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庸醫“潘金蓮”說起

改卷中,一老師:庸醫怎麼還是潘金蓮啊?跟潘金蓮啥關係?

(確實沒關係,潘金蓮是《水滸傳》中的人物,庸醫陳蓮河是《朝花夕拾》中的,唯一的聯繫大約就是“蓮”這個字了。)

另一老師:有啊,潘金蓮標準的庸醫,把武大郎給治死了!

哈哈爆笑場面:笑得連改卷的紅筆都握不住了。

哎,在某些孩子的腦袋瓜裏只有成人想不到的答案。

順便說一說被衆說紛紜的語文教學,這幾年改革的力度越來越大,增加名著閱讀就是其中最英明的舉措。沒有閱讀,就沒有學生素養的真正全面提高,一切圍着分數轉的話,孩子就淪爲考試的機器了。考試製度的改革越來越注重孩子的綜合素養考查,傾向於思考的靈活性開放性。表現在閱讀上,孩子得有自己的思考與體會,引導孩子們關注生活,學會表達。七年級名著推薦《朝花夕拾》和《西遊記》:《朝花夕拾》顧名思義“早晨的花傍晚拾起來”,人到中年回憶青少年時期的事情,“多側面地反映了作者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經過”,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魯迅先生的文章言辭犀利,鍼砭時弊,七年級的孩子能讀懂嗎?讀,就能懂,只是懂得深淺層次不同罷了。撇開深奧,引導孩子關注身邊的生活,學會觀察和思考,學會表達自我,我想這纔是名著閱讀的最大意義。

再來說一說《西遊記》,孫悟空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神通廣大,這已經是婦孺皆知的事,那麼在很多人的認知裏,認爲是石猴天賦異稟,生來聰明,是上天恩賜的奇技異能。其實不盡然。用心讀一讀《西遊記》第一回,石猴自仙石蹦出,確實非凡胎,但是“命”是天生的,“運”卻需要自己去改。


首先他嶄露頭角的機會是靠自己爭取的。發現水簾洞,是他第一個勇敢衝上前,越過瀑布,發現水簾洞別有洞天;成功後又提出“其人言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才順利當上美猴王。

其二,不滿足於現狀,目光遠大。按照一般“猴”的理想,美猴王有權有名有利,可以說“猴”生圓滿。但是美猴王不樂意,眼前舒適,終究躲不過衆生輪迴,一定要尋個長生不老之術纔好。他提出這一想法的時候,他連什麼人能長生不老都不知道,還是其他猴子告訴他的,可見他也不是一切都生而知之,反而知道長生之術的猴子沒有行動去尋找,這美猴王確實是目光遠大。


第三,不畏艱辛,喫苦耐勞,迎難而上。遠涉重洋,來到南贍部州,學人話穿人衣,面對一羣追名逐利的俗人,果斷離開。拜師須菩提後,更是灑掃庭除,養花澆樹,砍柴挑水,一干就是七年,這可不是。


第四,目標明確,志向堅定。菩提祖師,發現孫悟空有慧根,打算教他一些“旁門”——“術”“流”“靜”“動”……每一種“旁門”介紹時,他都要問一問“此等能長生嗎”,換一般人,恐怕祖師肯教,就樂得不分東南西北了,可見孫悟空不一般,目標明確,執着堅定。最後菩提祖師教了他“長生訣”,正式步入修仙之道;但卻只能修得長生不老,卻不能長生不死,後來孫悟空大鬧冥府刪去生死簿上自己的名字就是證明。菩提祖師又交給他七十二變,以躲避三災“雷”“火”“風”。


僅僅是《西遊記》第一回,就藏着這麼多的智慧,孩子們若能讀透一點,就夠終生受益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