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最美的教育最简单》4缩

第四章 赢在教育细节

2,艺术教育应该是甜的

在才艺学习中,如何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孩子品味到才艺的魅力和乐趣,避免错误管理导致孩子痛恨才艺学习,这是家长和教师要面对的最大难题。

对难题的解决并非一定是困难的,美好的教育其实总是简单的。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说,就是要做好两个方面:一是家长要端正艺术教育的态度,不要在“爱”和“好”之上再附加任何其他目的;二是想办法帮孩子找到一位好教师。可以说,除去孩子天赋,艺术教育的成败大部分由教师来决定,所以如何选择教师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首先是教师自身的艺术示范水平

任何艺术学习都必须经历一个观摩期,没有模仿就没有学习。教师的示范意识和示范水平,反映了教师对这门艺术的精通程度和理解程度,也决定了他对孩子的专业引导程度。

我女儿圆圆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学习二胡。非常幸运的是,圆圆遇到的两位二胡老师都非常好,都是资深演奏家。一把琴在他们手上,如同有了魔力,随便一拉,就有美妙的旋律流出,整个学习过程就是老师不停的示范过程。

两位老师的专业造谐还表现在对二胡文化乃至整个音乐文化的理解上。他们在给孩子上课时,不仅讲二胡的演奏原理,还穿插着讲一些和二胡相关的背景知识,甚至是有趣的小故事,这对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也非常重要。

其次是教师的教学管理方式。

有一些才艺教师自身专业水平不错,但只看重手头记忆技巧,不注意关照孩子的心里,就特别容易陷入技术至上的误区,这对幼小的孩子来说是不适宜的。

比如,有一些教小提琴的老师,在教孩子如何拉琴前,要求孩子花大量时间背五线谱,理由是拉小提琴要用五线谱,所以学琴前要先学五线谱。可这项作业极为枯燥,孩子几乎以为学琴就是花大量时间背五线谱,会很快出现厌倦感。如果调整一下思路,让孩子首先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接下来的学习可能会顺利得多。

我女儿圆圆遇到的第一位二胡老师在这方面很有经验。他既没有让孩子专门去学简谱,也没有一上来就把孩子投入枯燥的基本功练习中,而是在教过简单的演奏技法后,很快让圆圆学会了一个小曲子,我记得是《小星星》。刚学一两次,就能拉出一个完整的小曲子,这让孩子非常有成就感。

任何学习都要经历一个由笨拙到熟练,由粗陋到精湛的过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第三是教师对待孩子的态度。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影响到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情感。如果一个孩子很讨厌一个老师,那么他几乎不可能把这位老师所教的功课学好。

圆圆在九岁时还学习了爵士鼓。这个老师鼓打得很好,他的示范演奏显然深深地吸引了两个小姑娘。孩子们第一次看老师的演奏时,被这流畅而激越的鼓声点燃了,眼神都那样激动明亮,跃跃欲试。爵士鼓入门并不难,两个小姑娘接受能力都很强,应该是两个不错的学生,但接下来的情况却出乎预料。

这个老师是位年轻男老师,脾气很大,似乎不能容忍孩子们的任何错误。从第二节课开始,两个小姑娘上课就表现得战战兢兢,完全没有了开始的兴奋。

我私下赶快和这位老师进行了沟通,希望他对孩子们的态度友好些。老师居然有些生气,表示出对我的想法很鄙视,说学艺就得严格。

但由于我的坚持,圆圆只跟着这位老师学了四节课,然后就转到了一位姓高的老师那里,高老师对学生非常和气。

凡那些动不动对孩子吹胡子瞪眼睛,打骂孩子、羞辱孩子的老师都是差老师,他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

他从家长这里拿走了报酬,只教给孩子很少的一点手头技法,却打碎了孩子的梦想,夺走了孩子对某种艺术的热爱,甚至损害了他们的自信。

我相信大多数老师发脾气,他主观愿望也是好的,是为了学生学得更好。如果他认识到发脾气只能损坏孩子的学习热情,无助于学生的学习,是破坏力,他会赶快修正自己的错误的。假如教师一意孤行,家长的努力不能解决问题,应该坚定地更换老师,哪怕终止学习,也不要让孩子痛苦地学下去。

圆圆的才艺学习只学了二胡和爵士鼓这两样。二胡断断续续学了六年,过程中一直伴有良好的情绪体验,所以她对手中这把琴始终怀有好感。

进大学后,又自愿参加了学校民乐团,功课虽忙,仍坚持每周排练。她随团参加了教育部举办的全国大学生艺术展展演活动,获得民乐团体第一名。

圆圆虽不是主力队员,但能参加这样的活动,取得这样的成绩,也令我们非常高兴。在二胡演奏方面,圆圆不是天才,也没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但这并不妨碍二胡成为她一生的爱好和特长。

圆圆的爵士鼓学习虽然是个半拉工程,但对孩子来说是一项有意义的经历,不只在技术方面打下了一定基础,在艺术素养和对心理、意志的锻炼方面,也有提高与促进作用。

孩子将来能在某种才艺上有成就,这固然是件好事,但纯粹地玩,也不是件坏事,快乐就是最大价值。从目标到手段,艺术教育都不应该是苦的,应该是甜的。


3,对艺术教育的几点建议

本文多以乐器学习为例,其中的教育原理同样适用于其他艺术教育,如绘画、舞蹈,包括体育运动等。

一,应该学点什么才艺?

孩子能量有限,并且需要充裕的玩耍时间,所以不要给孩子报太多的才艺学习班,有选择地报两三个就可以。多才多艺固然令人羡慕,但要考虑成本,尤其是孩子的时间成本。以牺牲童年的快乐来换取一些才艺的做法非常不可取。

具体到选择学什么,下面以学乐器为例给出建议。

选择学什么乐器,如果孩子有明确的倾向性,这就是个简单问题。喜欢什么就学什么,这是最重要的选择原则。

但由于学乐器往往是在孩子较小的时候开始,大多数孩子很难明白自己喜欢什么乐器,就需要家长帮助她去判断和选择。当然家长的能力也有限,应该说绝大多数家长对乐器的了解比较外行,这方面建议是:不盲从,不虚荣,不功利。

首先还是家长要向自己的内心追问一下,问问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家长对某种才艺的喜爱会感染孩子,影响到孩子对这种才艺的情感。

其次要向懂行的人请教一下,比如学乐器,要先了解某种乐器的学习难易程度。不同的乐器,其学习的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入门阶段。

比如在中国民族乐器中,扬琴、笛子、古筝交易入门,二胡较难,琵琶最难。家长需要权衡孩子的兴趣、天赋、能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以及期望达到的目标等各方面情况,综合判断。

第三,还要考虑自己的经济条件。

第四,要注意避免盲目跟风和虚荣心,更不要有功利心。

在学什么乐器的事情上,这些年一直存在崇洋媚外、厚古薄今的现象。例如有一些人认为民族乐器很“土”,认为钢琴、小提琴等西洋乐器很高雅,感觉家中摆放一架钢琴很有面子,可构成高雅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既不顾孩子的喜好,也不顾自己的经济实力,且不考虑师资情况,勒紧裤腰带买钢琴。虚荣是生命中的一大硬伤,可以说哪里有虚荣哪里就有损害,学乐器也概莫能外。

二,如何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艺术教育的第一步不是花钱买乐器和报班,而是首先让孩子接触、认识和了解将要学习的东西。

例如培养孩子的乐感,可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做起。在听音乐时,家长和孩子一起随节奏进行律动,也可以经常唱歌给孩子听,让音乐成为家庭娱乐的一部分。

打算将来让孩子学什么乐器,就要经常在家里放相关乐曲。尤其是孩子在将来的学习中会学习到的一些经典乐曲,这些乐曲被孩子听熟了,在学习中就很容易找到音准及节奏,而且也容易唤起孩子的喜爱。

同理,如果打算让孩子学绘画,就可以经常跟孩子一起玩绘画游戏,读一些有关画家的传记,参观一些美术展,等等。

三,几岁开始学才艺?

就学乐器的问题,我请教了几位音乐界的专业人士,他们给出的共同答案是,如果家里没有这方面的专业薰陶,作为培训活动,在小学一二年级,即六七岁开始比较适宜。

总的建议是,宁可稍晚一点儿,也不要提前去学。

四,学习管理要注意些什么?

首先,在孩子学艺过程中,家长进行外围服务就够了,对具体的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不要太深。

家长如果表现得太积极,很容易消解孩子的兴趣和责任感,让他觉得是在为爸爸妈妈学。

家长带孩子去学习,对老师教的内容和要求要了解,在孩子练琴时要帮她听哪里有什么问题,适当地帮帮忙就可以,不能大包大揽。所有的学习,背后的管理道理总是一样的,“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

在圆圆学二胡的前三年,她每次练琴时我都会坐在旁边,帮她听音准及节奏,会提醒她哪个地方有什么问题;但她每天什么时间练琴、练几次、练到什么时间、练哪个曲子,等等,我都很少提醒或发表意见,基本都由她自己来决定。

哪天她忘了练琴,我往往也“没想起来”,她发现指靠不上我,也就只好自己操心了。

我认识的一位家长,她告诉孩子,练琴是自己的事,家长不去提醒,建议孩子定闹钟,天天由闹钟来提醒。

其次,不规定练习时间,只着眼练习效果。

不如把每天的练习定位于弹奏本身,即曲子弹得如何,熟练度、准确性及技巧等是否有所提高。在时间上不刻板,可以长也可以短,只要把该练的地方练到了就可以了。

如果想鼓励孩子多弹一会儿,不要说“再弹15分钟,不到时间呢”。最好说“今天拉的有又有进步,不过还有两个地方需要改进,能不能把这两个地方再练习几次?”如果孩子确实表现不错,某天或某段时间能坚持练习较长时间。想表扬孩子的话,最好不要直接夸她能坚持练多长时间,还要夸他的琴拉得好。

第三,允许在练习中偷懒,甚至某天不练习。

我不知道每天强迫她练够一小时,她的演奏水平会怎样,可能会更好一些。但更好一些又怎样?难道圆圆的童年就更幸福,人生就更美好?我希望她有很高的才艺水平,同时也接纳她在这些方面的平庸,唯愿她有快乐的童年,这才是我最在意的追求。

五,需要参加才艺考级和各类比赛吗

考级是以量化的方式来评价一个人的才艺水平,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习,但如果把考级本身当作学习目标,则是一个认识误区,很容易扭曲孩子的学习动机,也给家庭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还以音乐教育为例,音乐考级诞生于19世纪英国,后传入香港,近20年在内地兴盛起来。由于种种利益关系,我国的音乐考级越来越功利,越来越混乱,利益团体结成各种利益链,想方设法把孩子推入名目繁多的考试中。目前全国约有几十家音乐考级机构,评价标准不一,评语不明确,恶性竞争。

现在甚至出现了专门针对中小学生的“音乐素养”考级,即关于音乐的书面知识考试。这是多么没有意义的行为,而所有的考级乱象,都要隐蔽地榨取家长的钱财。

很多教才艺的老师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也步入了应试教育的模式,只教考级规定的曲目,不教其他内容…美妙的音乐兑换成了证书上的数字,这或许让一些家长陶醉。

但不少孩子拿到最高级别证书后,从此再不摸一下琴,这是不是艺术教育中最大的损失?

我不反对考级本身,正如我并不反对学校课程考试本身一样,我批判的是考级对艺术教育的扭曲,以及种种考级乱象。

除了期望ZF规范考级市场,给家长的建议是,要对考级介于在意与不在意之间,要认真权衡各方面得失,不要为了眼前一点小利益,比如证书和择校挂钩,而牺牲长久的教育理想。

对考级持有正确认识,不仅可以预防无谓的能量耗散,更可呵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呵护他的幸福感。

六,不要把孩子单独留给老师

任何才艺学习,家长都最好陪在孩子身边,保证孩子的安全。尤其一对一学习,不管男老师还是女老师,不管老师年轻年老,都不要把孩子独自留给老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