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社:老子化胡經

關於《老子化胡經》的考證依據:“老子化胡”的說法起源於東漢,成書於東晉,唐代增加到十卷,元代新造了《老子八十一化圖》,於忽必烈時期下令燒燬禁止刊發。書中記載:老子西出函谷,隨同尹喜到了天竺教化釋迦牟尼的故事,由此引發了持續一千多年的激烈爭辯,直到清代末年,在敦和石窟出土了《老子化胡經》的殘卷,才令這一“公案”得以告終。

“老子化胡說”起源於東漢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言:“見周之衰,乃遂去……莫知其所終”。

《後漢書·襄楷傳》所說:“或言,老子入夷狄爲浮屠。”

《魏略·西戎傳》說:“《浮屠》所載,與中國《老子經》相出入,蓋以爲老子西出關,過西域,之天竺,教胡浮屠屬弟子,合有二十九,不能詳載,故略之如此。”

《晉世雜錄》記載:“道士王浮每與沙門帛遠抗論,王浮屢屈焉,遂改換《西域傳》爲《化胡經》,言喜與聃化胡作佛,佛起於此。”

《後漢書·楚王英傳》說:“楚王英晚年更喜黃老,學浮屠齋戒祭祀,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

《後漢書·襄楷傳》說:“桓帝於宮中立黃老和浮屠祠。”

《魏略》的作者魚豢說:“佛經的字句與《老子經》即《道德經》極爲相似。”

《老子化胡經》成書於東晉

梁代僧祐的《出三藏記集》卷十五《法祖傳》:後少時有一人,姓李名通,死而更蘇,雲:見祖法師在閻羅王處,爲王講《首楞嚴經》,雲:講竟應往忉利天。又見祭酒王浮,一雲道士基公,次被鎖械,求祖懺悔。昔祖平素之日,與浮每爭邪正,浮屢屈,既意不自忍,乃作《老子化胡經》,以謗佛法,殃有所歸,故死方思悔。

南朝宋時期,顧歡作《夷夏論》貶低佛教,佛道二教互爭短長,展開了所謂“ 夷夏之爭” 。

《老子化胡經》銷燬於元代

元朝初年全真教勢力強大,大肆刻印王浮的《老子化胡經》,並新造《老子八十一化圖》,遭到佛教徒的強烈不滿。元憲宗蒙哥爲了平息佛教徒的憤怒,曾兩次召集佛道辯論。

憲宗八年的辯論,是有史以來場面最大、時間最久的一次佛道辯論。禪宗僧人祥邁,在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奉敕將此事全程紀錄,名爲《辨僞錄》。元世祖忽必烈下令燒燬《老子化胡經》,不準再刊印,這樁“公案”才告終止。

《老子化胡經》出土於清代

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人們偶然在敦煌莫高窟書庫中發現了670多年前已被銷燬的《老子化胡經》,只存一、二、八、十等卷,各卷不是一人一時之作。有的作《老子西升化胡經》,有的作《太上靈寶老子化胡妙經》,系同書異名。今英、法等國所藏敦煌《化胡經》殘卷,當系十卷本,非王浮原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