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分享式教學實施策略談

(爲了完成萍給我的分享任務,花了一整晚來梳理自己的實踐)

什麼是分享式教學?爲什麼是分享式教學?怎麼做分享式教學?怎麼評估自己做得如何?怎麼凝練自己的成果?五個大問題,串起整個分享。重點放在了怎麼做和如何評。除了借用了以前的一些研究成果外,我也把自己新進的一些思考融進去,倒逼自己做更深入的思考。比如在探索策略部分,以前我們作出的研究成果挺豐富,對於構建基本的教學形態具有很大的實踐指導意義。我又另外添加了幾條思考到的內容:

1.分享課堂環境的打造策略

理想的學習者狀態:身心腦合一。身體鬆弛,情緒自然,大腦緊張。打造美好的物理環境:乾淨,整潔,明亮。打造美好的心理環境:師生關係、生生關係和諧,所有人都有足夠的安全感,彼此尊重,彼此欣賞,彼此包容,彼此幫助。

徐莉在《沒有指責和羞辱的教育》裏倡導一種學習環境,即使學習了10遍,只要我不懂,就敢於說出自己的不懂,從不擔心他人嘲笑。

2.語文分享課堂的準備策略

理想的語文課堂:學生與文本對話,學生與他者對話,學生與自我的生命對話

(1)給足學生自學時間,讓學生與文本充分接觸;

(2)給足學生小組分享時間,落實人人發言;

(3)相信學生,敢於把講臺讓給學生的;

(4)傾聽 學生,編織學生髮言,把學生引向更高遠更遼闊處  (結構化教學);

3.語文分享課堂的習慣養成策略

(1)傾聽習慣:做出傾聽的樣子——反饋傾聽的內容——有效迴應發言者;

(2)思考習慣:教室裏面靜悄悄,讓大腦忙碌,日常滲透一些思維方式(正向、逆向、發散、聚合、審辨……);

(3)分享習慣:小組成員的編號,分工,兩種方式(輪流發言或者中心發言人)全班級分享時的流程(主持人開場-分享-小組補充-下面迴應)。低段:兩人分享的落實;中段:分享規則的不斷建立(我說你聽,我問你答,你問我答……)高段:強化從分享中學習;

(4)迴應習慣:語言模板的使用(基礎模板:同學們:我有補充……我有疑惑……我有欣賞……我有總結……具體的發言模板因人、因課而定,目的是讓說的人表達更有序,聽的人更容易理解發言的內容)。

4.語文分享課堂的學習指導策略

(1)問題提出的指導:課題質疑、字詞理解質疑、文章內容質疑、關鍵詞句質疑、文章主旨質疑、文章寫法質疑、互動追問質疑……

(2)思考問題的指導:梳理問題,聚焦問題,澄清問題,關注學生可能遇到的卡點,借學生之口,搭建支架(證據或者依據);

(3)分享過程的指導:傾聽發言者,尋找可能需要點撥或者提煉的點;關注傾聽者,尋找學生的卡點,思考如何利用現場資源提供支架突破卡點。

(4)結構化思維的指導:課堂臨近結束,有意識地指導學生覆盤本節課的學習,結構化地梳理當堂課的學習收穫。(知識、能力、方法、習慣……)

最後我和大家交流的一句話是:不要急!不要怕!不要等!做精彩,寫精彩!

是的,傾聽習慣,需要長期的努力,課堂安靜只是第一步,聽完、聽懂,大腦忙起來,思維動起來,能夠有效迴應纔算真正的傾聽。分享過程,順學而導。學生是活潑潑的生命,極具個性;學習的內容不一樣,學習的方法策略也不一樣。剛開始的分享課堂裏,允許慢一點,允許說不好,允許上不完……各年段的側重不同,分享時的關注點既有不同,又相互關聯,以閱讀爲例:低段:標側重於大量識字朗讀,積累語言,掃清閱讀障礙;中段:側重於學習閱讀策略,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思維習慣;高段:側重於通過閱讀學習,感受語言文字、文本作品本身的魅力。

 不管是單篇教學,還是羣文教學,還是整本書教學,還是大單元、大概念教學,都需要學生進行真實的互動的“聽說讀寫思”學習任務。  在單元整體設計中,以整合的眼光進行學習任務羣的設計,德智體美勞五育自然融合其中。在和潤語文課程體系中,分享式教學既是一種教育理念,又是一種課堂形態,也是一種學習方式,真正指向了培育學生具有豐沛而流暢的語言素養,神聚而奔放的的思維素養,人文而詩意的審美素養,根深而葉茂的文化素養。

 如果我們始終固守着“我講你聽”的舊有語文教學理念,把學生當作灌輸的容器,或者單純的搞分享活動,而不關注分享後的新知識的獲得,真的無法適應學生的語言素養、思維素養,審美素養和文化素養的需求,無法適應學生生命發展需求。

改變,從當下做起,從老師做起,從課堂做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