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好媽媽勝過好老師》15

第六章 小事兒就是大事情

兒童教育無小事,所有的小事對孩子來說都是大事。父母在小事上有正確觀念,誤導孩子,就是幫孩子打下了成就大事的基礎。孩子也會以做大事的氣度回報家長。

女兒的“隱私”

有一天,七歲的小女兒圓圓看到電視裏談關於隱私的話題,就問我什麼叫“隱私”。我說:“就是不能對別人講的個人祕密。”她問我:“你有沒有隱私?”我說應該有吧。她又問:“我爸爸有沒有?”我說也應該有吧。

片刻後,聽見她低低說一句:“我也有隱私……”

這倒有點兒讓我意外,她寧可放棄聽我的“隱私”,也不把自己的“隱私”講出來。是什麼事,能讓一個小孩子在這樣的誘惑下守口如瓶呢?

我和她爸爸交換了一下眼色。

我拿出最輕鬆的口氣說:“咱們三個人都把自己的隱私講出來好不好,一家人不應該有祕密。”她爸爸也來附和我的說法。圓圓看我倆的陣勢,一下子從我的懷中掙脫出來,跑到離我們最遠的一個角落,一邊跑一邊喊叫:“我不說,你們別問了!”然後受驚似的回過頭看看我們。她的表情動作讓我心中輕微一震,好奇心被大大地逗弄起來了。

此後一個星期,我們一直猶豫着是否有必要搞清楚女兒的“隱私”。既害怕過分的追問傷了她的自尊心,又擔心萬一真有什麼事需要家長幫助。我隱約感覺到,這件連父母都不能講,但又讓她在意,並且還“很大”的隱私是件讓她沉重的事情,對她的心裏有壓力。

我試探着又提了一次,她一覺察到我想問什麼,就又立刻跑開了。這更引起了我們的重視,我和她爸爸私下探討了幾次,總有些放心不下,就想設計個圈套,套出她的話來。

我們趁熱打鐵:“我們一家人之間就不應該有祕密,要是我們之間都不信任,那我們還能信任誰呢,你說是不是?誰有好事,說出來大家都高興;要是有壞事,說出來互相分擔,一起解決,你說對不對?”

圓圓聽出了我們的用意,嘟囔說:“我要是告訴你們了,對你們也不好。”我們趕快說:“我們不怕,關鍵是害怕你受到傷害。”她說:“我不說就不會受到傷害了,說了纔會受到傷害。”我們問爲什麼,她遲疑片刻,忽然又不耐煩了。

鄰居小孩來敲門,找她上學去。圓圓從我懷中一躍而起,邊說“媽媽我要上學去”邊向門口跑去。我懷裏一下空了,巨大的憂慮卻在瞬間充滿心胸。圓圓在回頭向我說再見時,一定是我眼中的什麼打動了她,讓她覺得不忍,在這最後的瞬間,她竟突然妥協了,說::“媽媽,我晚上回來告訴你好不好?”我點點頭,她咚咚地往樓下跑去。

我先生從臥室出來,百思不得其解:“巴掌大的人,會有什麼事這麼神祕呢?”

我下午去學校向她的班主任瞭解了一下圓圓近期的在校情況,知道她在學校很好,沒什麼事。但我仍然擔心,甚至擔心這一下午會不會發生什麼事。

晚飯前有點空閒時間,圓圓看完電視在玩。我把她叫到書房。她知道我要幹什麼,似乎有點不好意思,又有點無奈,倚在我腿邊,猶豫片刻,看樣子還是做了思想鬥爭,終於說:“那件事我記在日記本上了,你自己看吧。”

日記本上有四篇日記,每篇都夾雜着一些拼音,那是她不會寫的字。她指給我記錄“隱私”的一篇,全文如下:

李文文告訴我她家有一把青鎖劍和一把紫隱劍。她說:“如果你告訴了別人,青鎖劍和紫隱劍就會刺你的胃。”可我還是想告訴。

這篇日記我其實在以前無意中看到過,當時只是爲女兒的天真淺淺地笑了一下,絲毫沒想到這短短的文字中竟埋伏着這麼大的心思。我用臉蹭蹭女兒的小臉蛋,心疼得不知說什麼。

這件事藏在她心裏已三個多月了,小小的心既要容納一個神奇的事實,又必須承受性命攸關的保密責任,這對一個七歲的孩子來說是多麼艱難和痛苦啊!我沒打算以一個大人的知識嘲笑女兒的幼稚無知,倒是真切地體會到這件事讓她所受到的煎熬,特別是我們的追問和害怕神劍刺破肚子的矛盾給她造成的壓力。

我問圓圓:“你信嗎?”她點點頭,又說:“有時候也有點兒不信,我就是挺害怕的……”

我慢慢說:“李文文講得像神話一樣,但一切神話全是假的。神話只是故事,不是真實,所以我們根本不用相信,也不用擔心,你說是不是?”

圓圓點點頭,眼睛忽閃忽閃的,在想什麼,她忽然興奮地叫起來:“對,媽媽,這肯定是假的!李文文說只要我一說出口,劍馬上就會刺我的肚子。已經這麼長時間了,這不也沒事嘛。”她摸摸肚子,又自我安慰地說:“以後肯定就更沒事了。”

我心裏內疚着,由於我們自己小時候太缺少童話,就總想爲孩子營造一個童話世界,卻忽略了童話可能招致的負面效應,看來以後得多留心,多給她補一些生活常識課,讓她不要把童話世界和真實世界完全混淆。

我這樣想着,嘴裏接着圓圓的話說:“來,讓媽媽看看刺了胃沒有?”我伸手進去抓撓她的小肚皮,圓圓笑着縮成一團。


如何讓孩子愛喫飯

孩子不愛喫飯在當下成了許多家長最爲頭疼的問題之一,我見過不少爲此憂心忡忡的家長,他們爲了孩子喫飯真是費盡了心思,用盡了各種方法。

喫是人的一種天性,怎麼可能需要費那麼大力氣去讓孩子張嘴呢?

許多爲孩子不好好喫飯而發愁的家長不去思考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我國五六十年代,包括70年代出生的孩子,哪裏聽說有不好好喫飯的?那個時候家裏孩子多,哪個孩子需要追着餵飯?只要有喫的,哪個孩子被餓着了?80年代以來,特別是90年代以後,生活越來越好,爲什麼孩子們會不約而同地厭食?

美國著名兒科醫生、心理學家本傑明斯巴克先生對這一問題闡述得非常清楚,他說:“爲什麼有那麼多孩子喫不下東西?主要原因是喜歡催逼孩子喫飯的父母也不少。”

這句話把事情解釋得很清楚,孩子不喜歡喫飯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長太在意孩子的喫飯,在這個問題上太強求了。孩子的正常食慾被當下物質和時間都比較充裕的大人好好心地破壞了。

不是現在出生的孩子天性變了,是父母都有精力來做違反天性的事了。

斯巴克先生認爲:“每個兒童生來就有一套自行調節進食數量和種類、滿足正常生長髮育需要的精妙的生理機制。”也就是說孩子自己最清楚自己想喫什麼,該喫多少。大人不要管,他就能正常發揮自己的飲食功能;

而家長在這方面如果經常干涉孩子,事情就會變糟。“兒童有一種被逼急了就要頂牛的本能。喫什麼要是喫得不高興,下次見了就討厭……催逼兒童喫飯是無益的,反而會進一步破壞食慾,使其長期得不到復原。”


如同在學習問題上,我對那些干涉過多的家長們說“不要管孩子”,往往會遭到這些家長的反感一樣,在喫飯的問題上對那些斤斤計較的父母們說“不要管”的話,同樣也會遭到人家的白眼。

“不管”在許多父母那裏真是件非常難以做到的事。原因在於他們不認爲自己的“管”是多餘的,也不相信這叫“干涉”,他們堅信這叫關心和指導。所以,如果有人讓他不要“管”孩子,就如同讓他放棄做家長的責任和權利一樣難以接受。

可事實是,如同在學習問題上越“管”越壞一樣,在喫飯的問題上同孩子鬥狠比犟,父母沒有不敗的。

如何讓孩子有正常的食慾?這其實非常簡單,就是四個字:順其自然。

家長在孩子的喫飯問題上不強迫不焦慮,相信孩子知道自己喫多少。孩子某一天胃口大開,什麼都想喫,某一天卻什麼都不想喫,這都正常。

從一開始你就只是注意食品的營養搭配,把應該給孩子喫的東西拿上桌子,但他喫哪一種,喫多少隻是自己的事,那麼孩子就不會出現厭食的情況,你在這件事上就做得又簡單又成功了。


如果孩子已出現了厭食症狀,斯巴克先生在這方面給出了一些很好的具體指導,歸納他的指導,有如下內容:

第一,家長改變態度。

在孩子的喫飯問題上態度平和,喫多了不表揚,喫少了不批評,這個問題上始終平和愉快,讓孩子不再因爲喫飯的問題而感覺有壓力。孩子拿起飯碗時心理上輕鬆,纔有可能產生正常食慾。

第二,如果孩子已出現了厭食症狀,就不要指望他半月20天就能恢復。

家長要有耐心,這份耐心不是來自你強壓焦慮的暫時的鎮靜,而應該來自你正確認識後徹底的坦然。

孩子的恢復需要很長時間,幾個月甚至幾年。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父母只是由明處強迫變成躲在暗處盯梢,到一定時間終於忍不住又去嘮叨孩子,那麼一切都將前功盡棄。

第三,不要在各種食物間畫槓槓,不能說這個有營養要多喫,那個沒營養要少喫。

有沒有營養要靠家長在做飯時調節。拿上桌的食品就要允許孩子自己選擇。孩子不喜歡喫的食品不可以用條件來威逼,比如不要對愛喫肉而不愛喫菜的孩子說“如果不把菜吃了,就不給你喫肉”,這樣的話只能讓他更討厭喫菜。不妨把話反過來說,“必須喫完肉纔給你喫菜”,這樣倒可能刺激他對菜的興趣。

第四,讓孩子自己喫飯,不要喂。

孩子從一歲半左右就可以自己喫飯,父母不要把辛苦用在給孩子餵飯上,只需用在收拾被孩子弄下的“爛攤子”上就可以了。經常餵飯會影響孩子的食慾,而且影響兒童手部技能和肢體技能的發育。

有的三四歲的孩子養成了壞習慣,家長不喂他就不喫,喂就喫幾口。這種情況要立即改變,告訴孩子以後自己喫飯,如果他不肯,就餓幾頓,肯定餓不着,壞毛病幾天就改了。

第五,不要和孩子在喫飯的問題上談條件。

比如有的家長總喜歡說你要是好好喫飯,我就給你買玩具或帶你出去玩,這一類的話都會對孩子喫飯造成消極影響,而且教會他用無理要求來要挾父母。


有的家長並不逼迫孩子,但經常有不良語言暗示,也會導致孩子厭食或偏食。

我的一個朋友,她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總是一臉焦慮地當着孩子的面向別人抱怨說孩子不好好喫飯。我多次提醒她不要這樣說,即使想說,也要揹着孩子,別讓孩子聽到了。

所以當孩子表現出不愛喫飯或不愛喫某種東西時,你千萬不要說出這件事,更不要因此教訓他,也不要急於找替代品。就裝作不知道,該讓他喫什麼,就把什麼東西拿來,甚至要找機會故意用語言來暗示他很喜歡喫這個。

比如當着不愛喝牛奶的孩子的面對別人說:“我兒子什麼都愛喫,不挑食,一口氣可以喝下一大杯牛奶。”

圓圓五六歲時,我帶她回姥姥家,她受我大哥的孩子、她的豆豆姐姐的影響,也變得不喫羊肉了。回到自己家後,我做了羊肉她不喫。我不管她,也沒說什麼,假裝沒注意這個問題,毫不在意地接下來該做羊肉繼續做。

我做了兩次羊肉水餃,她喫之前總問是什麼肉,我告訴她羊肉,她就不吃了。我給她另弄點喫的,沒說什麼。

我知道她愛喫肉醬面,接下來我就用羊肉炒的肉醬。以前喫肉醬面從沒用過羊肉,圓圓這次也就沒問我什麼肉,喫的很香。喫完後,我才裝着對先生說,今天家裏沒有豬肉了,就用羊肉做肉醬,真好喫。圓圓聽我這樣說也許有些不願意,可飯已經進肚裏了,沒辦法,只好接受了。

我還買了半成品的烤羊肉串,回家來用微波爐烤的滿屋飄香。她爸爸說,喫這麼香的肉串,得喝口酒,我也說好長時間沒喫肉串了,真香。圓圓經不起這誘惑,終於拿起肉串大喫起來。

最後還要提醒家長注意的是,儘量少讓孩子喫零食。孩子飯量本來小,喫些零食往往就飽了,上了飯桌自然沒食慾。

還有家庭氣氛是否輕鬆,父母關係是否和睦,也影響孩子的胃口。


一個朋友打電話來,說她上幼兒園的孩子不愛喫飯,她給在鄉下的婆婆打電話訴苦,婆婆滿不在乎地說“餓他兩天就行了”。這句話讓做兒媳的很不高興,說當奶奶的怎麼能說出這種話。我笑了,說如果你向我請教,我也是這句話:不信餓他兩天試試看!

當然,不一定真要餓孩子兩天,但這句話傳達的灑脫的理念,的確是個法寶,能讓孩子“喫飯就是香”,效果肯定會超過那種口服液。鄉下的婆婆一定是從自己豐富的經驗悟出了這個絕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