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觀念的誕生》閱讀感悟(十)

關於圖式(1)

這一節裏面,再次對圖式的知識有了新的認識。

1)你的整個圖式就是你所知道的一切。在前語言和前符號水平,你的圖式就是知道該做什麼。

你知道什麼,都由你的圖式決定。這句話顯得有些絕對,但也是真實。面對一件事,你怎麼做,取決於你腦袋裏關於此次事件的一些圖式,特別是類似的行爲框架,當然,人一般會受定勢的影響。

比如,昨天我要去學校門口拿兩件私人東西,我記住是兩件。去門衛時,門衛也給了我兩件,我放到車上時,有些疑惑。後來才明白過來,門衛將工作上的一份文件給了我,那件私人物品被留在了門衛。看,我的定勢思維是兩件,拿到兩件即可;門衛的定勢思維是關於我的物品,給我兩件。

不過,明白之後,再次對自己的行爲模式進行了修正:當面查驗,仔細覈對,不可只是進行簡單的確認,比如數量上、形式上。

2)已知的圖式要比任何一次行動的實例更具一般性,意識到這一點很重要。

已經知道這樣做,然後再去做一次,已經知道這樣做的框架更具普適性。雖然每一次行動都會有差異性,但這個差異性很快會被忽視掉。上面的例子分析,雖然我會修正,但保不齊下次做這些事的時候,還是會陷入數量和形式上的確認中。

有些時候,我們卻又從一次事例中總結出自認爲是普適性的東西,這是相當有害的。可是我們很多人卻意識不到這一點。看老師們寫的經驗文章,不難發現老師們會從一個課例裏,一個學生的表現裏,總結出一條可以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上課之道來,將推理的邏輯順序弄反了。

3)一旦嬰兒建立了聯結,圖式就可以由他隨意地運用在表面上看起來不同的各種情境裏。

這是指嬰兒一旦用了某種方法後,會將這些方法運用到他認爲可以運用的地方。比如,他玩過一次乒乓球,知道它可以滾和跳,所以再遇到和乒乓球差不多的物體時,他也會去扔一下,去拍一下,或者踢一下,想用自己的力量去逼迫那些物體做出和乒乓球的反應。有時會反應一樣,有時反應不一樣,這樣的事情多了,嬰兒就會不斷豐富這些聯結。

4)遊戲、夢和模仿是兒童表徵其對世界的瞭解的三種形式——當然,語言是另外一種。

這是新知識裏的新知識,兒童表徵的三種形式居然包括:遊戲和夢。細細思考,遊戲裏也包含圖式,包含兒童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和理解,這是可以說得通的。而關於夢,雖然我是一個愛做夢的人,但對於夢的解析,會聽到很多相反的觀點,也就無從考證。但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可能還是有一定的道理,夢裏的一切,也和自己認識世界有關吧。畢竟,每個人的夢都不一樣。至於模仿,和遊戲裏的一些玩法差不多,兒童的遊戲大多都是一種模仿,比如模仿大人照顧小孩、煮飯、訓人、開車等,都是兒童表徵的一種形式。

關於模仿,下一篇有更深入的解讀。

5)兒童最初的內部表徵——不經過行動的“思考”——採取了內化模仿的形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