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社:關於道德經2

西漢時期,黃老思想盛行。基於戰國末期稷下學宮的沉澱,道家思想形成了以虛無爲本,因循爲用,其術“因陰陽之大順,採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以“清淨修身,無爲治國”爲主。

二、秦漢時期的傳承

這一時期流傳的有《老子鄰氏經傳》四篇、《老子傅氏經說》三十七篇、《老子徐氏經說》六篇,該目錄爲《漢書•藝文志》所記載,原著失傳。《藝文志通釋》說:“乃講說道家義蘊之文,固非注術之體。”我們大體可知這三部著作是以闡釋道理爲主。

馬王堆漢墓是西漢初期諸侯家族墓地,據考考證,一、二號墓主人爲漢侯利蒼和他的髮妻,三號墓主是利蒼之子。三號墓出土了大量的文物,一塊木牘有“十二年十二月乙巳朔戊辰”,說的是三號木的下葬時間是漢文帝十二年,即公元前168年。

舉世聞名的帛書也是出自此墓,內容包含政治、經濟、文化、思想、天文、地理、醫學等內容總共50餘種,計12萬多字。《帛書老子》就出自其中,整理者把比較古老的一本定名爲《帛書老子甲本》,字體接近秦篆,抄寫於劉邦稱帝(公元前202年)之前;把後者定名爲《帛書老子乙本》,字體爲隸書,因其避“邦”,諱,而不避諱劉盈、劉恆,應在劉邦稱帝之後,劉盈登基(公元前195年)之前的這段時間中抄寫而成的,於公元前168年下葬。

2009年初,北京大學獲贈一批西漢竹簡,被命名爲“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其中最珍貴的便是一本完整的《老子》,一般簡稱爲《漢簡老子》,由成熟的漢隸抄寫於223枚竹簡上,其中兩枚遺失,10枚殘損。按其避諱特點,當與《帛書老子乙本》同期。

《帛書老子》和《漢簡老子》均爲兩篇,符合太史公“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之言。帛書甲分篇無標題;帛書乙題“德三千卌一,道兩千四百廿六”;西漢2號簡背後題“老子上經”,124號簡背後題“老子下經”。

這三部抄本均是《德經》在前,而《道經》在後,與今本《道經》篇序不同。值得注意的是《帛書老子》的第24章、第41章、第80章、第81章的章序也不同於《道德經》,而《漢簡老子》雖分七十七章,但順序與八十一章無差。

我們可以認爲:老聃著書之後,流傳至廣,僅在身後不到百年的時間就已經出現了版本爭議,《郭店楚簡老子·丙》中的“爲之者敗之”章就是最好的正名,此章與《楚簡老子•甲》重複,但是文字內容卻接近今本《道德經》而不同於古本。

或許是在戰國中期的某位道學手中,對《老子》原書進行了系統的修正校定,摻雜了部分戰國時期纔出現的文字,比如“偏將軍、上將軍、取天下‘等、“仁義”對舉,至少在孟子之後,以至於梁啓超等人認爲《道德經》是戰國中後期的作品。根據秦關函谷設置於商鞅變法之後,西出函谷傳五千言於關令尹喜的是生活在戰國時期的太史詹也未可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