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貴之《你爲什麼不想去上班?》

【你爲什麼不想去上班?】

一、有效工作與無效勞動。

所有作品都應該是自豪與滿足的源泉,無論處於哪個階層,每個人都應享有這種權力。

很多成功人士毫不吝嗇祝賀與表揚的話語以此鼓勵積極樂觀的員工,因爲這些員工爲了神聖的工作非常勤奮並放棄所有娛樂與假期。

一切勞動本身都是有益的,這已經成爲了現代道德信條,併爲那些依靠別人的勞動而生活的人提供了便利。

然而,對於那些被依靠的人,建議他們不要相信表象,而要更加深刻地洞察此事。

首先,我們應該接受的現實是,人類只有兩種選擇:勞動或死亡。

大自然不會無償爲我們提供生計,我們必須通過某種程度的勞動得以生存。

其次,我們應該領會。如果大自然對我們這種被迫的勞動沒有補償,她一定會悉心地在其他方面把這種延續個人與種族生命的勞動變得不僅恆久,甚至充滿快樂。

你也許確信大自然就是這樣做的,當人們身體健全,在特定情況下會對工作樂此不疲,這也是人的本質。

然而,我們也必須以虛僞的口吻讚揚一切勞動,無論它是什麼。

有一些勞動絕非賜福,而是詛咒。

這裏有兩種工作:一種有益,一種徒勞,一種算得上是賜福,減輕生活的煩惱,一種僅僅是詛咒,加重生活的負擔。

它們之間又有什麼區別呢?

答案是:一種充滿希望;另一種令人絕望。

我們應該果斷地選擇第一種工作,拒絕第二種工作。

二、工作的意義。

呈現在工作中、使工作變得有意義的希望的本質是什麼?

這種希望由三部分組成:希望休息,希望生產,希望工作本身的快樂。

希望這些都可以得到充分地、高質量地滿足;

得到應得的保質保量的休息;

生產出那些除傻瓜和禁慾主義者以外的人都值得擁有的產品;

在工作中充分地體驗到那種讓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快樂;

這些都不只是單純的習慣,如果失去它,我們會像一個煩躁的人失去他正在擺弄的物件一樣感到煩躁不安。

把希望休息列在首位是因爲這是我們最簡單、最正常的希望。

無論在一些工作中會有什麼快樂,但在所有的工作中都一定會有某種痛苦,它們像野獸般挑起我們麻木的神經讓我們開始行動,可怕地變動我們完全適應的工作。

這種非人的折磨要以動物般的休息來補償。

當我們工作的時候,我們必須堅信我們有不必工作的時候,而且當休息到來時,我們還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充分享受它,休息時間必須長於恢復我們在工作中耗費的精力的時間。

此外,還要像動物般休息,也就是說不能被憂慮打擾,否則我們就不能真正享受休息。

如果我們能得到如此充足和滿意的休息,我們情況也不比野獸差。

至於對生產的希望,這是大自然迫使我們爲之而工作。

這種希望讓我們意識到我們確實生產出了一些重要物品,而不是一些無用的東西,或者至少不是那些我們想要或者我們可以使用的無用的東西。

如果我們看清這一點並運用自己的意志,到目前爲止,我們要比機器強大。

希望從工作本身得到快樂。對所有的生物而言,在發揮他們的能量時都會有一種快感,就連野獸也會對他們柔軟、敏捷及強壯的體魄感到欣喜。

而一個正在工作的人在同時運用其思想、靈魂以及身體的能量,生產他認爲是因他的意願而生產的、將存在於世的某個物品。

他的記憶力和想象力輔佐他的工作。

不僅僅是他自己的思想,所有前輩的思想也同時指導他的工作。

作爲人類的一員,他在進行創造。

工作是人類的特性,如果我們工作,那麼我們就是人類,我們的生活因此將是愉快而重要的。

因此,有價值的工作讓我們在休息中享受希望的快樂,在使用工作的產品時充滿快樂,在每天的創造技能中體驗快樂。

除了這種工作,其他的都是無價值的,那是奴役般的苦工,僅僅爲了生存而辛勞;而我們生存就是去做苦工。

因此可以說,既然我們擁有一雙天平般的雙手可以權衡世人所做的工作,那就讓我們使用它們吧。

幾千年的摸爬滾打之後,諸多對希望的承諾被推遲,在對人類文明進步以及取得自由的無限狂喜中,讓我們來判斷我們所做工作的價值。

三、“職業倦怠”的來龍去脈。

說到上班就頭大, 好不容易到公司,看誰誰不順眼;

任務堆過了額頭,明知道必須要做,實在不想碰;

經常閃念,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誰都比我強,但是還得幹啊……

如果你真的這麼想,你可能有點兒“職業倦怠”。

不過別緊張,倦怠是21世紀的職場感冒。

它就像大姨媽似的,不分男女 ——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來一次。

這病能有多普遍呢?

美國心理學會的數據是:53%的人認爲工作讓他們極度疲累。

《中國“工作倦怠指數”調查報告》顯示,七成的中國職場人輕微倦怠,13%的人重度職業倦怠。

也就是說,明天你上班擠進那種能坐10個人的電梯,這裏就有7個人覺得工作有點煩,1個覺得自己要死了。

1、什麼是職業倦怠?

職業倦怠是指人面對過度工作時產生的身體情緒的極度疲勞。

是一種由工作引發的情感、精神與體能上的入不敷出感。

你有能力做事,卻沒動力去做。

《馬氏工作倦怠量表》,從三個維度表達這種倦怠:

① 心好累。

又稱爲“情緒衰竭”,感覺自己情緒和資源都被消耗完了。不想幹活、不想擔事、什麼都覺得沒意思。尤其對於要重新上班感到恐懼。

② 不把自己當人。

又稱爲“去人格化”,對組織和同事都很不滿,對客戶、同事的痛苦非常冷淡。

他們不把自己當人,當然也不把人當人,偶爾良知一閃還倍內疚,但是忍一忍又重新木頭人了。

③ 我不行。

又稱爲“成就感低落”,對自己的工作評價低,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嚴重懷疑自己的價值。經常說的是“我不行,我沒用”。

連起來說就是:心好累啊,不想幹了,我不行,但是TMD還得幹啊……

2、爲什麼會有“職業倦怠”?

我們來做一個思想實驗:

假設有兩根蠟燭,一高一矮,同時點燃後,直立放在桌面上;再用兩個同樣大小的杯子蓋住。你覺得誰先滅?

答案是:高的蠟燭先熄滅。

因爲燃燒產生二氧化碳,熱氣體上升,佔據了杯子的上半部空間;高的蠟燭的火苗會先被二氧化碳籠罩,因此更快熄滅。

這其實是一個很清晰的隱喻:

蠟燭高度代表能力;

火苗旺盛程度是工作狀態;

空氣是動力;

二氧化碳則是壓力;

越優秀的人越容易倦怠。

爲什麼?

因爲好的蠟燭需要大空間,他們燒得最起勁,而最快感受到二氧化碳。

當低水平的人還覺得空氣十足的時候,高水平者已經覺得窒息、火苗再旺也會停止燃燒。

3、該怎麼辦呢?

① 調整燃燒速度。

你得意識到自己燒的太猛了。重新定義下工作的邊界,尤其是調整下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是最重要的壓力源,完美主義最不完美的地方是:完美主義者設置了很多根本完成不了的任務,達不到以後又自我懷疑,是多種心理疾病的源頭。

調整一下工作進度、降低自己的完美主義,會很大程度降低自己職業倦怠。

② 降低二氧化碳,加入空氣。

職場上,有三種“二氧化碳”重濃度型工作:

第一種是重複性的工作。

遇上重複性很強、不完成又不行的情況,的確很容易進入倦怠狀態。

遇到這種情況,可以採用彈性工作時間、或者遊戲化工作思維。

所謂“彈性工作時間”是指:在完成規定的工作任務或固定工作時長的前提下,自主選擇工作的具體時間安排。

所謂“遊戲化思維”是指:用遊戲設計方法和遊戲元素來重新設計日常工作的思維方式,設計元素包括:角色、等級、任務、獎勵等。

比如:在高速公路收費站收錢的小姐姐,每天要重複多少次“問好、收過路卡、收錢、找零、遞收據、說再見一路平安”的動作……

這些收費員可以試試這樣的遊戲化工作思維:凡是用百元現金支付小額過路費的,在1秒內完成驗鈔、5秒內完成找零、達成10個就給自己升一級、升滿十級就成爲“收費超人”,獎勵自己喫一個小零食、邊看一集電視劇邊工作等。

第二種是缺乏人際迴應的工作。

工作裏有很多“佈置了一個任務不幹不行,幹了又不知道爲什麼”的工作,這時你可能需要主動要求上級反饋,多主動的撩撥一下工作對象以及同事。

第三種是缺乏控制感的工作。

什麼叫缺控制感?

當工作要求高而且控制水平低,還缺乏時間和精力資源的時候,人最容易沒有控制感。

這個時候,你可以主動細分目標,聚焦自己可以控制的部分,放手不能控制的部分。

工作實在控制不了,至少做一個可以自控的人。

③ 換更大的杯子。

主動在工作上要求和創造更大的空間。

如果工作實在沒法讓你“吸氧”,轉戰興趣、愛好、家庭、健康或讀讀書都是很好的方式。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倦怠也不是一天養成的。

避免掉入深度倦怠的最好方法,就是經常給自己做點兒自查。如果你發現自己越來越多的把工作帶回家、睡一覺醒來還是覺得累、自制力下降,那麼,你可能已經輕微倦怠,要提高注意力了。

“倦”,是疲倦、厭倦,是心理感受;“怠”,則是怠工,懈怠,是外界行爲。

很多人剛感覺到“倦”,就自己主動“怠”起來。

這樣其實會更加疲勞,形成惡性循環。

要用一種迎接職場大姨媽的心態正確面對。

不要像無知少女一樣:

“我天,我怎麼倦怠了!?”

要用一種看盡世間事的老司機心態:

“矮油~您又來啦,來來來,坐坐坐”。

然後,快速找到倦怠點;再試試三種防燃盡的招數,儘快的調整狀態。

其實,每一次倦怠,就像跑步三公里的極限期一樣,保持節奏、深度呼吸、放鬆心情。只要熬過去,你會覺得自己又能跑一大截。

職業倦怠,這種“精神和體力的入不敷出感”,是快速和焦慮社會的流行病。和時代特徵相關,大範圍流行,週期性出現,無法倖免,也沒法根治。

但真正的高手都懂得和這個老朋友打交道。調節奏、緩壓力、增加動力、創造新空間。

丁俊貴

2023年2月19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