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好媽媽勝過好老師》14

學會開“家長會”

圓圓四年級時,有一次我去參加家長會。班主任表揚了幾個學生,提到圓圓,說她跳級上來,在班裏年齡最小,但仍然是班裏學習最好的學生之一。不足之處是上課有時不認真聽講。

其中有一位教思想品德的老師說她學習沒問題,就是上課經常不注意聽講,還偶爾會頂撞老師,感覺這個孩子很驕傲。

圓圓有些有些喫驚,說她沒頂撞過老師,問是哪個老師說的。我不想告訴她是哪個老師說的,擔心她以後對提意見的老師有逆反情緒,就說,不止一個人這樣說。誰說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要反思一下是不是有驕傲情緒,不要覺得自己有什麼了不起。

圓圓一臉困惑,很不愉快地說:“我沒有驕傲,什麼是驕傲呀?”就說,老師也沒說具體事情,你自己想想,什麼時間頂撞過老師,你是怎麼說話的,是不是在老師面前自以爲是了。

圓圓萬分委屈的樣子,沉默一小會兒,嘴裏嘟囔一句:“她們怎麼都這樣說”,哇的一聲哭起來。圓圓平時很少哭,這一瞬間,她不僅委屈,眼睛裏還有惶惑。

她這樣一哭,我突然意識到自己把問題說得太嚴重,超過孩子的承受力了。

一個只有九歲的孩子,哪裏有能力反思自己驕傲還是不驕傲,她如果在學校有些事做得不妥,應該想辦法引導她認識,並讓她高高興興去改正。而我這樣說,只會讓孩子很迷惑。她接下來有可能不再“驕傲”,但也會從此變得不自信,因爲老師們都說她的不是,對所有的老師都有疑慮,在和老師的交往中沒有了正常心態。

我趕快抱起她放到腿上,對她說:“對不起寶貝,媽媽說得不準確,說得誇張了。不是老師們都這樣說,只有兩個老師這樣說。”

我們覺得以後要多和老師溝通,多瞭解一下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但不能回家後不認真和孩子溝通就簡單地教育她或教訓她。凡事都要兩方面看待,既要考慮老師的意見,也要考慮孩子的感受。

從此,我們就很注意如何把家長會上的情況帶回來和孩子分享,無論是針對她的優點還是缺點,都注意談話以能夠對她形成促進爲目的,而不是干擾或打擊。


她上高中的第一學期末,學校召集開家長會,主要內容是通報學習考試情況。圓圓總體成績不錯,只是數學較差。

回家的路上我考慮了一下,否定了給她報課外數學班的念頭。一是高中生學習已經很忙了,週末再不給她一些自由安排的時間,反而不利於她的總體學習安排。數學成績可能提高了,別的課程就會受到影響。二是我覺得她數學學的不理想,不是課時問題,而是興趣和自信問題。

我想我這時候絕對不能把數學老師的原話告訴她。老師的話雖然是個客觀事實,但這個事實孩子自己也知道,說出來,除了再一次強化她數學上的弱勢,讓她在這門功課上不自信外,對她的進步沒什麼意義。

我的目的是要樹立孩子的自信,激勵她學好數學,所以要換個說法。

我對她說:“老師說你這幾次數學雖然考得不是很理想,但她覺得你在數學方面其實是很有潛力的。”聽我這樣說,圓圓微微有點驚訝:“是嗎?我數學考得那麼爛,老師怎麼會覺得我有潛力呢?”

我說:“你的老師數學教得那麼好,教了一屆又一屆那麼多學生,憑她的經驗和感覺,應該知道哪個學生有潛力吧,要不她怎麼會這樣說呢?”

我能看出圓圓心有所動。班主任能這樣說,讓她感到意外,對自己的數學能力有了新的認識,原來自己是有潛力的。

我又對她說,老師說讓你不要着急,先不要着急着和同學們比成績,要自己踏實下來,認真跟着老師的教學走。不要過分追求解難題,把基礎知識好好把握了,遇到問題追究下去,直到把一個問題徹底搞明白,不要留有死角,解決了問題纔會沒有問題。這些關於學習的話,其實是老師對所有家長講的,它對每個孩子肯定都適用。

激起了她的自信,給予她誠意的期待,這對孩子是個巨大的鼓勵。至於具體如何學,我知道自己是毫無能力去指導她的,但我堅信踏實的心態是能夠讓學習起飛的平臺,有了這種心態,她自然是會主動尋找各種適合自己的方法,會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最大。

寫到這裏,我想到,有些家長,明明他們對某個學科知識認識很淺薄,卻以爲自己有指導孩子學習的能力,亂出主意,瞎指揮。比如有的家長想讓孩子學會寫作文,就把孩子手中一本興趣盎然的小說搶走,讓孩子去讀作文選;有的家長憑廣告或別的家長的做法,去給孩子買來各種課外習題集,規定孩子每天做幾道題;有的家長想當然地給孩子定下每天背十個英語單詞、一個月背三百、一年背3000的目標。

所以我再一次強調,作爲家長,千萬不要自以爲是,如果沒有完全的把握,不要在孩子學習上隨便指手劃腳。家長要做的,就是保護好孩子的學習興趣,樹立起他對學習的自信。有了興趣和自信,你還怕他學不好嗎,還怕他自己找不到方法嗎?

事實證明,圓圓在此後的時間裏,數學確實有了很大的起色,成績越來越穩定。中間當然也有沒考好的時候,她會流露出一些沮喪,我們就暗示她,她是有數學潛力的。告訴她考試總會有一些偶然性,況且發現問題本身就是收穫,讓她放平心態,踏踏實實學習就是了。

她的數學老師也給予了鼓勵。自信而踏實的心態是最好的“補習班”,這讓她在數學學習上大有長進,成績由班裏的中等偏下,變成名列前茅。


家長和學校老師溝通是一種有效瞭解孩子的途徑,老師一般也都會如實地將孩子的各種情況告訴家長。但家長如何“轉達”,要動一些腦筋,不要不分情況地全部“如實”轉達給孩子。一定要考慮你的“轉達”所採用的方式及言語會對孩子形成怎樣的影響,是建設性的,還是摧毀性的,對孩子是有激發作用,還是抑制作用。

現在有一種令人痛心的現象,許多中小學生特別害怕開家長會,開家長會的日子已經成爲他們的“受難日”,尤其是一些學習成績不太好的男孩子,家長會通知簡直是下達給他們的“懲罰通知”。在他們的經驗中,家長會就是“成績排名會”和老師“告狀會”。後果是回家輕則遭訓,重則捱打。

在家長會後打罵孩子的家長,一定是簡單粗暴的家長。在家長會後處罰孩子,與其說想“教育”孩子,不如說只是家長想平息自己心頭的怒火,想出口惡氣,但這隻能讓孩子的問題變得更爲糟糕。

孩子是敏感而脆弱的,如果老師和家長的見面,變成了讓孩子蒙羞、挨訓的恐怖事件,後果只能是讓孩子憎恨老師,討厭學校,讓孩子在學習、自信、道德等方面失去失去上進心和判斷力,而且最後多半會反映在學習上,影響學習成績。

孩子表現不好,把他罵一頓,揍一頓,這是多麼容易的事啊,做起來也很痛快,每個家長都做得到,所以他爲許多家長所鍾愛。只是,它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而聽到孩子的問題後,能冷靜行事,能自我反思,和孩子真誠對話,努力去理解孩子,想盡辦法激勵孩子,巧妙地幫孩子解決問題,這些做起來有些難度,需要家長付出許多理性和思考。

能爲孩子一生成長着想的家長,難道不可以爲孩子付出這些嗎,教育就在這點點滴滴的細節中。你此時付出一點理性、思考和智慧,在遇到種種問題時處理得藝術一些,孩子會用十倍的優秀來回報你。


不做穿西裝的野人

打孩子是一種陋習和惡習。一個用武力征服兒童的成人,無論財富多麼豐厚,地位多麼顯赫,學問多麼高深,打人的理由多麼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現。

兒童身上屢屢不能夠解決的問題,背後一定有家長教育方式的問題,打罵是家長們最常用且運用得最得心應手的一種方式,可它也是最沒效,最具破壞性的一種。

每個孩子都有“不聽話”的時候,我相信每個孩子的“不聽話”,都不需要用打罵來解決。

孩子進商店亂要東西的事我也遇到過。記得圓圓在三四歲時,有一次和我去超市,她要買一種加了很多色素的飲料。可能是她看到別的小朋友喝這個,而這是我堅決反對的。我很肯定地告訴她,這個不能買,不衛生,無論什麼時候都不可以喝這個。她當時很生氣,不肯離開那個地方,最後乾脆躺地上哭鬧。

我不生氣,就像平時看她玩沙子一樣,若無其事地等着她。在等的過程中我還看看別的商品,和營業員說句話,她發現我不生氣,不在意她的脾氣,哭鬧得更厲害。

地面很涼,也髒,她的衣服全弄髒了,路過的人都在看她。我沉住氣就是不着急,待她哭不動了,我蹲下身,用商量的口氣問她,咱們走吧?她見我來關照她了,就又開始哭鬧,我就又沒事人似的站起來,在她跟前溜達等待。

這樣幾個回合後,她沒勁了,我又蹲下微笑着問她,好了嗎,可以走了嗎?她意識到再鬧也就這樣了,乖乖地站起來。我拉着她的小手,就像事情發生前一樣,高高興興地走了。

我連一句批評的話都沒說,也沒再給她講道理,因爲道理剛纔已經講過了。圓圓此後再沒提過要喝那種飲料。而且,凡是我態度肯定地說不買的東西,她就不再堅持,非常聽話。

對付小孩子其實很簡單,孩子哪裏用得着去打罵呢?每次小衝突都是她的一個學習機會,家長耐心而真誠地去解決一個小衝突,也就解決了此後一系列的問題。

打罵是教育中最壞的辦法,我從不相信那些聲稱“不打不成材”“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人真的有這樣一種信念上的誠實。這種野蠻的教育方式其實完全沒有任何“教育”要素,它只是讓父母出口惡氣。

後來有又有一次,這家的男老鄉無意中說起最近把讀初中的兒子打了一頓,因爲兒子把剛買的1000多元的進口山地車丟了,車子才騎了一個月。

唉,這也是打孩子的理由嗎?這使我想到,我剛花7000元買的攝像機,鏡頭被圓圓不小心摔壞,換一個就花去2000元,而我一句話都沒說她,甚至都沒說一句“以後注意點”這裏提醒的話。摔壞的一瞬間,孩子看出來我有多難過,她自己也很難過,這就夠了。難道因爲我沒給她一個告誡和提醒,她以後就不知道要小心嗎?家長少說廢話,孩子纔會認真對待你有用的話。

孩子闖禍都是無意的,爲什麼我們不能原諒孩子無心或無奈下所犯的錯誤呢?況且,孩子闖了禍他自己心裏就很痛苦,有內疚感。家長的打罵只是讓他沒有自尊,覺得大人更愛的是那損失的錢和物,他感受到大人不體諒他,心裏生髮出逆反情緒,同時也失去內疚感。經常這樣來“教育”孩子,他怎麼可能不變得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對什麼都滿不在乎呢?

家長當然都不是聖人,會經常因孩子的問題有情緒起伏。但我們一定不能任性,要學會在孩子面前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高興時把孩子寵上天,不高興就打罵孩子。家長要確立一個信念:不管孩子多大,在任何時候,因爲任何原因,都不打罵孩子。要記住,凡通過打罵能解決的問題,通過態度友好的教育也可以解決。

不是穿了西服就能變成紳士,不是生了孩子就會做父母。做父母需要學習,需要學會如何愛。學會愛是個很大的命題,需要慢慢去學,最簡單的第一步就是不再打罵孩子,不做穿西裝的野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