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风暴1:写作者都如打磨钻石的匠人

早上,周老师想训练与启发学员发散思维,在群里发言:

@所有人
“澳大利亚的钻石加工技术可打出四十几个面,南非可打出四百六十多个面。面越多,折光就越多,无论从哪个细微的角度看,都能看到光彩夺目。”
根据这一段话,大家能否写读后感?

顿时,群友们七嘴八舌,开始讨论。

燕:1.写作要精打细磨。

2.经过打磨的文章,不论从哪个角度去看,都会很好。

3.只要你有心,就会不断超越。

茉莉:修改二十遍,比只修改五遍更完美。我联想到修改。

打磨越精细,质感越好。放于光下,每个角度都很饱满。文章亦然。

周老师:四百六十多个面,我们肉眼看上去大概和球形没有区别。

每思考一次等于对钻石打磨一次。今天争取得到四百六十句感悟,超过南非钻石。

惠州唐先生:不是所有钻石都是切面越多越好,这也跟钻石的大小、品质有关联。文章也如此,如果没有内容,没有思想,哪怕是修改几十次也枉然。

周老师:如果是几克钻石,恐怕经不起多次打磨。初看没有内容,但是在打磨过程中很有可能发现新大陆。

打磨就是创新,不怕没有内容。内容是磨出来的。

写作者首先如打磨钻石的匠人,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然后升华为艺术家。

静迎:澳大利亚的钻石加工技术可打出四十几个面,南非可打出四百六十多个面,可见技术可以不断提升和创新。写作也是如此,保持热情,坚持学习和演练,就可以达到新的高度。

燕:这个更细致,我也看出来了。要有心,才可以不断超越。[强][强][强]

静迎:是的,善于发现,持续改进。让智慧通过眼睛、大脑和行动转成理想的现实。

周老师:钻石还是那个钻石,但是不同加工技术使它可以改头换面,异彩纷呈。

同一个人用不同方法,或者同一个钻石经过不同人的手,会焕然一新,犹如今日的接龙。

舍得老师:1.钻石要经过上万年的沉淀,人生如要成功,也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2.再美的钻石都需要反复打磨,人生亦是如此。只有不断修炼,才会处处闪光。

落木萧:钻石如人生,每一次打磨就像是一次历练,经历就是自己的发光点。

茉莉:创新工艺,同一颗钻石在不同的工艺下必然有所不同。所以,唯有创新才是世界精彩的源头。钻石只是载体,工匠精神是灵魂。

周老师:每个人的观点细想都很巧妙![强]今天我们群就共同生产一个大钻石。

智慧之钻,犹如《金刚经》断一切烦恼。有一本书《当和尚遇到钻石》 ,书名中的“钻石”就是指《金刚经》。

经典像钻石,可以断烦恼,长智慧。

落木萧:技术创新如明师,钻石还是钻石,用的方法不同,潜能也不同。

燕:钻石在于打磨,需要技师。写作在于成长,需要明师。

不同的技师,打磨出不同的钻石。不同的明师,带出不同的学子。

周老师:延伸到“明师”。[强]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其中的“友”也指“老师”。我们常说“良师益友”“亦师亦友”,“师”与“友”密不可分。

舍得老师:议论文中的“材料作文”,高考常用的作文题型,周老师可以出高考作文题了。[强][强]

周老师:[抱拳]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就是材料作文。我1984年高考也是材料作文。古代科举考试是命题作文,材料是“四书五经”。古代与现代一脉相承。

一般材料很难打磨出几百个面,因为硬度不够,价值也不够,不值得打磨。

这就好像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命题材料精彩才能出优品。学生写不好或者写不出来,常常是因为主题材料没有选择好。

古代科举的材料就是“四书五经”经典中的经典。古代读书人都会的东西,我们如果不懂,恐怕永远追不上前人了。


群友们的讨论,让我打开思维,由一件事想到多个点,很好地弥补自己思考的不足。

每个人都有自己思考的角度,都代表当下自己的思考。每个人的思考又有自身的局限性,通过这样的共同讨论,让我看到群友们不同的智慧。

尤其对舍得老师的一番话感触很深,仿佛一个智者跟我们这些在写作路上前行的人说:

“想成功,要沉得住气;想进步,要不断修炼自己。”

没有突如其来的成功,只有通过长时间的积累,不断打磨自己,人生才能一步步走向光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