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 . 遊』想起西安② 古今大戰秦俑情


鄭重聲明:文章系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秦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飛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這是李白在《古風》五十九首第三首中,留下的磅礴詩句。

據說李白的這首詩,是創作在安史之亂爆發的前後。我就在想,李白先生寫下這行詩句時,自然會想到了長安城,想到了長安城東的那座已經堆砌了千年的高高土丘,想到了安眠在那座土丘之下的千古一帝,或許還會想到了那位大帝所號令的虎狼之師,想到那支軍隊東出函谷時不可一世的剽悍霸氣。

後來經歷變亂的李白先生是否也會希望,當年哥舒翰所率的唐軍東出函谷、直面安祿山叛軍時,也能帶上些關中老秦人的這點霸氣呢?當然,當年的唐軍未出函谷便在靈寶慘敗,而遠在千里之外的李白先生,是否也會因之更是懷念千年前的那支虎狼之師的赫赫之威呢?

我們比李白更是幸運,1974年驪山鎮西楊村的幾個挖井的農民,幾鋤頭下去,掘開了一個神祕的地下世界。其後的十幾年,在這裏開啓了我國二十世紀最爲重要的一次考古發現。隨着這個大發現的深入,一個消弭於時間長河中的,完整建制的秦軍兵團,漸漸地從黑暗了兩千年的地下世界裏走到了我們的面前,就在秦陵兵馬俑一號坑。

秦陵兵馬俑一號坑,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佔地面積14260平方米,就面積來講有兩個足球場大小。

其中1978-1984年,陝西省考古所在一號坑2000平米發掘面內出土陶俑1087件,由此密度推算,全坑應有陶俑6000餘件。那些陶俑都是真人大小,六千陶俑便是六千秦軍將士,當然也還有一定數量的1:1比例的馬匹和車輛俑,這些便構成了那支“虎視何雄哉”的無敵軍團。

這個軍團方陣的前三排,是204件武士俑,他們中除幾個將軍俑外,其他都是身披戰服、手持弓弩的輕甲弩兵,他們是上古社會里的遠程打擊力量。軍士們個個神色緊張,彷彿已經聽到殺聲的迫近,他們凝神以待……只等待一聲號令,然後箭上弦上,然後張弦齊發,然後飛箭如蝗,呼嘯而過,遮天蔽日,雖遠必中……這似乎是電影《英雄》中的震撼場面,不過它已經覆蓋了我對秦軍的想象力,以至於我似乎都能從那些薄衣陶俑的目光裏,讀到張導所期待的——慘烈。



當然那樣使用弓箭的場面,也不過是張導藝術追求出來的場面。古時弓弩的射擊距離不過百多米,那時的指揮官也不會爲了追求場面,而去浪費弓箭的,終歸每支箭造出來也是有成本的,而且射出一支就少了一支。

弩兵身後,是三十八路縱隊的突擊力量,每路都有坐鎮戰車上的將官統領,這些將官,又會聽從來自軍團核心位置上最高將領的號令。當大敵疾進將至時,弩兵釋放劍雨,造成第一波殺傷過後,對方狂奔而來的甲士也就迫近了。這時輕裝弩兵必須迅速後撤,一隊隊縱路編組的秦軍戰士,就會像鋒利的匕首一樣脫鞘而出,那一定又是好一場廝殺,英雄揮戟,氣壯山河,而眼前這一個個尋常面孔,在那一時刻也更是血脈僨張。

這說的是方陣主體在突擊面上的排布,秦俑一號坑中,也出土了陣列兩翼和後衛的兵士陶俑。他們都身披重甲,手持強弩,體態向外構成保護軍陣隊形的強大防禦體系。只可惜,這個坑中絕大部分面積還未挖掘整理,因而我們還不能一見這個地下軍團的整體面貌。

儘管如此,站在這空蕩大廳之前,與這些整齊陣列的陶俑面對,我還是能在這巨大無聲空曠的空間中,感受到陣陣寒氣。這或許是大戰即將開始前的一瞬,或許你越能想象出動地的喊殺聲,兵器的碰撞聲,車輪的隆隆聲,馬蹄的的的聲,你便越能感受到這空間中所瀰漫的浩蕩殺氣。

由於時間太過久遠了,這些陶俑手持的武器都以腐朽,使得這些精壯的武士兩手空空。他們灰頭土臉地站在那裏,多有些無奈,多有些尷尬。然而略一翻歷史,回到那個爭霸的年代,又有多少君王將相,因要站在這支軍隊面前而顫抖?

秦昭襄王27年,公元前280年,或許戰神白起就是帶着這樣的軍隊,東出漢中平原的武關,踏上讓大詩人屈原恨得牙癢癢的伐楚之路。最終,白起帶領那支秦軍用了兩年的時間,完成了水灌鄢城、奇襲夷陵、攻克郢都的戰爭壯舉。“楚人震恐,東徙而不敢西向”,曾經強大到不可一世的楚國,不得不在秦軍兵鋒直指之下,被迫遷都。

而在歷史含糊的記載中,吐露出一個讓人難以相信的事實是,白起取得這一系列的輝煌戰果,而他所率領的秦軍,似乎只有幾萬人。

幾萬人是個什麼概念,十個秦陵兵馬俑一號坑的兵團,幾乎完成了對於強大楚國的滅國之戰。

對,就是這支虎狼之師,在戰神白起的帶領下,打出了讓山東列國顫抖的戰績。

公元前294年,秦魏伊闕之戰,這支軍隊大敗韓魏聯軍,斬首是24萬,致使曾稱霸一方的魏國元氣大傷;

公元前273年,也是這支軍隊大敗魏趙聯軍於華陽,十五萬聯軍全軍覆沒。



而這在更是宏大的戰爭面前,也不過是小試牛刀。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先秦戰爭史上最是慘烈的長平之戰爆發,秦趙對決,最終四十五萬趙軍,永留他鄉。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還是這支軍隊,使五百年春秋戰國歷史如摧枯拉朽般灰飛煙滅,這是何等彪悍,何等驍勇,何等所向披靡、無往而不勝的王霸之師呢?如果我們真如李碧華的小說《秦俑》那樣完成穿越,我們可還有勇氣站在這支死神軍隊面前,指手畫腳呢?

秦陵兵馬俑現挖掘出土的,除了一號坑外,還在一號坑東北發現了二號坑,西北發現了三號坑。這兩個坑分佈在一號坑附近,規模要相較一號坑小許多了。考古學家猜測,三號坑可能是秦軍的指揮機關,二號坑可能是一支多兵種混編的特種機動部隊,他們與一號坑中完整建制的野戰部隊,一起完成一個戰役部署。

而今他們共同守衛在秦陵大墓的最東端,一起構成一個堅固的防線,似乎在隨時待命,等待着抵禦越過函谷關入侵關中的來犯之敵。也不知,他們可曾等到了自己的敵手,如今他們整齊的陣列,連同未挖掘的遺址,被一道請進了秦陵兵馬俑博物館。

1987年,秦始皇陵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世遺委員會評價兵馬俑是“實主義的完美傑作,同時也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發此文時,又驚喜地看到,2022年陝西考古工作者在對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考古發掘中又有了新的發現,出土陶俑220餘件,初步釐清軍陣的排列規律,還明確了秦陵陶俑的製作程序。

戰爭是殘酷暴虐的角鬥場,也是波瀾壯闊的史詩,它無情地結束了舊的時代,也用血腥開創了新的紀元。而當戰爭揚起的塵埃悄然落定後,一個個鮮活的面容從千年歷史中走來,就站在你我面前,展現他們在戰爭中或激揚、或矜持、或驚恐、或憂傷的面容,這本身不就是一個傳奇嗎?

我們比李白幸運,我們能看到這個傳奇,就在秦陵兵馬俑博物館。





《世界遺產名錄》專題推薦:

1987年,秦始皇陵,文化遺產

『雲 . 遊』想起西安② 古今大戰秦俑情


1987年,泰山,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雲 . 遊』岱嶽筆記① 爬上,南天門


1987年,長城 ,文化遺產

『雲 . 遊』長城隨筆① 慕田峪的秋色


1987年,黃山,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雲 . 遊』黃山⑦ 黃山歸來不看嶽


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文化遺產

『雲 . 遊』望京小記⑨ 北京人的暢想


1992年,九寨溝,自然遺產

『雲 . 遊』九寨紀行① 世界的盡頭


1996年,廬山,文化景觀

『雲 . 遊』 匡廬筆記③ 雲瀑雲瀑


1996年,峨眉山-樂山大佛,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雲 . 遊』峨眉紀行⑥ 再見,峨眉山

『雲 . 遊』 川西紀行② 神祕的大佛


1997年,蘇州園林 ,文化遺產

『雲 . 遊』江南三日記④ 獅子林與蘇州人

『雲 . 遊』江南三日記⑥ 退思*思退


1998年,頤和園 ,文化遺產

『雲 . 遊』望京小記① 冬遊,頤和園


2000年,明清皇家陵寢  ,文化遺產

『雲 . 遊』金陵隨筆⑤ 明孝陵祭


2000年,青城山-都江堰  ,文化遺產

『雲 . 遊』川西紀行⒅ 都江堰,是什麼


2000年,皖南古村落 ,文化遺產

『雲 . 遊』黃山⑾ 兩個村的徽州夢


2001年,雲岡石窟  ,文化遺產

『雲 . 遊』 雲岡,大唐雄健的密碼


2010年,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羣 ,文化遺產

『雲 . 遊』嵩嶽筆記⑩ 天地之中


2014年,中國大運河 ,文化遺產

『雲 . 遊』揚州慢⑥ 夫差,笑了

『雲 . 遊』人在淮安② 清江浦的寂寞


2014年,絲綢之路 ,文化遺產

『雲 . 遊』想起西安① 如雁行遠塔巍峨


----------------------------

我是雲行筆記,在此潛心打造屬於自己的《文化苦旅》,讓我們來一次,有文字感的旅行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