩子嘗試。

在平時的家庭教育中,適當引導孩子多去嘗試,注重過程中的思考和體驗,而不要給孩子太多的評價。具體而言,要引導孩子關注過程而非結果。

2,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遊戲是孩子們的主戰場,社交遊戲更頻繁

遊戲是孩子學前期活動的主要形式,它絕不僅僅是孩子們打發時間的無聊小事,它可以幫助孩子學會很多基本的社交技能,並不斷練習,幫助他們發展出自我的概念,學會如何和其他孩子相處,怎麼交朋友,怎麼扮演自己的角色,從而對孩子的社會性發展、認知與身體發展都有幫助。同時,也能反映出同伴間交往的質量與種類的變化。

小貼士

孩子們用積木建造一幢房子或完成一幅拼圖,他們會有一個最終目標,造出點兒什麼。

這類遊戲有助於孩子檢驗他們正在發展的身體和認知能力,並鍛鍊他們的精細肌肉動作。他們獲得瞭解決有關問題的經驗,比如空間、順序、結構等,同時還學會了與人合作。


第六章,和孩子一起“玩”藝術。

1,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

別在意孩子畫的像不像

兒童藝術教育的目的並不是要讓孩子完成一幅成熟、完美的作品。父母應該更加關注孩子創作的過程,而“像不像”更不是唯一的標準。

既然像不像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父母應該在孩子的藝術教育過程中關注什麼?注意什麼呢?

快樂性。

過程性。不要過於關注孩子藝術創造最後的作品,而是關心孩子的創作過程和體驗。

全面性。藝術教育不只是學習藝術,藝術教育應該和其他方面的學習聯繫起來,幫助孩子在學習藝術的過程中讓肢體、認知、語言、社會情感等各方面都得到提高。

生活性。藝術並不是遙不可及的。

學習性。讓孩子在藝術教育中學會觀察和體驗、欣賞和交流、想象與聯想,同時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和他人合作的能力。

親子性。藝術教育不只是專業機構的事情,父母也是孩子藝術學習的好夥伴。陪孩子看一次日出、念一首詩,都是藝術教育。

因勢利導,水到渠成

在繪畫方面,大膽地鼓勵孩子。

四到五歲孩子的手工製作能力和繪畫能力一樣都隨着手部能力的發展而提高了。他們開始有目的的進行創作。

坐在孩子邊上,看他一邊畫畫,一邊解釋,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了解孩子的想法,父母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孩子需要我們的鼓勵,但不是代勞。

四到五歲孩子有個小困擾,他們內心充滿表現的慾望,卻缺乏足夠的技巧,因此有時候會提出要父母幫忙。父母這時候千萬不要拿起畫筆直接幫助孩子完成畫作。

父母可以通過提問、討論、提供參考資料等方式來給予支持,讓孩子學會解決問題。

少模仿,多創造。

傳統美術教育注重臨摹,還習慣用諸如簡筆畫這樣的簡化形象來表現事物。由於模仿是孩子的天性,這種過於簡化和模式化的藝術形式容易造成孩子的惰性,使孩子失去自己的思考和觀察,導致其作品千篇一律,沒有個性。

爲“手舞足蹈”的孩子提供環境。

四到五歲孩子的韻律發展也有了很大的進步。由於動作的協調性、連續性和平衡性提高了,孩子可以跟着拍子做動作,並且更加放鬆,還會與同伴合作。一些孩子還會用簡單的肢體語言來編一些即興的舞蹈等。

爲孩子提供歡快、童趣且畫面感強的音樂,並多鼓勵孩子,讓孩子自己手舞足蹈,這對提高他們的韻律感、協調性和想象力很有幫助。


第七章 巧解同伴衝突

1,解決同伴衝突很重要

解決同伴衝突能力的意義

巧解同伴衝突對孩子的意義重大而深遠。

幼兒同伴衝突的成功解決有效促進幼兒社會認知發展、社會性情感發展,以及社會技能的發展。其意義的具體體現有:

幫助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促進個性化發展。幫助孩子建立友誼。提升孩子的協調能力。

四到五歲幼兒同伴衝突解決的主要方式

他們多采用武力、攻擊、斥責、獨斷等方式解決同伴衝突,具體表現如玩具爭搶、語言攻擊,身體攻擊,威脅命令、工具侵犯等。

針對這種情況,建議父母通過實例示範和耐心解釋的方式,不斷引導孩子認識到積極衝突解決策略的效果,提升孩子解決同伴衝突的能力,促進其社會性發展,幫助孩子提高情商,學會與人交往,理解他人所想與感受,建立高質量友誼,成爲同伴的好朋友。

2,提升幼兒同伴衝突解決能力的策略

對幼兒個體發展來講,順利解決同伴衝突是一項挑戰。挑戰中又蘊藏着契機。同伴衝突解決也爲幼兒提升同伴衝突解決技能、提高社會適應力提供了平臺。

如何幫助孩子提高同伴衝突化解能力,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做嘗試。

同伴衝突解決六步法

該方法幫助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從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瞭解他人的想法與感受,並認識到衝突有多種解決方法,關注合作行爲,通過協商尋找最有效的解決衝突的辦法。

步驟一:瞭解他人的想法、感受。

步驟二:瞭解他人產生想法和感受的原因。

步驟三:從他人的角度出發重新考慮問題,換位思考。

步驟四:想出儘可能多的解決衝突的辦法。

步驟五:選出大家認爲最好、最有效的解決衝突的辦法。

步驟六:如果選出的辦法不可行,嘗試另外一種辦法。

同伴衝突解決六步法突出換位思考、協商、溝通,可以提高兒童解決人際衝突的有效性與兒童化解同伴衝突的技能。

如果家長能夠使之遷移到兒童的現實生活中,無疑將提高兒童的合作意識與合作水平,強化他們的大腦管理功能,提升溝通與管理衝突技能,進一步提高孩子的情商。

小貼士

培養兒童獨立解決衝突的能力

解決真實問題。

後退一步。事實上,小的挫敗感能幫助孩子培養獨立解決衝突的能力。

有策略地介入。

進行正確的引導。

當同伴衝突發生時,父母請保持冷靜,在旁邊客觀冷靜地觀察,而不是急於干涉,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發揮能力,獨立解決衝突。孩子潛力是巨大的,尊重孩子成長的原則,讓孩子通過成功解決一個個同伴衝突,慢慢成長起來。

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讓孩子獲得被理解的感受。

重複與描述。

提問。

讓孩子知道你理解他的感受。

教孩子學會理解他人的感受。

多談論他人的想法與感受。

表達情感。

讓孩子真實理解他人。

閱讀故事時,與孩子共同討論不同人物的視角。在於孩子一起閱讀故事時,可以討論不同人物爲何有不同的視角,他們背後的心理活動是什麼,讓孩子學會理解他人視角,並學會從他人視角看待問題。

角色扮演遊戲。

讓孩子經歷與探索各種情感,父母可以創造各種角色扮演遊戲活動,尤其側重探討感受。

孩子和你分別扮演兩隻小熊,兩隻小熊快樂的跑來跑去,唱着歌,突然一隻小熊撞到了另外一隻小熊……


3,妙對愛告狀的孩子

孩子愛告狀,好還是不好

四到五歲這一年齡段的孩子特別愛告狀,是年齡特徵決定的,是其社會性發展及道德感刺激下的行爲。

該年齡段的孩子初步形成是非判斷能力,但獨立處事能力還較弱。同時,孩子的道德觀在該階段形成,孩子具有很強的正義感,在他們眼裏,對於錯非常重要。他們認爲,無論在什麼地方,我遵守規則,別人也要遵守規則。

這種告狀類似檢舉,從積極方面來說,充分說明孩子擁有了一定的辨別是非的能力,可以對他人的所作所爲做出好壞對錯的判斷。

從消極方面來說,孩子愛告狀這種行爲普遍讓父母煩惱與擔憂,由於孩子總是盯着他人的缺點、錯誤,這樣很難發現他人的優點,並且也導致忽視自身缺點。

孩子爲什麼愛告狀

原因一:吸引父母的注意。

原因二:尋求父母的幫助。

原因三:變相詢問父母的意見。

原因四:惡人先告狀。

孩子愛告狀背後的原因不同,父母如果想淡化孩子愛告狀的意識,需要客觀瞭解告狀的來龍去脈,並採用相應策略,幫助孩子樹立良好的道德感與爲人處世原則,提高人際溝通能力,能夠與周圍小夥伴友好玩耍,和睦相處,養成良好的性格與品質,成爲一個受歡迎的小夥伴。

淡化孩子“愛告狀”意識的策略

對有理的告狀,父母予以肯定,對其他告狀,父母予以耐心和細心、靈活處理,從而淡化孩子愛告狀意識。具體策略如下:

給予積極迴應。

父母一定要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情,認真並關切地傾聽,父母在傾聽告狀時需要給予孩子耐心、細心,保持冷靜,客觀分析問題,不偏不倚去判斷,細緻調查事情的來龍去脈,解決矛盾和衝突。

但同時需要與孩子進行深入溝通,提醒孩子,不僅要學會發現別人的錯誤,更要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引導孩子全面看待別人,促進孩子心理健康發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