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稿]聊一聊厭學這個話題

題目:聊一聊厭學這個話題

提綱:

一、對胡鑫宇事件的思考

二、造成厭學的幾種因素

1.個人因素

2.家庭因素

3.學校因素

4.社會因素

三、應對厭學

親愛的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王志衡,很高興今天由我爲大家分享,主題是——聊一聊厭學這個話題。今天是農曆二月初二,龍擡頭,喫穿不愁,祝願2023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前段時間,胡鑫宇事件在網上引起熱議。失蹤一百零六天的胡鑫宇終於被發現了,他選擇上吊自殺的方式離開了這個世界。15歲的高一少年,內心經歷了什麼呢?不必說他沒有集體歸屬感,沒有釋放情緒的興趣愛好,沒有理解他的親人朋友,也不必說他孤獨,焦慮,抑鬱,單就厭學這一點,就讓他無法釋懷,苦不堪言,痛苦至極。他不堪忍受內心的痛苦折磨,於是選擇告別這個世界,厭學是導致胡鑫宇選擇離開這個世界的直接原因。

今天我們就聊一聊厭學這個話題。厭學主要發生在新生羣體之中,小學初中高中入學階段。在人生這樣一個轉變的過程中,受教育環境,家庭因素,成長經歷,學習基礎等因素影響很大。學生表現爲不願意去學校上學難。經過幾個月的疫情,這一學期開學,有些學生不願意去學校,其實就是一種厭學的表現。

厭學的程度有輕度,中度和重度。輕度的厭學,學習興趣減弱,注意力不集中,成績下滑。中度的厭學,違反課堂紀律,牴觸學習,人際關係緊張,逃學逃課。重度厭學是恐懼學習,休學,輟學,自卑自棄,品行不良。重度厭學裏有恐懼,恐懼背後隱藏的是痛苦。我們要從化解痛苦入手,找到痛苦的誘因,消滅根源。那麼,厭學是怎麼產生的呢?

一、家庭原因

嬰兒生下來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想認識各種各樣的事物,他們有強烈的好奇心,看到什麼問什麼。很多父母不瞭解孩子的身心發育特點,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過早的生硬地給孩子灌輸知識,幼兒園小學化。家長認爲讓孩子們懂得更多的知識就會更好,其實並非如此。學校的老師們佈置了很多的作業,家長在家裏面督促孩子做作業,節假日讓孩子參加輔導班學習知識。這些所謂的知識無非是一些信息罷了,孩子們對固定的信息是不感興趣的。家長給孩子灌輸的信息越多,孩子探索外界的慾望越來越小。於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的孩子厭學,可悲的是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們,並沒有享受到學習的快樂,而是爲了某種目標不得不學習。有調查數據顯示——考進北大的嬌嬌學子們,竟然有40%的學生厭學,這是多麼可悲的事情啊。

由此,我想到了一位同學,她學習非常用功,但沒有考上大學。結婚後,她對孩子有高期待,希望孩子實現大學夢,她懷孕時就開始胎教,孩子一出生就教他數數、認字、讀詩。他家各個角落都是字,桌上、牆壁上、門上,廁所門兩面上都寫滿了字,她每天的主要任務就是教孩子認字讀詩。爲了讓孩子成才,他讓孩子上市最好的幼兒園,最好的小學,最好的初中。遺憾的是,這個孩子討厭學習,上小學上課不願意聽,上初中不願意進學校,對他來說上學是一件痛苦的事情。25年前的我很年輕,也不懂家庭教育,對朋友的教育做法,很是羨慕。現在看同學的教育方法不科學不合理,她不懂得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根據自己的理解,給孩子灌輸無趣的知識信息,是造成孩子厭學的主要原因。可見,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不合理,不科學,會導致孩子厭學。

父母吵架會引發孩子很多情緒,情緒會消耗人的很多能量,從而影響學習。曾經教過一位學生,他非常的懂事,禮貌,體貼人,但是這個學生上課經常發呆跑神。我和他談心詢問原因,男孩說他的爸爸媽媽經常打架 ,他媽媽說不想活了,他害怕爸媽離婚,擔心媽媽尋死,上課的時候,無法集中注意力聽講。聽了男孩的話,我和男孩的媽媽進行溝通,男孩的媽媽說起家裏的事泣不成聲,淚流滿面的說她生活的很苦,真不想活了。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港灣,如果父母離異,家庭成員不和睦,家庭的氛圍不溫馨,經常吵架打架,這樣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孩子,他們沒有家庭歸屬感,感受不到支持和鼓勵,他們沒有學習的動力,於是就產生厭學。

有些父母把孩子當成了傳話筒,夫妻關係不和也把孩子內捲進去。這樣夫妻關係得不到改善,也影響了孩子的健康發展。以後夫妻發生了矛盾,可以面對面解決,儘量不讓孩子捲進來。

讓孩子在家有歸屬感。歸屬感就是在組織裏覺得有價值,有用。讓孩子感覺在家中有用,創造一些活動,比如做家務,家中的大事讓孩子參與,孩子會形成主人公意識,有責任感。讓孩子不勞而獲是原罪。很欣賞這樣一句話:用大的孩子是人物,寵大的孩子是廢物。

家庭的和睦能促進孩子的學習,家長的科學教學方法也能促進孩子學習,家庭的責任感、歸屬感和使命感也能增強孩子的學習動力 。

二、學校原因

老師傳授的是知識,他們忽略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老師注重學生的學業,延長學習時間,學業負擔過重,導致他們厭學。

我們平時的學習主要是將外部刺激信息轉化爲人腦內部記憶或經驗的過程。我們看到的是活生生的實物,然後轉化成符號,在大腦中儲存起來,相對來說符號是枯燥的,無趣的。

生活處處是學習,比如旅行是學習,學做飯是學習,與別人交流是學習。孩子們“厭”的是什麼呢?厭的是書本學習,厭的是枯燥無味的知識符號。

據研究,我國有46%的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有33%的學生出現明顯的厭學,真正對學習感興趣的只佔21%。我在農村的學校任教,農村初中的孩子對學習感興趣的不到5%,如果還用傳統的方法進行教學,對學生對老師來說,都是一種折磨。改進教學方法,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激發興趣,誘發好奇心,關注生命成長,我認爲能有效減少厭學的發生。

幾年前,春節前夕,我以活動的形式採訪了十幾個上幼兒園的孩子,問他們喜歡放假嗎?這些孩子異口同聲的說:喜歡。我問他們爲什麼喜歡放假?他們說:終於不用寫作業了,還發出了哈哈的大笑聲。孩子們天真無邪的臉龐,純真的笑聲,定格在了我的腦海中,內心很受觸動。愛孩子的家長呀,盡職盡責的老師呀,你們愛着孩子,卻做了違背孩子成長的事情啊!

有些學生無法適應學校的生活,與同學的關係不好,老師的評價單一,學校經常出現欺凌事件,老師的教學水平比較低,如果再對學生產生偏見,學校沒有濃厚的學習氛圍,學生在學校裏面找不到集體歸屬感,他們也會產生厭學。

學校創造社團或者集體活動,讓學生找到自己的位置,有集體歸屬感。清華附小的竇桂梅校長每天在學校門口與學生打招呼,迎接學生,讓學生對學校有歸屬感。有的班級進行積分,班級超過多少分以上,集體與校長合影,這樣會形成集體榮譽感,班級凝聚力。我想到了魏書生老師,有一條管理班級的原則就是:人人有事幹,事事有人幹,這就是增強每個學生的集體歸屬感。

三、個體原因

有的孩子因爲生理原因,思維沒有發育充分,思想不成熟,他們的學習能力不足,感到學習難度大,父母或者老師教育的方法又不當,他們對學習感到喫力,體驗不到學習的快樂,於是就產生了厭學,這種情況屬於原發性厭學。原發性厭學主要是生理的原因造成的,比如有的孩子具有閱讀障礙,理解障礙 ,生理疾病等,這類的孩子佔到12%。因生理性的原因而造成的厭學,要早發現,早治療,干預的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原發性厭學主要是記憶和邏輯的能力不足,難度大。有的人記得快忘得快;有的人記得慢,忘得快;有的人記得快,忘得慢,這屬於學霸記憶;有的人是記得慢忘得慢。

主管記憶的海馬體,在太陽穴後下方的顳葉部分,我們可以經常活動顳葉部分,促進記憶。比如張大嘴,喫口香糖,能夠活動顳葉部分,多說話,每天說3萬個字以上,每天早晚各喫個雞蛋,蛋黃裏有脫氧核糖核酸,蛋黃有利於記憶。

有一種是遷移型厭學,有的孩子有學習能力,在求學過程中,缺乏社會支持,交往了一些不良的朋友,或者因不喜歡某個老師而不學習這門課,或者與家長髮生矛盾,放棄學習,最後導致厭學,這屬於遷移型厭學。

還有一種是干擾性厭學,本來這個孩子具有學習能力,因爲生活環境的干擾 ,然後分散注意力,並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最後導致厭學。預防大於治療,對於不良行爲,比如網絡遊戲,儘量是沒有沉迷之前就開始預防,因爲複發率在60%以上。每個人受環境的影響非常大,我們要淨化自己和孩子的生活環境。

相當一部分厭學的同學,他們因爲自身的因素無法正常學習,體驗不到學習的快樂,於是他們放棄了學習,感到自己就是學習上的傻瓜和笨蛋。對這類孩子,家長和老師要降低期待,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

有的孩子學習沒有目標,體驗不到學習帶來的價值感、快樂感,於是就產生了厭學。當有了清晰的目標,他們會改變對學習的態度,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潛能。高考三年的馬雲,高考三年的俞敏洪,他們本來也是有厭學的,馬雲第一年高考數學一分,第二年高考數學19分,如果不厭學,怎能有這麼低的分數?俞敏洪第一年高考英語33分,第二次55分,我認爲也是厭學導致的結果。後來,他們有了清晰的目標,學習成了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於是他們就發奮學習,拼命學習,馬雲第三次高考數學是79分,俞明洪第三次高考英語是95分,他們最終實現了自己的目標,厭學也就不存在了。

四、社會原因

學生的厭學也跟社會因素有關,比如社會上流行讀書無用論,很多人崇拜金錢。社會上有很多誘惑,社會風氣不良,對學生進行傷害,有不良的價值觀。例如有些網吧引誘未成年孩子上網,有的商店向未成年人兜售菸酒。如果孩子們的社會化不足,就會偏離人生航向,學習沒有動力,而產生厭學。讓孩子瞭解人情世故,常言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就是提前瞭解社會。

前幾年,我經常爲學生偷上網吧而苦惱。學校附近有多家網吧,學生們經不住誘惑,夜裏集羣上網吧的現象很嚴重,不少學生打夜市。白天上課他們精神萎靡不振,眼圈發黑,上課睡覺喊不醒,下課依舊睡,成績下滑厲害。我作爲班主任很焦急,想幫助夜裏跳牆上網的學生改邪歸正。爲了讓他們口服心服,我想親自抓獲,獲得證據。一天夜裏我發現他們不在寢室 ,就去網吧尋找。可是開網吧的老闆不讓我進去,還讓出示身份證,學生們聽到我的說話聲,偷偷的從網吧後門走掉了。網吧老闆爲了賺到更多錢,不斷的讓未成年人拉攏未成年人,給他們的好處是一袋泡麪,一瓶礦泉水,多玩一些時間。很可惜,幾個學生因迷戀網吧而耽誤了學業。

現在手機普及,孩子們經常拿着手機玩,但手機頁面上經常彈出色情畫面或文字,這不利於少年的健康成長。現在孩子成熟的早,與飲食有關,也與他們過早接觸不良信息有關。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家族的希望。全社會要聯合起來,關注未成年人,幫助未成年人,給未成年人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讓他們健康成長,是家長的責任,也是社會的責任。

五、應對厭學

小學三至四年級是厭學的高峯,小學一二年級學習內容簡單,自我肯定的多。小學五六年級開始出現重度厭學。初中七八年級達到厭學的高峯,重度厭學的多,輟學的七年級學生最多。高中厭學的少,因爲考上高中的大多是學習好的,高中學生大多是焦慮。抓厭學要從小學三年級開始。老師大部分提問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讓自己孩子多次被老師提問,是預防厭學的重要方法之一。

孩子厭學了,父母不是一味的批評指責,而是先建立良好的關係,與孩子並肩作戰厭學問題,孩子纔可能去上學。孩子厭學問題的嚴重程度,遠遠超乎了父母的想象 。胡鑫宇離世之前曾三次給母親打電話,他告訴母親自己不想上學了,可是母親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再說這位母親也接受不了兒子不上學的事實。孩子不上學,不是父母的面子問題,而是孩子能不能活下來,精神能不能恢復的問題 。

一位朋友的孩子已經上大三了,可是這個孩子死活不願意讀下去,退學回家,兩年後出去打工了,還好,這個孩子精神正常。孩子休學、厭學,是孩子暫時無法適應他所處的環境,退回家療傷的過程,請家長不要要求孩子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作息制度,因爲在這種狀態下,孩子是做不到的 。

教給學生心理調節的方法,比如運動,寫日記,與朋友交流,發展自己的愛好等。

對於學習不好的同學,先從他的優勢做起,然後遷移學習上,在補課的時候,要補這幾門功課中相對較好的科目,讓他建立自信。

學校里老師要搞清楚厭學的原因,是情緒方面,還是學習方法方面,還是人際方面等等,重點是調節情緒,配合考勤、作業、考試,從多個支點去建立孩子的自信。

不管是出現厭學,還是出現自傷行爲,歸根結底都是缺愛的表現。要想治癒這些人的心病,需要用愛來滋養,改善關係,找到歸屬感,提高自尊,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活着的意義。

親愛的夥伴們,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裏,希望對厭學的孩子有所幫助,感謝大家的陪伴和聆聽,我們下次再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