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气和的一(2)班2.20

                猜灯谜的方法

      上完《猜字谜》之后,孩子们不约而同站在窗子前,捏着一张张灯谜书签,开始猜起来。

      在这一课里,就藏着猜灯谜的方法。因为这是中华传统文化之一,所以我上课时就着重讲了讲,又从以往的课文和《练习与测试》里找素材引申开讲。然后,我们再去摘书签。

      这样再三地讲,有些孩子轻轻松松就猜出来了灯谜书签上“两人走钢丝”的谜底。对啦,是“丛”字。

      对于孩子们来说,目前最大的困难是认字量不多。如果能打牢基础,坚持课外阅读,再过一两年,他们应该就真正能参与到元宵节灯谜活动中去了。

      今天,我好想表扬小羲。

      小羲的心里,像是有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不然,他哪里来的问题呢?

      我教偏旁“两点水”,为了跟易混淆偏旁区别,在旁边也写了“三点水”,带孩子看区别。小羲立刻举手问:“褚老师,有没有一点水?”

      我展示“两点水”和“三点水”的范字,说“两点水”和冰有关,所以很冷的时候用它,比如冰、凉、冷、凛;“三点水”和水有关,所以有河、湖、江、洗。有一半的孩子低头,开始记笔记,另一半同学还在发呆,小羲又立刻举手:“老师,那是不是温度越低,汉字的点儿越少?”

      我向来鼓励孩子在课堂上针对相关听不懂的地方发问,但是遇到小羲提出的两个问题,我回答之余还是会觉得有点好笑。

      直到晚上我覆盘写日记,想到这件趣事的时候才突然发现,小羲的问题在成年人看来也许只是有意思,但他是全场唯一一个试图用自己的逻辑去内化知识的人。他不满足于把老师的教法背下来,而是努力把新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认知图式之中。我们经常说“学习要用心”、“学习要动脑子”,所谓的“用心”、“动脑”,就应该是小羲这样。


                  学着讲故事

      下午语文课的内容是口语交际,根据连环画,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经过观察——听老师讲——集体复述的环节之后,孩子们轮流上台来讲故事。本来这个小猫种鱼的故事就很好玩,经过孩子们流利的语言一复述,加上诸多细节,又让每个人的故事都略有不同,赢得阵阵掌声。

      对上台的演员,我教他们演讲礼仪。上台要鞠躬,讲完故事后,要再鞠一躬,说“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对于台下的观众,我培养他们的专注度和公众礼仪。每听完一个故事,要鼓掌,然后我再针对刚刚故事里的细节进行提问,表扬小演讲者的想象力。

    其中,讲得最棒的是欣玥和子恒,能把一个故事从头到尾顺下来,再加上不同的细节,比如“每个坑里撒了三粒种子”和“叼走了鱼缸里的小鱼”等,可见他们在家里课外阅读的扎实。

      随着孩子们识字量变大,这样由孩子们唱主角的场合会越来越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