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素養的目標設計124--128

1.認知的層次和認知的類型

布魯姆的認知六層次:知識、領會、應用、分析、綜合和評價。

認知目標的研究趨向不僅表現爲對認知層次進行修正,更重要的是對於認知類型或知識類型進行區分,而且提出不同類型的知識往往並處於同一認知層次。認知層次調整(變爲記憶、理解、運用、分析、評價和創造)外,還增加了知識分類這個維度,把知識分爲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反省認知知識。

2.從認知目標的“二維模式”到“三維模式”

知識和技能通常會因爲有不同的學習機制而被視爲兩大類別,我們也稱之爲“陳述性知識”(關於“是什麼”的知識,如,“自行車是一種環保的代步工具”)和“程序性知識“(關於”怎麼做“的知識,如”如何騎自行車”)126

認知目標由平面的二維模式轉向了立體的三維模式,用概念性理解把知識和技能有效的組織起來。三維模式用KUD來明確目標即知道(know)理解(understand)和做do),其中知道的是“事實”,做的是“技能”,而理解的是“概念”。KUD的核心是“理解”,只有“理解”了,才能“知道”和“做“。127

威金斯和麥克泰格提出了一個確定次序的框架,它由三個嵌套的橢圓形組成。最外層的是“需要熟悉的知識”,也就是隻要學生“知曉”就可以了。中間這層“是需要掌握和完成的重要內容”。與最外傳相比,這一層要掌握的內容是和最內層密切關聯的,也就是支撐大概念形成的知識、技能和概念。最內層就是核心,也就是單元中最爲核心的大概念。

二教育目標新分類學:從框架到模型

1.框架形態的教育目標

完整的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涉及三大領域:一是認知領域,分爲六個層次,即知識、領會、應用、分析、綜合、評價;二是情感領域,分爲五個層次,即接受、反應、形成價值觀念、組織價值觀念系統、價值體系個性化(克拉斯沃爾,1989);三是動作技能領域,分爲七個層次,即知覺、定勢、指導下的反應、機械動作、複雜的外顯反應、適應、創作(哈羅等,1989)128

2.模型形態的教育目標

模型不僅考慮多個維度的目標,而且從行爲的角度梳理了維度之間的關係。馬紮諾和肯德爾構建了一個行爲模型,它由三個系統和知識組成。他們認爲當一個新任務來臨時,首先激活的是人的自我係統,自我係統中動機是否被激發決定了學習者是否願意投入新任務。其次激活的是元認知系統,元認知系統包括目標設計、過程監控、清晰度監控和準確度監控,然後才啓動認知系統進行一系列操作,而這個過程中,需要進行知識(信息)的提取。

在行爲模型的基礎上,馬紮諾和肯德爾建構了一個教育目標的二維模型。其中一維是思維(心智過程)分爲六個層次,即認知系統裏的信息提取、理解、分析和知識應用,再加上元認知系統和自我係統;另一維是知識,包括信息、心智程序和心理動作程序。

模型可以用於預測,而框架只能用於解釋 。因爲行爲模型能夠闡釋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這個學習行爲模型也是學生未來真實生活中的行爲模型。他們在知識應用這個成績裏列舉了四種活動,即決策、問題解決、試驗、調查,這四種活動具有很強的整合性,是現實世界中人類發生的主要活動。130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