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貴之《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

許多人一輩子都忙着掙錢和花錢,花錢也不是享受,只是在消費,沒有時間欣賞大自然,沒有時間和家人共度快樂時光,沒有時間讀書、聽音樂,你只能說這樣的人其實是最糊塗也最可悲的,一輩子在爲錢打工,從來沒有品嚐過人生那些最美好的享受。

一、財富與幸福。

金錢是好東西,好在哪裏?

它的最大好處是使你在金錢面前獲得了自由。

窮人在金錢面前是不自由的,他不得不爲錢工作,因爲對於他來說,錢就意味着活命。

在貨幣社會里,沒有錢是萬萬不行的。

在沒有錢的時候,錢是第一重要的。

你說錢不重要,讓你成爲一個窮人試試看,你就說不出這種大話了。

人生在世,第一件事是要解決生存的問題。

有了錢、生存有了保障以後,錢就不那麼重要了,可以不必僅僅爲了錢而工作了,可以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了。

有錢的主要好處是你用不着看人臉色了。

人窮志短,這個俗世間涉及錢的事情是很多的,如果你錢比較少,生活拮据,可能就不得不爲了一些很小的但必須辦的事去求人,心裏很委屈,很有挫敗感。

所以,即使對於一個不貪錢的人來說,有錢也是大好事,在涉及錢的事情面前可以保持尊嚴,這實際上也是在金錢面前獲得自由的一個方面。

但是要記住:第一,不能讓掙錢的過程損害了人生的主要價值;第二應該讓掙到的錢有助於實現人生的主要價值。這樣財富纔會是增進人生幸福的一個砝碼。

不主張年輕人太清高,光是精神追求。

我認識一個青年,很有精神追求,寫了很多哲學的東西,寫得不錯,但沒有謀生的能力,也不願意有,沒有職業,生活非常潦倒。

他覺得他不是普通人,就應該過純粹的精神性的生活,可是他又受不了貧困,爲此很痛苦。

我對他說:你不是梵高,因爲你受不了貧困,那就老老實實做一個普通人吧。先解決生存問題,在這個前提下,如果你確實有才華,遲早會有機會向精神方面發展的。

在生活面前,沒有人擁有特權,才華不是擁有特權的理由,你必須自己去應對生活的挑戰,這有點兒殘酷,但別無他法。

物質匱乏,不能滿足生命的基本需要,人會痛苦。

一旦基本需要得到滿足,免除了物質層面上的痛苦,財富所能帶來的快樂就呈遞減的趨勢,最後就不能帶來什麼快樂了。

這裏面有一個限度,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遞減,我把這個限度定義爲小康。

從貧困到小康,這是質的飛躍,你衣食無憂了,可以按照你的心願去設計你的人生、追求你的幸福了。

如果你還想從小康到大富,做一個富翁,你的生活質量真的又會有質的飛躍嗎?

我不相信,許多富翁的事實也證明並非如此。

有一個富翁是一個明白人,他談他的體會說:錢能買到的東西都是不值錢的。

人生中的一切積極享受的確是錢買不來的,都依賴於人的心靈能力。

所以,在衣食無憂之後,一個人能否幸福,起決定作用的不再是金錢,而是精神素質,你必須從精神方面去提高你的生活質量了。

本來掙錢是爲了什麼?

是爲了享受生命。

可是我們往往這樣,掙着掙着,忘記自己本來的目的是什麼了。掙錢本身成了目的了,這不是很可笑也很可悲嗎。

把手段當成目的,一輩子都耗在本來是手段的東西上了,這是價值觀的最大迷失。

財富是對人的精神素質的考驗,財富越多,考驗就越嚴峻,大財富要求大智慧。

你發了財,意味着人生對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必須提高自己的素質,讓你的素質與你擁有的財富相稱。

從財富給一個人帶來的滿足感的層次,可以準確地判斷他的精神層次。

低層次的人僅僅滿足於物質享受,其次是從財富帶來的社會地位中得到滿足,所謂身價,一種成就感,實質是虛榮心的滿足。

高層次的人把財富當作實現人生理想和社會理想的手段,獲得的是真正精神上的滿足。

二、幸福是人的一切行爲的終極目的。

1、心智生活能使人獲得一種內在的自由和充實。

心智生活就是心靈生活和智力生活的合稱,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精神生活。

心智生活的特點是內在性和非功利性。

它是一種內在生活,而不像物質生活、社會生活那樣是外在生活。

它是沒有功利目的的,心智的運用、真理的探究本身就是目的,並且能夠從中獲得最大快樂。

對於一個正常人來說,內在生活和外在生活當然都是需要的。

只有外在生活,生活的全部內容是謀生和交際,這樣的人是十足的庸人。

只有內在生活的人極少,往往是某一類天才,同時往往也是世人眼中的或真正病理意義上的瘋子,例如荷爾德林、尼采。

有兩者皆優的天才,如歌德、拿破崙。

是否擁有心智生活,與職業無關。

並非只有科學家、學者才能過智力生活,只有詩人、哲學家、宗教家才能過心靈生活。

事實上,大學和研究機關裏許多人並無真正意義上的精神生活,只是在做死學問,或謀生謀利。

職業化的弊病是:精神活動往往蛻變爲功利活動;行業規矩束縛了真才之人的自由發展。

所以,歷史上有許多偉大的精神探索者有意從事一種普通職業,而只在業餘時間從事精神探索。

人們普遍沉淪於功利性的外在生活,很少有人真正過內在的心智生活。

一個人唯有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用自己的靈魂去追求,在對世界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態度上自己做主,纔是真正做了自己的主人。

同時,如果他有豐富的內心世界,便在自己身上有了人生快樂的最大源泉。

心智生活還能使人獲得一種內在的自信和寧靜,彷彿有了另一個更高的自我,能與自己的外在遭遇保持一個距離,不完全受其支配,並能與外部世界建立恰當的關係,不會沉淪其中,也不會去湊熱鬧。這就是所謂定力。

2、幸福包括生命本身的快樂和精神的快樂。

在無知狀態中,其實恰恰可能是生命本來的需要沒有被扭曲,能夠得到比較好的滿足,不過我想那個精神方面的快樂可能會比較欠缺。

思考得多了,也可能把你引錯了方向,損害了生命的快樂,反而不如無知狀態中那樣原汁原味。

幸福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我希望兩個都要,一個也不能少。

所以,在追求精神快樂的時候,我還是警戒自己,不要放棄生命的快樂,那也是人生非常重要的價值。

幸福是人的一切行爲的終極目的,正是爲了它,人們才做所有其它的事情。

譬如說,有的人想發財,想做官,但發財和做官本身不是目的,他是想通過發財和做官過上他心目中的幸福生活。

有的人不想發財和做官,但並不是不想要幸福,他是認爲發財和做官不能使他幸福,能使他幸福的是別的事情,比如搞藝術或做學問。

由此可見,雖然人人都想要幸福,但人們對幸福的理解是很不同的,而重要的就在於這個不同。

幸福這個概念,一般是用來指一種令人非常滿意的生活。

然而,什麼樣的生活是令人滿意的呢?衡量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有的人說,這完全是個人感覺的問題,自己滿意就行。這當然也有道理,一個人對自己的生活不滿意,覺得自己不幸福,你當然不能說他是幸福的。

但是,自己覺得幸福,就是幸福的嗎?有一種狂喜型的精神病人,大約誰也不會認爲他是幸福的人吧。

可見主觀上的滿意度是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

人們往往在想象中把自己最強烈願望的實現視爲幸福,可是,願望實現了就真的幸福嗎?

怕未必。情況往往是,沒到手的時候想得要命,到了手不過如此,預期中的幸福感會大打折扣。

如果願望只是停留在肉體慾望和物質慾望的層面上,情況就一定是這樣。

人受慾望支配,慾望不滿足就痛苦,滿足了就無聊,人生如同鐘擺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根本就不存在幸福這回事。

肉體的慾望,食慾、性慾,不滿足是痛苦,滿足的時候頂多有短暫的快樂,然後就是無聊。

物質的慾望,比如對金錢的慾望,如果你把幸福寄託在錢越多越快樂上面,一定也會落空。錢少了你痛苦,錢多了,你沒有更高的目標,就會無聊。然後你就要去賺更多的錢,但錢再多也填補不了內心的空虛,即使你富裕得成了一個金鐘擺,仍逃脫不了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的命運。

問題出在哪裏?

就出在停留在慾望的層面上。

精神性質的願望,就完全不存在這個不滿足就痛苦、滿足就無聊的悖論。

比如說,你渴望知識,喜歡讀書,你會因此而痛苦嗎?

當然不會,這類願望本身就是令人快樂的。

然後,你去滿足你的願望,你讀了一本好書,讀了許多好書,你會因此而無聊嗎?

當然也不會,你只會感到充實。

所以,一個精神願望強烈的人其實是充滿幸福感的,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英國哲學家約翰·穆勒說:不滿足的人比滿足的豬幸福,不滿足的蘇格拉底比滿足的傻瓜幸福。

所謂不滿足的人和不滿足的蘇格拉底,就是不停留在肉體慾望的滿足上,他有更高的、更豐富的需要,有精神需要,精神上的追求是無止境的,不會有徹底滿足的時刻,但他比光有肉體慾望的傻瓜和豬幸福。

所以,對願望要做分析,願望因人而異,而每個人的總體願望歸根到底是由他的價值觀支配的,價值觀不同的人對幸福的期望是不一樣的。

還有的人認爲,幸福應該是一種客觀狀態,爲了使這種客觀狀態有一個衡量的標準,現在興起了幸福指數的研究。

他們的方法大同小異,大致上是列出一些關鍵項,比如個人幸福指數包括收入、工作、家庭、健康、交往、休閒等項;國民幸福指數包括公平性、福利、文明、生態等項,然後按照重要程度給每一項規定一個分值,統計出來的總分就代表個人或國民的幸福狀況。

這作爲一種嘗試,當然是可以的,不過,有兩個問題要注意。

第一,幸福不是純粹的客觀狀態,畢竟包含個人感受的因素,因此難以數據化,幸福指數只具有非常相對的意義。

第二,哪些因素被列爲關鍵項,每一項的分值是多少,價值觀起決定的作用,價值觀不同,幸福指數的編制就不同。

三、永恆是一種從容的心境。

在海邊,有人弄潮,有人嬉水,有人拾貝殼,有人聚在一起高談闊論,而我不妨找一個安靜的角落獨自坐着。

是的,一個角落,在無邊無際的大海邊,哪裏找不到這樣一個角落呢。但我看到的卻是整個大海,也許比那些熱鬧地聚玩的人看得更加完整。

在一個安靜的位置上,去看世界的熱鬧,去看熱鬧背後的無限廣袤的世界,這也許是最適合我的性情的一種活法吧。

在這個熱鬧的世界上,我嘗自問:我的位置究竟在哪裏?

我不屬於任何主流的、非主流的和反主流的圈子。

那麼,我根本不屬於這個熱鬧的世界嗎?

可是,我決不是一個出世者。

對此我只能這樣解釋:不管世界多麼熱鬧,熱鬧永遠只佔據世界的一小部分,熱鬧之外的世界無邊無際,那裏有着我的位置,一個安靜的位置。

我們活在世上,必須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

一個人認清了他在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並且在認真地做着這些事情,他就會獲得一種內在的平靜和充實。

在商場裏,有的人總是朝人多的地方擠,去搶購大家都在買的東西,結果買了許多自己不需要的東西,還爲沒有買到另外許多自己不需要的東西而痛苦。

那些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的人,就生活在同樣可悲的境況中。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

安靜,是因爲擺脫了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

豐富,是因爲擁有了內在精神世界的寶藏。

我對一切太喧囂的事業和一切太張揚的感情都心存懷疑,它們總是使我想起莎士比亞對生命的嘲諷:“充滿了聲音和狂熱,裏面空無一物。”

人是不能只靜不動的,即使能也不可取,如一潭死水。

你的身體儘可以在世界上奔波,你的心情儘可以在紅塵中起伏,關鍵在於你的精神中一定要有一個寧靜的核心。

有了這個核心,你就能夠成爲你的奔波的身體和起伏的心情的主人了。

讀生活這本書也是如此。只有安靜下來,人的心靈和感官纔是真正開放的,從而變得敏銳,與對象處在一種最佳關係之中。

但是,心靜又是強求不來的,它是一種境界,是世界觀導致的結果。

一個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的人,必定總是處在心猿意馬的狀態。

尋求心靈的寧靜,前提是首先要有一個心靈。

在理論上,人人都有一個心靈,但事實上卻不盡然。

有一些人,他們永遠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遠生活在喧鬧的外部世界裏,未嘗有真正的內心生活。

對於這樣的人,心靈的寧靜就無從談起。

一個人唯有關注心靈,纔會因爲心靈被擾亂而不安,纔會有尋求心靈的寧靜之需要。

也許,每一個人在生命中的某個階段是需要某種熱鬧的。

那時候,飽漲的生命力需要向外奔突,去爲自己尋找一條河道,確定一個流向。

但是,一個人不能永遠停留在這個階段。

托爾斯泰如此自述:“隨着年歲增長,我的生命越來越精神化了。”

人們或許會把這解釋爲衰老的徵兆,但是,我清楚地知道,即使在老年時,托爾斯泰也比所有的同齡人、甚至比許多年輕人更充滿生命力。

毋寧說,唯有強大的生命才能逐步朝精神化的方向發展。

我們的先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活的節奏與自然一致,日子過得忙碌然而安靜。

現代人卻忙碌得何其不安靜,充滿了慾望、焦慮、爭鬥、煩惱。

在今天,相當一部分人的忙碌是由兩件事組成的:弄錢和花錢。

而這兩件事又製造出了一系列熱鬧,無非紙醉金迷、燈紅酒綠、聲色犬馬。

人生任何美好的享受都有賴於一顆澄明的心,當一顆心在低劣的熱鬧中變得渾濁之後,它就既沒有能力享受安靜,也沒有能力享受真正的狂歡了。

無論你多麼熱愛自己的事業,也無論你的事業是什麼,你都要爲自己保留一個開闊的心靈空間,一種內在的從容和悠閒。

唯有在這個心靈空間中,你才能把你的事業作爲你的生命果實來品嚐。

如果沒有這個空間,你永遠忙碌,你的心靈永遠被與事業相關的各種事務所充塞,那麼,不管你在事業上取得了怎樣的外在成功,你都只是損耗了你的生命而沒有品嚐到它的果實。

凡心靈空間的被佔據,往往是出於逼迫。

如果說窮人和悲慘的人是受了貧窮和苦難的逼迫,那麼,忙人則是受了名利和責任的逼迫。

名利也是一種貧窮,慾壑難填的痛苦同樣具有匱乏的特徵,而名利場上的角逐同樣充滿生存鬥爭式的焦慮。

所以,一個忙人很可能是一個心靈上的窮人和悲慘的人。

光陰似箭,然而只是對於忙人才如此。

日程表排得滿滿的,永遠有做不完的事,這時便會覺得時間以逼人之勢驅趕着自己,幾乎沒有喘息的工夫。

相反,倘若並不覺得有非做不可的事情,心靜如止水,光陰也就停住了。

對於忙,我始終有一種警惕。

我確立了兩個界限:第一要忙得愉快,只爲自己真正喜歡的事忙;第二要忙得有分寸,做多麼喜歡的事也不讓自己忙昏了頭。

其實,正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更應該從容,心靈是清明而活潑的,纔會把事情做好,也才能享受做事的快樂。

從容中有一種神性。在從容的心境中,我們得以領悟上帝的作品,並以之爲榜樣來創作人類的作品。

沒有從容的心境,我們的一切忙碌就只是勞作,不復有創造;一切知識的追求就只是學術,不復有智慧;一切成績就只是功利,不復有心靈的滿足;甚至一切宗教活動也只成了世俗的事務,不復有真正的信仰。

沒有從容的心境,無論建立起多麼輝煌的物質文明,我們過的仍是野蠻的生活。

心中不是亂,就是空。不亂不空,寧靜又充實,謂之澄明。

天地悠悠,生命短促,一個人一生的確做不成多少事。

明白了這一點,就可以善待自己,不必活得那麼緊張匆忙了。

但是,也正因爲明白了這一點,就可以不抱野心,只爲自己高興而好好做成幾件事了。

丁俊貴

2023年2月27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